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摘要:甘肅省2020年度高級濟師職稱仍實行評委會評審方式,從2021年起,我省高級經濟師職稱將實行“考評結合”方式,評價條件標準大致包括品德條件標準、正高級經濟師能力、業績貢獻條件標準、高級經濟師能力、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關于印發《甘肅省經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的通知 甘人社通〔2019〕321號
各市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蘭州新區組織部、經濟發展局,省直各有關部門人事處(職改辦),省屬各企業集團人力資源部,甘肅礦區人社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人事處(職改辦):
為落實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甘辦發〔2017〕81號)中關于“按照科學分類評價的要求修訂職稱評審標準”的要求,現將《甘肅省經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試行中出現的問題請及時反饋省職改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人事處,以便修改完善。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19年8月21日
甘肅省經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條件標準(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科學、客觀、公正評價經濟系列專業技術人才的品德、能力、業績貢獻,讓做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引導激勵廣大經濟系列技術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特制定本評價條件標準。
第二條 本系列新增設正高級職稱。職稱層級調整后包括正高、副高、中級、助理4個層級,名稱依次是:正高級經濟師、高級經濟師、經濟師、助理經濟師。各層級均分別與專業技術內部崗位等級對應。正高級經濟師對應一至四級,高級經濟師對應五至七級,經濟師對應八至十級,助理經濟師對應十一至十二級。
第三條 本評價條件標準適用于我省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從事經濟工作的在職在崗專業技術人才(含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才)。本評價條件標準主要評價做出貢獻人才正常晉升、做出突出貢獻人才破格晉升職稱,包括正高級經濟師和高級經濟師。評價的職稱在全省范圍有效。
第四條 本系列經濟師和助理經濟師實行“以考代評”方式,正高級經濟師和高級經濟師實行評審方式。
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可參加全國統一組織的資格考試,但不得參加職稱評審。
第五條 本系列符合《甘肅省特殊人才職稱特殊評價暫行辦法》(甘人社通〔2018〕267號)的下列人才,可不受專業、學歷、論文、臺階等限制直接申報相應層級高級職稱:
(一)全省做出重大貢獻人才。
(二)從國內外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
(三)全省新興產業、身懷絕技的特殊人才。
(四)甘南、臨夏州引進人才。
第二章 品德條件標準
第六條 品德條件標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守《憲法》及法律法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和科學精神,廉潔奉公,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職業操守和從業行為,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任現職以來品德考核必須取得合格及以上等次并在單位公示。
第七條 評價方式。品德考核一般由單位黨組織負責,以定性評價為主,盡量實現量化考核。主要通過個人述職、考核測評、民意調查等方式全面考察,獲得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道德模范等稱號的,同等情況下優先推薦申報。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屬品德有問題:
(一)在本專業工作及其它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言行的,或存在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行為的。
(二)違背本行業職業道德行為規范的。
(三)存在明顯違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行為的。
第九條 對品德有問題者實行“零容忍”,并建立“黑名單”制度。
(一)對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按“連續考核合格及其以上間斷的”情形對待,即申報當年之前的3個年度考核必須為合格及以上。
(二)對經查實的申報造假、弄虛作假、暗箱操作、學術不端(抄襲、 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偽造、篡改數據文獻,或捏造事實)、無實質貢獻的虛假掛名等行為,除“一票否決”、撤銷職稱外,根據或參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第三章 正高級經濟師能力、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第一節 能力條件標準
第十條 專業能力。全面掌握和熟練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熟悉本行業相關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本專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具有較高的本專業政策理論水平,能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服務;掌握現代經濟管理科學方法,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經濟活動中重大疑難問題的能力。
第十一條 技術能力。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工作業績突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或獎勵;或主持完成經濟相關領域重大項目,解決重大經濟相關疑難問題或關鍵性業務問題,提高單位管理效率或經濟效益。
(二)科研能力強。取得重大經濟相關理論研究成果;或其它創造性經濟相關研究成果,推動經濟行業發展;或公開發表高水平論文、出版專著、譯著。
(三)政策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能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服務。
(四)是全省經濟領域的學術、技術帶頭人,或培養、指導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取得突出業績。
第十二條 基礎學習能力與實踐經歷。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本科以上畢業,任高級經濟師滿5年。
第十三條 勝任工作能力。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必須在合格以上。連續年度考核合格及其以上間斷的,申報當年之前連續3個考核年度必須為合格及以上。任現職期間,有如下情形者,不得申報:
(一)紀檢監察部門審查未結束或受處分在處分期內的。
(二)上年度評委會評審未通過,申報當年之前未取得新業績的。
(三)申報當年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的。
第十四條 知識更新能力。任現職以來,完成《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規定的每年度的學習任務。
第十五條 學術水平能力。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家核心期刊上全文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1篇以上;或獨立完成或作為第一完成人公開出版了本專業專著、譯著1部;或獨立完成或作為第一完成人撰寫國家部委認可的高水平研究報告1篇以上。
第十六條 對外交往能力。能夠熟練運用一門外語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并能查閱外文書籍和資料,確實需要評價外語水平時,由評價機構或用人單位確定評價條件標準和評價方式。
第十七條 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開展經濟領域設計、研究、分析,確實需要評價計算機水平時,由評價機構或用人單位確定評價條件標準和評價方式。
第十八條 幫扶基層經歷。除艱苦條件單位,其它省、市屬單位中2020年以后晉升高級職稱的人才,必須有縣以下基層對口單位累計一年以上的服務或工作經歷。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擔任駐村干部、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等時限,計入幫扶基層經歷。
第二節 正常晉升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第十九條 達到下列(一)或(二)款條件標準之一:
(一)達到下列條件標準1項:
1.國家級。獲國家級表彰1次,參考其它業績;或獲國家級科技獎二等獎(第6名后定額人員,前5名可按特殊人才申報)1次;或完成(前5名)列入國家級的(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1項,通過結題驗收和成果登記,參考其它業績。
2.全國性。獲全國性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1項業績;或獲國家部委科技獎勵一等獎(第3、4、5名,前2名可按特殊人才申報)1次,或二等獎(第2、3、4名,第1名可按特殊人才申報)1次,或三等獎(第1、2名)1次;或完成(前4名)通過國家部委下達的全國性經濟領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1項,通過結題驗收和成果登記,并取得第(二)款1項業績;或完成(前5名)國家部委頒布實施的標準1項。
3.省級。獲省級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2項業績;獲省級科技獎勵一等獎(第3、4名,前2名可按特殊人才申報)1次,或二等獎(第2、3名,第1名可按特殊人才申報)1次;或完成(前3名)省級經濟領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1項,通過結題驗收和成果登記,并取得第(二)款2項業績;或完成(前3名)省級市場監管部門頒布實施的地方標準1項,并取得第(二)款1項業績。
4.其它。獲國家部委科技獎勵一等獎(第6、7名)或省級科技獎一等獎(第5、6名)1次,并獲國家部委、省級二、三等獎(定額內人員)任意1次;或獲省級科技獎三等獎(第1名)1次并取得第(二)款業績1項。
(二)達到下列條件標準3項(其中1-5項至少占1項):
1.主持(累積3年以上)或作為主要骨干(累積5年以上)參與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期間,連年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年均利潤增長10%以上;或為企業的扭虧增盈作出突出貢獻,減虧10%以上(附年度財務報告)。政策性虧損企業不作盈利要求。
2.主持大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期間,連續3年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和主要經濟指標(工業生產值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實際繳納的稅費或各項社會保險總額費等)達到全省同行業企業先進水平(前3名)作出突出貢獻(附年度財務報告)。
3.作為第一完成人,研發具有市場發展前景和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成果并成功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單個技術項目轉讓(技術轉讓合同以市以上科技管理部門登記為準)交易額累計到賬50萬元或3年內多個技術項目轉讓交易額累計到賬100萬元。
4.主持(前2名)制定省級以上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1項或行業規劃、經濟研究政策2項;或主持(前2名)制定省級以上行業規劃、行業政策和行業標準等2項,經主管部門批準付諸實踐,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或生態效益。
5.作為第一完成人,撰寫的應用對策研究報告、建言獻策報告、調研報告或政策建議等1項以上智庫研究成果,被國家部委采納的,或獲國家部委領導書面肯定性批示;或2項以上智庫研究成果,被省級行業主管部門采納。
6.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公開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2篇;或在國內核心期刊公開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1篇,并在省級專業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篇以上。
7.作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專著或譯著1部(本人完成15萬字以上),或作為主編公開出版了列入國家部委計劃的教材1部(本人完成20萬字以上)。
8.本人作為企業主要負責人為創名牌創品牌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目前擁有1個以上中國名牌或中國馳名商標,或2個以上甘肅省名牌產品或甘肅省著名商標。
9.黨的十八大以來,受聘為全國性學術刊物編委3年以上;或擔任全國本專業學會常務理事5年以上。
10.主持解決了本行業、本領域、本單位的重大疑難問題或關鍵性業務問題,并取得明顯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或生態效益,經業內3名及以上同行在職在崗正高級專家簽訂誠信承諾實名推薦。
11.任現職前曾獲全國性表彰或科技獎勵的,參考其它業績。
第三節 破格晉升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第二十條 破格內容。主要是指:凡不具備規定學歷或達不到任低一級職稱年限(規定了專業總年限的包括專業總年限)或所學專業明顯不對口,但任現職后工作業績貢獻突出,可破格晉升。破格申報人員首先要符合本條件標準第十九條正常晉升業績貢獻項數,之后每破一項再增加第十九條業績條件標準第(一)款1項或第(二)款2項,論文、著作、榮譽稱號等不得累計計算。
第四章 高級經濟師能力、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第一節 能力條件標準
第二十一條 專業能力。全面、系統地掌握本專業經濟崗位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對從事的專業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掌握國家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經濟工作有關方針、政策,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各項配套法規、規章和規定,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熟悉國內外現代經濟管理科學理論、方法和發展趨勢,有較強的專業理論論述和專業總結能力。
第二十二條 技術能力。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工作業績突出。受到市廳級以上表彰或獎勵;或主持完成經濟相關領域重大項目,解決重大經濟相關疑難問題或關鍵性業務問題,提高單位管理效率或經濟效益。
(二)科研能力強。取得重大經濟相關理論研究成果;或其它創造性經濟相關研究成果,推動經濟行業發展;或公開發表高水平論文、出版專著、譯著。
(三)政策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能為行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服務。
(四)是本行業領域的學術、技術骨干,或培養、指導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取得突出業績。
第二十三條 基礎學習能力與實踐經歷。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學本科以上畢業,任經濟師滿5年。
(二)本專業或相近專業大專畢業,從事本專業工作20年以上并任經濟師滿5年。
第二十四條 勝任工作能力。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必須在合格以上。連續年度考核合格及其以上間斷的,申報當年之前連續3個考核年度必須為合格及以上。任現職期間,有如下情形者,不得申報:
(一)紀檢監察部門審查未結束或受處分在處分期內的。
(二)上年度評委會評審未通過,申報當年之前未取得新業績的。
(三)申報當年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的。
第二十五條 知識更新能力。任現職以來,完成《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規定的年度學習任務。
第二十六條 學術水平能力。獨著或作為第一作者在省級期刊上全文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1篇以上;或獨立完成或作為第一完成人撰寫省委省政府認可的高水平研究報告1篇以上;或在1部公開出版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教材中撰寫3萬字以上。
第二十七條 對外交往能力。能比較熟練運用一門外語與國外同行進行交流,并能借助詞典查閱外文書籍和資料,確實需要評價外語水平時,由評價機構或用人單位確定評價條件標準和評價方式。
第二十八條 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能比較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開展經濟領域設計、研究、分析,確實需要評價計算機水平時,由評價機構或用人單位確定評價條件標準和評價方式。
第二十九條 幫扶基層經歷。除艱苦條件單位和各類企業外,其它省、市屬單位中2020年以后晉升高級職稱的人才,必須有縣以下基層對口單位累計一年以上的服務或工作經歷。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擔任駐村干部、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等時限,計入幫扶基層經歷。
第二節 正常晉升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第三十條 達到下列(一)或(二)款條件標準之一:
(一)達到下列條件標準1項:
1.全國性。獲全國性表彰1次;或獲國家部委科技獎勵二等獎(第3名后定額人員)1次或三等獎(前3名)1次;或完成(前6名)通過國家部委下達的全國性經濟領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1項,通過結題驗收和成果登記,并取得第(二)款1項業績;或完成(前7名)國家部委頒布實施的標準1項。
2.省級。獲省級表彰1次;或獲省級科技獎勵二等獎(定額人員)1次或三等獎(前2名)1次,參考其它業績;完成(前4名)省級經濟領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1項,通過結題驗收和成果登記;或完成(前5名)省級市場監管部門頒布實施的地方標準1項,且具備第(二)款中業績成果1項。
3.市廳級。獲市廳級表彰2次;或獲市廳級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業績1項;或獲市廳級科技一、二等獎(前2名)1次,參考其它業績;或完成(前3名)市廳級經濟領域科學研究課題項目1項,通過結題驗收和成果登記,并取得第(二)款2項業績。
4.其它。獲縣(區、市)委縣政府表彰1次,并取得第(二)款業績2項;或獲省級科技獎三等獎(定額人員)1次,并獲市廳級科技一、二等獎(前3名)1次;或獲市廳級科技三等獎(前2名)1次并獲縣(區、市)科技一等獎(前2名)1次。
(二)達到下列條件標準3項(其中1-6項至少占1項):
1.主持(累積2年以上)或作為主要骨干(累積3年以上)參與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期間,連年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年均利潤增長5%以上;或為企業的扭虧增盈做出突出貢獻,減虧5%以上(附年度財務報告)。政策性虧損企業不作盈利要求。
2.主持中型企業或非公企業經營管理工作期間,連續3年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和主要經濟指標(工業生產值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實際繳納的稅費或各項社會保險總額費等)達到本市同行業企業先進水平(前5名,以市級行業主管部門文件為準)。
3.作為第一完成人,研發具有市場發展前景和應用價值的技術創新成果并成功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單個技術項目轉讓(技術轉讓合同以市以上科技管理部門登記為準)交易額累計到賬50萬元或3年內多個技術項目轉讓交易額累計到賬100萬元。
4.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得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明專利1項以上或實用新型專利2項以上;或本人擁有企業1項以上國家發明專利或4項以上實用新型專利,所獲專利已實施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連續三年產值銷售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或累計1000萬元以上,附年度財務報告)。
5.主持(前2名)制定市廳級以上國民經濟中長期規劃1項或行業規劃、經濟研究政策2項;或主持(前2名)制定市廳級以上行業規劃、行業政策和行業標準等2項,經主管部門批準付諸實踐,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或生態效益。
6.作為第一完成人,撰寫的應用對策研究報告、建言獻策報告、調研報告或政策建議等1項以上智庫研究成果,被省委、省政府采納的,或獲省委、省政府領導書面肯定性批示;或2項以上智庫研究成果,被市廳級行業主管部門采納。
7.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公開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1篇;或在省級專業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篇以上。
8.作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了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專著或譯著1部(本人完成10萬字以上);或主編公開出版了列入省計劃的教材1部(本人完成15萬字以上)。
9.本人作為企業主要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前2名)為創名牌創品牌發揮了重要作用,企業目前擁有1個以上甘肅省名牌產品或甘肅省著名商標。
10.黨的十八大以來,受聘為省級學術刊物編委3年以上;或擔任全省本專業學會常務理事或正、副秘書長5年以上。
11.主持解決了本行業、本領域、本單位的重大疑難問題或關鍵性業務問題,并取得明顯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或生態效益,經業內3名及以上同行高級專家簽訂誠信承諾實名推薦。
12.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獲得3次優秀等次。
13.任現職前曾獲省級表彰或省級科技獎勵的,參考其它業績。
第三節 破格晉升業績貢獻條件標準
第三十一條 破格內容。主要是指:凡不具備規定學歷或達不到任低一級職稱年限(規定了專業總年限的包括專業總年限)或所學專業明顯不對口,但任現職后工作業績貢獻突出,可破格晉升。破格申報人員首先要符合本條件標準第三十條正常晉升業績貢獻項數,之后每破一項再增加第三十條業績條件標準第(一)款1項或第(二)款2項。
第三十二條 非公組織或民營企業主要負責人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取得經濟師資格,并同時具備以下2項條件標準,可不受任職年限限制(規定了專業總年限的包括專業總年限)申報高級經濟師:
(一)在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非公經濟或民營企業的董事長及總經理,已在本企業任上述職務連續5年以上,企業無拖欠工資情況,能夠有效保障當地就業穩定性(連續5年保持300人以上就業)并按標準為員工繳納醫療、社會保險。
(二)所在企業達到以下相應條件:
1.建筑工程企業(盈利企業):具有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及以上資質,凈資產2000萬元以上,近3年年均工程結算收入5000萬元以上;或具有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凈資產1000萬元以上,近3年年均工程結算收入2000萬元以上;或具有工程監理(或建筑設計、或招標代理、或造價咨詢)甲級資質,凈資產200萬元以上,近3年年均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
2.房地產企業:具有房地產開發企業二級及以上資質,近3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積累計10萬平方米以上,且近3年商品房銷售額累計10億元以上的盈利企業。
3.交通建設工程企業:具有二級及以上總承包資質,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注冊資本金,近3年年均營業收入1.5億元以上的盈利企業。
4.礦山企業(盈利企業):省級以上綠色礦山企業,近3年年均生產總值在1000萬元以上。注冊資本金:金屬類、螢石類和地熱類礦山2000萬元以上;建筑石料類礦山2000萬元以上;石灰石類礦山3000萬元以上。近3年年均開采量:金屬類、螢石類礦山企業5萬噸以上;地熱類礦山企業15萬噸以上;石灰石類礦山企業100萬噸以上;建筑石料類礦山企業100萬噸以上。
5.金融企業(盈利企業):法人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類、證券期貨類、保險類法人機構);或上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5億元(含)以上的銀行類分支機構,上年證券期貨交易量達到全省證券期貨營業部平均交易量水平(含)以上的證券期貨公司分支機構,上年產險保費收入達1000萬元(含)以上和壽險保費收入達5000萬元(含)以上的保險公司分支機構。
6.其它類企業:近3年年均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凈資產收益率在4%以上;或近3年年均繳稅在200萬元以上的盈利企業;或近2年內本企業銷售收入進入全省本行業(中類)前5位。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三條 申報人員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品德、能力、業績貢獻條件標準必須同時具備。業績條件標準如無特殊說明,均為任現職以來取得的。
第三十四條 本評價條件標準中的“國家級”指以黨中央、國務院單獨或聯合進行的表彰、科技獎勵;“全國性”指國家部委面向全國該行業領域進行的表彰、科技獎勵;“省級”指省委、省政府單獨或聯合進行的表彰、科技獎勵;“市廳級”是“市州級”和“廳級”的簡稱,“市州級”指市州委、市州政府單獨或聯合進行的表彰、科技獎勵,“廳級”指省直廳局面向全省該行業領域進行的表彰、科技獎勵。
第三十五條 為增強專業技術人才成就感、獲得感,適當區別省級和部級,獲省級獎勵按“全省知名”對待,獲部委以上獎勵按“全國知名”對待。對國家有關部委面向全國該行業領域開展的表彰獎勵、科技獎勵、項目等,按適當高于省級低于國家級對待,即按“全國性”對待。比如,獲省級科技獎一等獎(第3、4名)1次,可破格申報正高級職稱,獲國家部委的全國性科技獎勵放寬至第5名。
第三十六條 本評價條件標準有關詞語或概念的解釋:
(一)本評價條件標準中的“參考其它業績”,主要看是否有其它比較突出的業績做支撐;“幫扶基層經歷”包括參加工作以來有1年基層工作經歷即可;2016 年底前和2017年后的科技獎項、榮譽稱號、項目課題、標準規范、定額人員、集體成果使用等認定,按《關于當前深化職稱改革工作中幾個具體事項的通知》(甘職改辦〔2018〕24 號)執行。各類競賽、技能比武、比賽等以各級行政部門或各級行政部門委托相關部門組織的競賽、比賽為準。“以上”“以下”均包含本級別。本系列實行評聘分開。
(二)專業技術工作總結:主要對任現職期間專業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一般應包括:基本情況(姓名、性別、畢業學校、現專業技術資格、簡歷等)、開展工作情況(如設計、科研、施工、科技管理等技術工作、參與學術交流、繼續教育等)、取得業績(按工作內容分述)、專業特長(經驗)、今后努力方向等內容。
(三)所稱“主持”,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分管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工作的單位負責人;“主要骨干”是指具體承擔項目的調研、立項、實施、綜合研究報告編寫等工作的負責人;“主要完成人”是指獎項、項目(課題)的主持人或主要參加人(前3名)。
(四)所稱“明顯的經濟效益”,是指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的企業年創利稅1000萬元以上,其它企業年創利稅300萬元以上(須由稅務部門提供證明)。
第三十七條 國家級論文已由權威期刊調整為國內核心期刊,以論文發表當年該期刊是否為核心期刊為準。2018年7月1日以前已經在我省權威期刊目錄范圍期刊發表的論文,可按核心期刊對待。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均不含增刊、副刊、特刊、專刊、專輯、內部期刊、論文集等。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在1區和2區(根據中科院JCR期刊分區(大類))的SCI論文的,或發表在SSCI、A&HCI、《中國社會科學》、《求是》等期刊,或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論文的,對論文篇數不作要求。
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的定額人員,可代替1篇核心期刊論文,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的定額人員,可代替1篇省級論文。獲1項發明專利(前2名)授權的,可代替1篇省級論文要求。
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的定額人員,可代替1篇核心期刊論文,獲省級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的定額人員,可代替1篇省級論文。
省級論文以查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公布的期刊結果為準。沒有紙質期刊為依托的電子期刊暫不予認可。
第三十八條 獲得市廳級以上科技獎勵(含項目、標準等),每達到一次就計算為達到一項晉升條件標準。其它條件標準計算夠一項后不得累計計算。
同一成果(項目、著作、教材)既通過鑒定又獲獎,或同時獲幾個級別的獎勵,只能按最高級別計算1次,不重復計算。
同一論文獲獎、同一先進稱號也不得重復計算,同年度同一先進稱號按最高級別認定。
未明確個人地位、作用的集體成果獎,不能作為個人獲獎使用。專著、編著、教材不含論文集。前言或后記中未說明本人撰寫章節、內容或字數的,不作為本人業績成果。各類鑒定驗收、批復均以文件為據,證明材料不作為評審依據。
第三十九條 本評價條件標準未涉及的相關事項,按省人社廳《關于按系列(專業)修訂或制定我省職稱評價條件標準的指導意見》(甘人社廳發〔2018〕27 號)等文件規定執行。國家和省上出臺新政策按新政策執行。
第四十條 本評價條件標準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 本評價條件標準自發布之日起試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正保會計網校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編輯推薦: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 视频 一区 | 免费国产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黑人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 精久久久 | 欧美日韩在线影院 | 美女又爽又黄免费 | 亚洲精品在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 一级毛片免费版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网 | 天堂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av大全日韩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99在线视频观看 |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 | 免费看91的网站 | 欧美夜夜| 亚洲精品电影网在线观看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 |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操天天干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狼人 | 国产久 | 久久久亚洲 |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 五月色综合 | 欧美性受xxxx黑人xyx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玖玖国产精品视频 | 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