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審計為何獨擔重任?
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監管如此依賴審計體系的審計,除了顯示出中國審計體系的獨立監督卓有成效外,究竟還說明了哪些問題?
在強調金融風險、金融監管的背景下,審計系統對于金融系統的獨立審計,及其引起的強烈的市場反應,揭示出當前銀行體系存在的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自中國人壽因為審計署的獨立審計報告披露導致在美國市場的訴訟風波之后,審計系統的市場影響從國內拓展到國際金融市場。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審計署披露的對于國有銀行的審計報告,成為經濟界了解銀行體系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參照指標,也披露了農業發展銀行套取資金、變相融資收取高息以及交通銀行偽造法律公文核銷銀行貸款等問題。
從進一步的角度看,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監管如此依賴審計體系的審計,除了顯示出中國審計體系的獨立監督卓有成效外,究竟還說明了哪些問題?
過于依賴外部審計體系昭示了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經營機制方面的缺陷
從包括中國人壽、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方面出現的、經過審計部門審計披露的問題報告看,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審計部門兢兢業業的審計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我們似乎沒有見到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達到了何種程度、在什么時候發揮作用。例如,在交通銀行錦州分行的有關人員偽造法律文件進行呆賬核銷時,種種違規行為似乎一路暢通,我們沒有看到業務流程中正常的相互制衡,沒有看到同級及上級稽核機構的獨立監督,沒有看到當地金融監管機構的及時監管舉措,也沒有見到通常在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見到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監督。
在種種內控措施失效,或者不能充分發揮效果時,只能借助于本來不一定需要發揮重要作用的審計機構了。
在所有的金融風險防范和金融監管中,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是整個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和前提,再有效的外部監管和監督都不可替代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并依賴于其內部控制以保證財務報告的準確性。
中國金融機構內控機制的顯著缺陷,首先,風險管理體系缺乏足夠的獨立性,無論是業務程序、績效考核還是提拔任用,風險管理部門在現有的框架上是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如果一家銀行分行的風險管理部門能夠偽造文件進行呆賬核銷,然后進入“小金庫”,那么,我們需要問的是:對于上級行和外部監管機構來說,這家分行的呆賬核銷增多,必然影響到分行的經營效益,難道上級行對該分行沒有基本的績效考核?出現了呆賬核銷難道沒有基本的責任追究?如果形成呆賬、能夠真真假假地核銷并且還無需承擔責任,那么,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銀行體系積累了如此多的不良資產,但是我們似乎不容易找到相應承擔責任的人員。其次,中國內控機制缺陷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分支機構眾多導致上級行不能動態有效地掌握下級行的經營管理動向,目前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層級一般意義上有7級,較之現有的政府機構的層級還要多,這樣層層上報信息的機制,如何能夠保證其最終匯總的信息如實反映一家銀行的真實經營狀況?如果說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銀行通常面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的話,那么,中國的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往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就是這種層級過多、控制不力導致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過度的金融審計反映了金融監管的靜態、滯后和不連續
有效的金融監管,不能僅僅注重機構準入或者退出等等看起來有權力的審批,那不是金融監管的真意,那只是金融管制和金融審批的真意。
有效的金融監管的真意,就是保持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動態、預警、連續的監管,保持整個金融體系的相對穩定;不僅評估金融機構運作的數量指標,也應對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等方面的缺陷進行評估并提出督促改進措施。
因此,在審計部門提出相應的審計報告時,我們需要詢問的是,對照審計部門的這些報告,當地監管機構最近一次對于這些出現問題的現場或者非現場的監管是什么時候?當時是否提出了相關領域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或者問題?對于金融監管,我們也應當建立相應的績效評估和考核機制,考核的目標,就是看所監管領域的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時,有多少問題是當地監管機構已經發現并提出整改措施的、哪些問題是被金融監管機構防范并制止的。
引進獨立中介機構的制衡是當前中國的金融機構監管中迫切需要強化的環節
包括會計師、律師等在內的市場中介機構,是當前中國的金融機構最為缺乏的環節之一。中國國有銀行的許多經營管理信息,通常都是被視為機密而束之高閣,獨立的會計師、律師都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這些中介機構因為其專業性、針對性和監管的彈性,能夠發揮內控機制以及監管機制所難以發揮的作用。
中介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金融機構加強信息披露就顯得更為重要。通常來說,通過提高銀行的信息披露水平,提高來自市場的約束力。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媒體報道共同構成信息傳遞、監督、反饋的渠道。反觀我國的大部分銀行,其信息的高度不透明與失真并存,不少領域幾近“暗箱操作”,阻礙了市場機制效力的發揮,還可能誘發監管權力的濫用。
如果存在普遍性的金融違規,那么應當積極從改進金融監管制度方面著手
通常來說,如果一種金融問題是少數幾家金融機構出現的問題,那么,可能主要是這幾家金融機構的內控出現問題,或者是這幾家金融機構的相關人員湊巧是“壞人”,顯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可能也是存在的。但是,如果這種違規是普遍存在,或者盡管在表面上不普遍但是實際上十分普遍的現象,我們就要在處理相關違規人員的同時,進一步從改進金融監管制度方面尋求改進方案。發現金融機構的問題、處理違規人員并不是金融監管的目的,最終的目的還是應當通過監管等發現金融體系、金融制度的問題,并動態地促使金融制度作出改進,不斷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
因此,當前的不少違規行為,除了反映金融機構內控缺乏、監管不到位、市場約束不力之外,許多不恰當的金融管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許多條件下往往還是違規的重要的誘因之一。
當前,金融審計獨擔重任,實際上是一種喜憂參半的格局。
在強調金融風險、金融監管的背景下,審計系統對于金融系統的獨立審計,及其引起的強烈的市場反應,揭示出當前銀行體系存在的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自中國人壽因為審計署的獨立審計報告披露導致在美國市場的訴訟風波之后,審計系統的市場影響從國內拓展到國際金融市場。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審計署披露的對于國有銀行的審計報告,成為經濟界了解銀行體系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參照指標,也披露了農業發展銀行套取資金、變相融資收取高息以及交通銀行偽造法律公文核銷銀行貸款等問題。
從進一步的角度看,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監管如此依賴審計體系的審計,除了顯示出中國審計體系的獨立監督卓有成效外,究竟還說明了哪些問題?
過于依賴外部審計體系昭示了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經營機制方面的缺陷
從包括中國人壽、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方面出現的、經過審計部門審計披露的問題報告看,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審計部門兢兢業業的審計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我們似乎沒有見到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達到了何種程度、在什么時候發揮作用。例如,在交通銀行錦州分行的有關人員偽造法律文件進行呆賬核銷時,種種違規行為似乎一路暢通,我們沒有看到業務流程中正常的相互制衡,沒有看到同級及上級稽核機構的獨立監督,沒有看到當地金融監管機構的及時監管舉措,也沒有見到通常在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所見到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監督。
在種種內控措施失效,或者不能充分發揮效果時,只能借助于本來不一定需要發揮重要作用的審計機構了。
在所有的金融風險防范和金融監管中,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是整個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和前提,再有效的外部監管和監督都不可替代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并依賴于其內部控制以保證財務報告的準確性。
中國金融機構內控機制的顯著缺陷,首先,風險管理體系缺乏足夠的獨立性,無論是業務程序、績效考核還是提拔任用,風險管理部門在現有的框架上是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如果一家銀行分行的風險管理部門能夠偽造文件進行呆賬核銷,然后進入“小金庫”,那么,我們需要問的是:對于上級行和外部監管機構來說,這家分行的呆賬核銷增多,必然影響到分行的經營效益,難道上級行對該分行沒有基本的績效考核?出現了呆賬核銷難道沒有基本的責任追究?如果形成呆賬、能夠真真假假地核銷并且還無需承擔責任,那么,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銀行體系積累了如此多的不良資產,但是我們似乎不容易找到相應承擔責任的人員。其次,中國內控機制缺陷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分支機構眾多導致上級行不能動態有效地掌握下級行的經營管理動向,目前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構層級一般意義上有7級,較之現有的政府機構的層級還要多,這樣層層上報信息的機制,如何能夠保證其最終匯總的信息如實反映一家銀行的真實經營狀況?如果說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銀行通常面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的話,那么,中國的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往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就是這種層級過多、控制不力導致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過度的金融審計反映了金融監管的靜態、滯后和不連續
有效的金融監管,不能僅僅注重機構準入或者退出等等看起來有權力的審批,那不是金融監管的真意,那只是金融管制和金融審批的真意。
有效的金融監管的真意,就是保持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動態、預警、連續的監管,保持整個金融體系的相對穩定;不僅評估金融機構運作的數量指標,也應對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等方面的缺陷進行評估并提出督促改進措施。
因此,在審計部門提出相應的審計報告時,我們需要詢問的是,對照審計部門的這些報告,當地監管機構最近一次對于這些出現問題的現場或者非現場的監管是什么時候?當時是否提出了相關領域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或者問題?對于金融監管,我們也應當建立相應的績效評估和考核機制,考核的目標,就是看所監管領域的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時,有多少問題是當地監管機構已經發現并提出整改措施的、哪些問題是被金融監管機構防范并制止的。
引進獨立中介機構的制衡是當前中國的金融機構監管中迫切需要強化的環節
包括會計師、律師等在內的市場中介機構,是當前中國的金融機構最為缺乏的環節之一。中國國有銀行的許多經營管理信息,通常都是被視為機密而束之高閣,獨立的會計師、律師都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這些中介機構因為其專業性、針對性和監管的彈性,能夠發揮內控機制以及監管機制所難以發揮的作用。
中介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金融機構加強信息披露就顯得更為重要。通常來說,通過提高銀行的信息披露水平,提高來自市場的約束力。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對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媒體報道共同構成信息傳遞、監督、反饋的渠道。反觀我國的大部分銀行,其信息的高度不透明與失真并存,不少領域幾近“暗箱操作”,阻礙了市場機制效力的發揮,還可能誘發監管權力的濫用。
如果存在普遍性的金融違規,那么應當積極從改進金融監管制度方面著手
通常來說,如果一種金融問題是少數幾家金融機構出現的問題,那么,可能主要是這幾家金融機構的內控出現問題,或者是這幾家金融機構的相關人員湊巧是“壞人”,顯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可能也是存在的。但是,如果這種違規是普遍存在,或者盡管在表面上不普遍但是實際上十分普遍的現象,我們就要在處理相關違規人員的同時,進一步從改進金融監管制度方面尋求改進方案。發現金融機構的問題、處理違規人員并不是金融監管的目的,最終的目的還是應當通過監管等發現金融體系、金融制度的問題,并動態地促使金融制度作出改進,不斷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
因此,當前的不少違規行為,除了反映金融機構內控缺乏、監管不到位、市場約束不力之外,許多不恰當的金融管制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許多條件下往往還是違規的重要的誘因之一。
當前,金融審計獨擔重任,實際上是一種喜憂參半的格局。
上一篇: 監察部嚴處審計報告曝光案件
下一篇: 銀行票據業劫后余生
相關資訊:
熱點專題: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