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王陳發柱為求真金造假賬
生活中,人們常常這么說,“這可是真金白銀啊!”
這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但追溯起來,源頭卻是來自黃金珠寶行業,來自千百年來被從事黃金珠寶業的人們奉為圭臬的一條準則:惟有貨真價實,方能取信于人。
習慣講這句話的人們或許并不知道它的來源,但當他們知道一個有著“亞洲金王”之稱的人因造假賬而被警方拘捕這樣一個消息的時候肯定會無所適從。賬是假的,金子還會是真的嗎?就算金子是真的,可是賣金子的人呢?
這便是人們在慶豐金(0501.HK)主席陳發柱一案中所要面臨的真實。人稱“亞洲金王”的陳發柱2005年5月4日遭香港警方商業罪案科拘捕,緣由是涉嫌造假賬及詐騙,涉案金額高達15億港元,據說華人首富李嘉誠也牽涉其中。
東窗事發
“香港,勝在有ICAC!”這是香港廉政公署(ICAC)口號,香港人莫不耳熟能詳。實際上近來香港資本市場上發生的幾起大案,如創維數碼(0751.HK)、廣興國際(1131.HK)和謝瑞麟珠寶(0417)等,均是廉政公署著手調查。但此次對慶豐金的調查卻是香港警方下屬商業罪案調查科。
2005年5月4日,商業罪案調查科出動上百警員,包括在慶豐金總部長發大廈在內的香港多處地點同時行動,拘捕了7男2女,年齡由33歲至76歲不等。事后警方證實,被拘捕人士中包括有“亞洲金王”之稱的慶豐金集團主席陳發柱,其胞弟、公司副主席及總裁陳發梁,一名女董事及前財務總監等。
警方的行動源于兩年前香港證監會的一紙通知。2003年6月,商業罪案調查科接獲香港證監會通知,稱一家上市公司涉及不法行為,于是接手調查。調查發現,慶豐金涉嫌于2001年2月至4月期間,與其它幾家公司串謀在內地開設珠寶金行,并通過在公司的財務年報中,利用會計原則作出虛假賬目,以進行一項虛假的投資計劃,警方于是雷霆一擊。
此外,由于慶豐金集團停牌至今已超過一年半,香港聯交所早前已刊登公告,宣布慶豐金進入摘牌程序的第三階段,如果在9月3日前仍無法提交有關復牌的建議,聯交所將取消其上市地位。
最新消息稱,被拘捕的陳發柱等人已獲準保釋外出,但必須在6月1日再向警方報到,其中陳氏兄弟保釋金額各為10萬港元。
會計師行兩度質疑賬目
2003年6月,慶豐金集團發布了截至2002年4月底的年度業績,同時公告,公司已經投資14.98億港元進行多項收購,從而取得位于中國內地不同城市超過150家黃金首飾及珠寶零售店的利潤分配權益。慶豐金同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須為這個龐大網絡的14.98億港元的商譽提取7億港元的減值準備,但同一年度可以從這個零售網絡中獲得9500萬港元的收益。
當時擔任慶豐金集團年報審計工作的是安永會計師行,安永立即對這次數額巨大的減值準備計提及隨后的9500萬港元的利潤提出了質疑。安永表示,會計師行未能獲得公司所稱零售網絡的相關帳冊,從而未能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因而無證據證明慶豐金可以從這批零售網絡中收到有關收益。
與此同時,安永對慶豐金的其它賬目也進行了質疑,包括慶豐金與有關債權人合作投資新疆金礦,并由慶豐金向該債權人連續9年轉移8.78億港元的應收賬款,以支付開發成本這一事項。安永表示,無法評估投資金礦的可行性,也無法評審該債權人的追款能力。
基于兩次質疑,最終安永對慶豐金該年度賬目表示不予發表意見。而在此前的2002年初,安永也曾對慶豐金集團的賬目表示懷疑,認為無法提供意見。兩度質疑于是惹惱了慶豐金,慶豐金于2004年以報酬爭議為由宣布撤換審計師,改為聘請丁何關陳會計師行。事實上,早在安永擔任慶豐金集團的審計師前,羅兵咸永道會計師行曾擔任慶豐金的審計師,但于2001年6月7日辭去,未提辭職原因。
正是這次公告引起了香港證監會的懷疑及隨后的調查和將案件轉給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
警方行動后,當年擔任審計和調查工作的專業人士揭示了慶豐金集團“惹禍”年報的兩大疑點。其一,慶豐金宣布斥資15億港元收購這批零售網絡,從交易總金額來講,顯然屬于重大交易,按照港交所《上市規則》,必須進行相關披露且必須取得股東批準,但該公司將交易巧妙地拆成數十宗小交易,使每一宗交易金額均不超過要求進行披露的底線,從而繞過《上市規則》要求,使交易詳情延至2003年6月才曝光。專業人士認為,費這么大功夫來掩人耳目,目的無非是希望當時無須進行披露和得到股東批準,而事過境遷之后查證困難從而不了了之。
其二,有關參與調查的專業人士表示,慶豐金用多項應收賬款來作為這項15億港元巨額收購的代價,但在一年后即替該項收購作出7億港元的減值準備計提,實在讓人懷疑收購的目的只不過是要抵消原有的應收賬,從而令慶豐金集團即使被債主找上門來要求清盤,欠下有關應收賬的債務人也無須被追討還債。
這是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但追溯起來,源頭卻是來自黃金珠寶行業,來自千百年來被從事黃金珠寶業的人們奉為圭臬的一條準則:惟有貨真價實,方能取信于人。
習慣講這句話的人們或許并不知道它的來源,但當他們知道一個有著“亞洲金王”之稱的人因造假賬而被警方拘捕這樣一個消息的時候肯定會無所適從。賬是假的,金子還會是真的嗎?就算金子是真的,可是賣金子的人呢?
這便是人們在慶豐金(0501.HK)主席陳發柱一案中所要面臨的真實。人稱“亞洲金王”的陳發柱2005年5月4日遭香港警方商業罪案科拘捕,緣由是涉嫌造假賬及詐騙,涉案金額高達15億港元,據說華人首富李嘉誠也牽涉其中。
東窗事發
“香港,勝在有ICAC!”這是香港廉政公署(ICAC)口號,香港人莫不耳熟能詳。實際上近來香港資本市場上發生的幾起大案,如創維數碼(0751.HK)、廣興國際(1131.HK)和謝瑞麟珠寶(0417)等,均是廉政公署著手調查。但此次對慶豐金的調查卻是香港警方下屬商業罪案調查科。
2005年5月4日,商業罪案調查科出動上百警員,包括在慶豐金總部長發大廈在內的香港多處地點同時行動,拘捕了7男2女,年齡由33歲至76歲不等。事后警方證實,被拘捕人士中包括有“亞洲金王”之稱的慶豐金集團主席陳發柱,其胞弟、公司副主席及總裁陳發梁,一名女董事及前財務總監等。
警方的行動源于兩年前香港證監會的一紙通知。2003年6月,商業罪案調查科接獲香港證監會通知,稱一家上市公司涉及不法行為,于是接手調查。調查發現,慶豐金涉嫌于2001年2月至4月期間,與其它幾家公司串謀在內地開設珠寶金行,并通過在公司的財務年報中,利用會計原則作出虛假賬目,以進行一項虛假的投資計劃,警方于是雷霆一擊。
此外,由于慶豐金集團停牌至今已超過一年半,香港聯交所早前已刊登公告,宣布慶豐金進入摘牌程序的第三階段,如果在9月3日前仍無法提交有關復牌的建議,聯交所將取消其上市地位。
最新消息稱,被拘捕的陳發柱等人已獲準保釋外出,但必須在6月1日再向警方報到,其中陳氏兄弟保釋金額各為10萬港元。
會計師行兩度質疑賬目
2003年6月,慶豐金集團發布了截至2002年4月底的年度業績,同時公告,公司已經投資14.98億港元進行多項收購,從而取得位于中國內地不同城市超過150家黃金首飾及珠寶零售店的利潤分配權益。慶豐金同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須為這個龐大網絡的14.98億港元的商譽提取7億港元的減值準備,但同一年度可以從這個零售網絡中獲得9500萬港元的收益。
當時擔任慶豐金集團年報審計工作的是安永會計師行,安永立即對這次數額巨大的減值準備計提及隨后的9500萬港元的利潤提出了質疑。安永表示,會計師行未能獲得公司所稱零售網絡的相關帳冊,從而未能進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因而無證據證明慶豐金可以從這批零售網絡中收到有關收益。
與此同時,安永對慶豐金的其它賬目也進行了質疑,包括慶豐金與有關債權人合作投資新疆金礦,并由慶豐金向該債權人連續9年轉移8.78億港元的應收賬款,以支付開發成本這一事項。安永表示,無法評估投資金礦的可行性,也無法評審該債權人的追款能力。
基于兩次質疑,最終安永對慶豐金該年度賬目表示不予發表意見。而在此前的2002年初,安永也曾對慶豐金集團的賬目表示懷疑,認為無法提供意見。兩度質疑于是惹惱了慶豐金,慶豐金于2004年以報酬爭議為由宣布撤換審計師,改為聘請丁何關陳會計師行。事實上,早在安永擔任慶豐金集團的審計師前,羅兵咸永道會計師行曾擔任慶豐金的審計師,但于2001年6月7日辭去,未提辭職原因。
正是這次公告引起了香港證監會的懷疑及隨后的調查和將案件轉給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
警方行動后,當年擔任審計和調查工作的專業人士揭示了慶豐金集團“惹禍”年報的兩大疑點。其一,慶豐金宣布斥資15億港元收購這批零售網絡,從交易總金額來講,顯然屬于重大交易,按照港交所《上市規則》,必須進行相關披露且必須取得股東批準,但該公司將交易巧妙地拆成數十宗小交易,使每一宗交易金額均不超過要求進行披露的底線,從而繞過《上市規則》要求,使交易詳情延至2003年6月才曝光。專業人士認為,費這么大功夫來掩人耳目,目的無非是希望當時無須進行披露和得到股東批準,而事過境遷之后查證困難從而不了了之。
其二,有關參與調查的專業人士表示,慶豐金用多項應收賬款來作為這項15億港元巨額收購的代價,但在一年后即替該項收購作出7億港元的減值準備計提,實在讓人懷疑收購的目的只不過是要抵消原有的應收賬,從而令慶豐金集團即使被債主找上門來要求清盤,欠下有關應收賬的債務人也無須被追討還債。
上一篇: 廣西17家會計師事務所購買了職業保險
相關資訊:
熱點專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