頒布時間:2021-05-07 發文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國家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通知》要求,促進全區專利轉化、支持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升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知識產權轉化率和實施效益,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談會議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大決策和強化知識產權運用的重要部署,以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信息開放和高水平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供給,主動對接中小企業技術需求,進一步暢通技術要素流轉渠道,推動專利技術轉化實施,向市場流動、向產業滲透、向民生輻射,助力新疆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助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聚焦新疆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電力等區域優勢產業,強化企業轉移轉化專利技術的主體地位和整合技術、資金、人才的關鍵作用,完善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的需求導向機制,拓展專利技術產品的市場應用空間,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專利技術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
——政府引導。立足兵地融合發展,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強化政府在專利技術轉化實施中政策制定、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完善一窗通辦的綠色通道,建立評價考評制度,營造專利技術轉化實施的良好環境。
——縱橫聯動。發揮政府各部門在推動專利技術轉化實施中的橫向協同作用,制定實施方案、確定目標任務、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區地縣三級縱向聯動,有效推進專利技術轉實施的各項工作,建立有資源、有流程、有規范的工作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
——賦能產業。集聚自治區十大產業鏈賦能創新鏈,聚焦專利技術產業化投放資源,壯大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林果業等特色產業規模,促進產業集成發展,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加快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發展。
三、總體目標
通過三年的時間,自治區專利轉化運用的激勵機制更加有效、供需對接更加順暢、轉化實施更加充分、工作體系更加完善,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服務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明顯提高,高校院所創新資源惠及中小企業的渠道更加暢通,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專業化人才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賦能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創新發展。
具體目標:
1.中小微企業接受相關主體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的專利數量≥300件,成交金額≥500萬元,實際到賬金額≥300萬元,年均增幅≥70%;
2.高校院所專利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的專利數量≥300件,成交金額≥500萬元,實際到賬金額≥300萬元,年均增幅≥50%;
3.政策惠及的中小企業數量≥300家,營業收入、就業人數增長幅度≥10%;
4.中小企業專利產品備案量≥600件,備案專利產品實施率≥95%;
5.專利質押融資金額≥11.6億元,年均增幅≥20%,專利質押項目數≥50件,年均增幅≥20%。
四、年度績效目標
五、重點任務
(一)拓寬專利技術供給渠道
1.激發高校科研院所專利轉化活力。構建適合我區科學合理的專利技術權益分配機制,調動科研人員實施專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科研院所做好自身專利盤點工作,摸清“沉睡專利”狀況,梳理“喚醒”專利清單,進行必要的分級,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專利導航識別潛在的許可實施對象。
2.鼓勵國有企業共享成熟專利技術。圍繞我區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電力等國有企業產業集聚特點,發揮國有企業體制優勢,主動對接中小企業專利技術需求,開展專利技術許可;減免相應專利許可費用,或采用先使用后繳納許可費等方式,降低中小企業專利技術獲得門檻,營造“大手拉小手”發展生態。
3.各地州市充分運用對口援疆機制,圍繞新疆特色產業需求,引進國內高校院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行業龍頭企業為我區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專利技術轉化實施服務和技術合作,提升中小企業專利技術轉移轉化能力。
(二)推進專利技術供需對接
4.強化新疆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各地州社會化信息服務機構為網點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搭建信息平臺,集中發布專利技術供給信息;充分發揮“互聯網+”模式作用,探索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專利供需對接算法,精準分析中小企業專利需求,幫助中小企業開展線上專利技術供需對接。
5.開展線下精準供需對接。以中小企業集聚區域為重點,指導中小企業進行專利產品備案,鼓勵服務機構幫助中小企業獲取目標專利,組織高校院所、國有企業深入中小企業開展專利技術對接活動。引導涉農專利技術向縣域和農業園區轉移轉化,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6.創新專利轉讓、許可模式。鼓勵專利權人采用或參照“開放許可”方式,提前明確和發布專利轉讓費用或許可費用標準、支付方式等條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專利轉化效率。
7.激發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需求。圍繞林果、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補鏈、延鏈、強鏈發展需要,聚焦產業共性技術需求,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幫助做好專利技術實施指導和二次開發,通過專利導航發掘目標專利和合作研發對象,積極開展專利池構建、轉讓許可等專利運用活動;加強對中小企業專利運營的指導和服務。
(三)完善配套政策和服務措施。
8.加強高校院所專利的運營管理。立足TISC(新疆大學),整合高校現有的專利資源,建立數據庫,對專利技術及其潛在商業價值進行有效評估,幫助高校科研院所在技術轉讓、許可、技術作價投資時做出合理的價值判斷;同時,加強企業專利技術轉移轉化過程中的效果追蹤和需求反饋,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專利技術轉移轉化中的良性互動。
9.加快推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以烏魯木齊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為支撐,加強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托管、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貫標等工作;促進專利技術的交易、許可、流轉和轉化轉移;強化專利運營中心培育,引導專利運營中心加強專利儲備,建立運營制度,規范運營程序。
10.圍繞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林果業等特色產業,發揮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專業優勢,開展專利導航,加大核心專利技術研發力度,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專利瓶頸,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探索建立1~2個自治區專利產業化基地,建立1~2個優勢產業專利專題數據庫,轉化一批專利成果。
11.培育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專利實施項目等方式支持全區從事技術交易、評估、投融資、信息咨詢等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發展,做優做強、提升知識服務能力,完善專業化、市場化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
12.探索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新模式,推進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共擔機制;推動商業銀行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機制;深入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工作,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融資規模;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集合授信等新模式。培育扶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社會化中介服務機構,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政策保障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六、實施步驟
(一)規劃建設階段(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
高校科研院所做好自身專利盤點工作,摸清“沉睡專利”狀況,梳理“喚醒”專利清單,征集全區中小企業專利技術的需求。
(二)全面實施階段(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
圍繞專利技術賦能產業情況進行必要的專利分級。結合知識產權運營城市建設契機,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指導開展專利產品備案,精準對接中小企業技術需求,開展咨詢服務和專業培訓,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三)鞏固提升階段(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
圍繞我區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抓重點、促落實、強基礎、管長遠,推廣提煉成功經驗,形成專利技術轉移轉化的長效機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將促進專利轉化專項計劃納入當地知識產權有關重大規劃中,加強工作聯動機制建設,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責任,統籌推進專利轉化專項計劃,作為今后三年的重要基礎工作,確保如期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二)強化工作保障。建立自治區、地(州)、區(縣)三級聯動、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實施推進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相關配套政策,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有關知識產權工作的地方性法規。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層次資本投入體系,為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提供資金保障。
(三)嚴格績效管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組織轄區高校院所、企業開展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對專利技術轉化運用成效顯著的地州給予適當獎補;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過程管理,堅決防止引發不以轉化運用為目的的專利轉讓、許可行為,做好全流程績效管理。
(四)做好總結推廣。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定期報送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工作動態信息,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加大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工作宣傳力度,營造專利轉化良好的氛圍,及時總結工作成效,推廣專利技術轉移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新模式、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