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藜:抓住十一五機遇期實現注會行業更好發展
5月9日,浙江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在杭州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劉仲藜會長代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到會表示祝賀,并就“十一五”規劃與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發表重要講話。
劉會長指出,注冊會計師行業正處于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全國人大十屆四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全面描繪了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十一五”規劃,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市場空間、發展條件、執業環境和社會地位必將呈現新的變化和進步。
第一,行業市場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拓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十一五”時期的重要任務。今后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將保持年均7.5%的增長速度,經濟規模日益擴大,客觀上需要注冊會計師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需要注冊會計師不斷拓展業務范圍,增加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服務水平。
調整國有企業經濟布局,建立健全資產監管體制,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是“十一五”時期改革的重要內容。經濟布局調整,通常伴隨著企業兼并、破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資產監管體制的完善離不開清產核資、產權界定、產權交易、產權監管、授權經營的支撐;積極發展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必然要求企業進行相應的改組改制、完善內部治理,公開信息披露。這些措施都離不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服務和智力支持,必將為那些重誠信、重品牌、規模化發展的事務所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此外,“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一方面大批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我國,需要注冊會計師幫助化解會計、審計和稅務的國別差異,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直接可比性,需要事務所提供國際化的專業服務。另一方面,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走出國門,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投融資,需要事務所提供國際水平的專業服務。聯合國貿發會議《2005年投資報告》中提到中國是推動全球化的新的投資國。商務部公告顯示,2005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9.2億美元,經商務部核準和備案的境外中資企業達到1067家,較上年增長87.3%.由此也必將拓展事務所國際化發展空間,使注冊會計師視野從單純的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轉變。
第二,行業發展條件將更為優化。首先是,“十一五”規劃提出,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政府要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不直接干預企業經營活動。相當一部分對企業的監督、服務將由各類中介機構來完成。形象地講,就是要從 “政府——企業”兩極相連格局,轉換到“政府——中介行業——企業”的三元組織結構。作為十分重要的注冊會計師這一中介機構,需要更好地發揮注冊會計師行業和注冊會計師協會的作用,來承接政府職能轉變后的“空白地帶”,成為有效的經濟秩序維護者。
其次,“十一五”規劃提出,要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金融保險、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現代服務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改善資源配置、提升產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支持國民經濟高效運行,提高社會整體產出水平的重要基礎設施。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要求加快發展、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功能,形成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發展機制。這為包括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基礎設施的職能,創造了條件。
第三,行業執業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十一五”時期,國家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進現代市場體系的完善,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準入制度,規范發展各類中介組織,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堅決打擊商業賄賂和欺詐,以完善信用記錄為重點,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健全失信懲戒制度,必將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市場競爭環境。
第四,行業的社會地位將進一步提高。行業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被譽為“市場經濟衛士”的注冊會計師,通過為社會提供經濟鑒證服務,已經成為協調市場參與者之間利益關系,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提高市場信任水平,塑造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推動力量。也必將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進一步發揮注冊會計師的作用,提高注冊會計師的社會地位。
劉會長強調,面對“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機遇,必須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認真做好行業發展規劃,與時俱進地推進行業建設各項工作,以實現行業更好地發展。劉會長同時就實現行業未來五年發展目標與“十一五”時期行業發展歷史性機遇的融合,實現行業發展與深化改革的互動互促,相得益彰,提出了四點要求:
第一,要講誠信。加強誠信建設,牢固樹立誠信、透明、專業的價值觀,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為己任,是注冊會計師行業永恒的使命。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不僅是從業人員作為社會一份子,應予以遵守的道德規范,更應成為廣大從業人員嚴格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應當成為每個從業人員的座右銘。
加強誠信建設,一方面要加強誠信教育,塑造誠信文化。將誠信教育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行業人才培養的始終,要體現在繼續教育制度中,要把誠信建設與高端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要將誠信教育融入22所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教育體系。要發揮行業黨組織的作用,發揮行業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行業誠信文化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誠信的監管。深入實施誠信檔案制度,把一些人的失信行為記錄在案,公布于眾,使守信者受到褒獎,使失信者無處藏身,受到應有的懲罰,在行業中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全面帶動和提升注冊會計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第二,要講原則。注冊會計師行業以獨立、客觀、公正立業,在執業過程中,不能利益至上,而要堅持按原則辦事,違背原則的利益不能要,違背原則的事情不能做。講不講原則的分水嶺是什么呢?在于能否堅持以執業準則為指南,以準則為標準,按標準辦事。由此,行業標準成為行業是否成熟,是否值得公眾信賴的重要尺度。建立一套高質量準則,成為推進行業建設,取信社會的重要內容。今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48項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標志著我國已經建立起一套與經濟體制發展要求相適應,順應國際準則趨同化要求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
高質量的標準已經建立起來,關鍵在于從業人員能否自覺學習、深入領會、認真執行這一標準。為保證新準則體系在2007年1月1日順利實施,各級協會要切實抓緊抓好準則體系的培訓和實施前的準備工作,并以新準則的貫徹實施為契機,加強事務所內部管理,完善質量和風險控制機制,要把新準則體系深入到廣大從業人員的心中,落實到廣大從業人員的行動上。
第三,要講人才。“十一五”規劃進一步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將發展教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智力密集型行業,人才是行業發展的根本。缺乏人才,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將嚴重制約行業的健康發展。
講人才首先要確立人力資源是第一戰略資源,開發人力資源就是發展,投資人力資本就是積累財富的觀念。要緊緊抓住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三個環節,謀求事業的發展,以人才去參與市場競爭,以人才去贏得社會信任,以人才去創造自己的品牌。
首先是使用好現有人才,留住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人才使用問題不僅是我國事務所,也是我國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企業發展中的許多問題都與人才使用密切相關。事務所要將建立完善科學的人才晉升、培訓和薪酬獎懲等激勵機制,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在吸引人才方面,良好的行業形象和較高的社會地位,是行業不斷吸引優秀人才加盟的長久大計。會計師事務所要舍得投入,積極營造與高知識、高智慧職業性質相匹配的事務所文化,以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提高22所院校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教學質量,以及專業的社會吸引力和知名度,不斷為行業輸送新鮮血液。
在人才培養上,要大力貫徹落實行業人才培養“三十條”,建立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形成會員培訓的壓力機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全面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要創新培養途徑,加強高端人才培養,著力培養能夠承擔國際業務、符合行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和事務所管理人才。
第四,要講團結。人心齊泰山移,說明了團結和合力的重要性。謀求行業未來和諧、持續發展,需要加強行業的團結協作,增強行業凝聚力,構筑行業“整體一盤棋”的良好局面。
事務所內部團結是增強行業凝聚力的核心。建立健全事務所內部治理制度,是增強事務所凝聚力的前提和保障。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治理的相關制度,監督和引導事務所完善章程和協議,將事務所內部治理結構與事務所綜合評價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激發事務所提升內部治理水平的內在動力。事務所要通過建立一個管理科學嚴密、人才輩出的管理機制,化解事務所內部矛盾,推動事務所健康發展。
事務所之間團結是增強行業凝聚力的紐帶。加強事務所之間的團結協作,要樹立競合理念。當今社會,競爭思維開始由“你死我活”的零合法則,更多轉向“競合”、“多贏”的互利合作。事務所之間無論在業務領域,還是事務所人員培訓、內部管理、未來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廣闊的合作空間,只要將對抗競爭轉變到合作競爭,事務所發展空間將是海闊天空。同時,還要加強外部約束,要強化對事務所之間相互壓價競爭、相互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對舉報投訴較多、惡意“接下家”以及存在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事務所,納入執業質量檢查的重點對象,對問題突出的直接組織力量進行檢查,創造規范、公平、公正的業務競爭環境。
初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資產評估師 | 指南 | 動態 | 大綱 | 試題 | 復習 |
中級會計職稱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高級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試題 | 評審 | 復習 |
注冊會計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試題 | 復習 | 會計基礎知識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
稅務師 | 指南 | 動態 | 查分 | 大綱 | 復習 | ACCA考試 | 指南 | 動態 | 政策 | 試題 | 復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