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農業稅就是在直接為農民增收。”昨天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副部長齊景發說,“就今年來說,減少農業稅1個百分點就等于減輕農民負擔70億元。這一政策不僅僅是中央在為農民減負,也代表了中央的政策導向。我國財政應該有能力承受這一改革。”昨天農業等組別的委員們在小組討論會上,仍然熱議減免農業稅這一舉措,并提出了不少建議。
■會不會使財政捉襟見肘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金龍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明金認為,我國取消農業稅不會面臨太大壓力。
據分析,從全國看,農業稅的稅基總量幾百個億。按此計算,如果全面取消,中央財政再對其轉移支付,這樣一“進”一“出”,財政會有一些支出壓力。陳明金介紹,2002年我國農業稅收入為500億元,僅占全國稅收收入的2.6%,取消農業稅收對全國財政收入總量影響不大。2003年全國稅收收入,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的情況下,已達到20460億元,比2002年大幅增加3400億元,這個數字充分說明,我國有能力全面取消農業稅。
■“閑機構”要撤,“閑人”要減
取消農業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也給縣鄉機構改革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專家認為,一些縣鄉機構臃腫的現象必須改變,因為全面取消農業稅后,中央財政本來就面臨壓力,很難再通過轉移支付去養一些“閑機構”和“閑人”。另外,一些地方常常通過征收農業稅“搭車收費”,全面取消農業稅,就從根本上撤掉了“搭車收費”的平臺,這也從內部迫使一些基層機構自行改革,規范職能。當然,要防止“稅退費進”,除了改革和精簡縣鄉機構之外,還需要其他措施的配套。
■轉移支付如何順利到基層
有委員提出:在轉移支付過程中,需要經歷省、市、縣各級財政截流,真正能用于基層的能有多少?政府是有足夠的財力,但是政府如何跨越地域和部門,把錢順利暢通傳遞到基層,這是個問題。信報記者李譜春
京滬浙率先免征農業稅
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省一級免征農業稅的有上海、浙江和北京。其中,上海市實行全面免征的政策,浙江省只對農業稅目中的糧食和油料作物免征農業稅,北京則決定全面免征農業稅。
■農業稅收對本市財政意義很小
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考慮到一是進一步減負增收,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北京的財政收入具備了這個實力。地稅局自1994年成立以來,我市地方稅收連續9年以平均27.5%的速度遞增,為財政積累了充足的資金。比如2003年地稅系統組織全年各項收入超過566億元,而農業稅及附加的收入僅占千分之一,農業稅對北京市的財政意義已經很小,我市的地方財政完全有能力率先免征,反哺農業。
今年北京全面免征農業稅后,按上年實際征收的6904萬元計算,全市329萬農業人口人均將減負20.98元。去年北京市通過實施農村稅費改革,已使全市農民稅費總體負擔從2002年的約2.87億元,減少了2.11億元,農民的人均稅費負擔下降了73.5%。今年全面免征農業稅,則可使農民在農業生產環節實現“零稅賦”。
■我市免征農業稅分三步
我市免征農業稅的步驟,一是履行法律程序,目前地稅局已與財政局向市政府聯合上報關于免征農業稅的報告,經市政府正式批復后,將向廣大農業納稅人宣傳這一政策;二是免征的具體工作眼下正在緊張進行,包括農業稅尾欠的處理、農業稅稅源資料和相關票證、法律文書的回收整理、機構人員的相應調整以及與各鄉鎮農業稅代征關系的解除等,地稅局表示,上述工作都將于本月底完成;第三個步驟是免征后,財政部門要做的對鄉、村兩級組織的財政轉移支付。
■免征后農民還有哪些負擔
市地稅局農業稅處處長吳魯平介紹說,免征農業稅后,農民不會增加其他費用,除應負擔的水、電等必要的成本費用外,基本上只剩下了村集體興辦公益事業的“一事一議”收費,而按照規定,農村興辦必要的集體公益事業需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且每人每年最高收費不得超過20元。
■禁止農業稅“變臉”再征
免征農業稅之后,個別運轉困難的鄉、村會不會讓農業稅“變臉”再征?對此,財政部農稅處有關人士表示,假使要把稅改成費,決不能隨意設立,須經主管部門審批才可以。再者,地方收入減少,必須由地方財政承擔,不允許把“稅改費”再轉嫁給農民。為支持農村稅費改革,今年中央財政將拿出396億元用于轉移支付。今年國家從糧食風險基金中拿出100億元,直接補貼種糧農民。信報記者賀文華
名詞解釋
農業稅
是國家向從事農業生產并取得農業收入的經濟組織、企業、農民征收的稅種。1958年6月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96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中國農業稅全國的平均稅率規定為常年產量的15.5%;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平均稅率,由國務院根據全國平均稅率,結合各地區的不同經濟情況,分別加以規定。€
相關背景
我國最古老稅種
農業稅是我國最為古老的一個稅種,從公元前594年春秋時期的魯國“初稅畝”算起,時至今日已經有近2600年的歷史。
農業稅曾經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1950年,農(牧)業稅占全國財政總收入的29.3%,近三分之一,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它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2000年全國農業稅(含特產稅和牧業稅)占縣鄉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2.7%。但它在一些農業主產區仍是縣鄉財政收入中的主要來源。
農民工相互轉告好消息
“減免農業稅真是一件大好事兒!”昨天,記者在豐臺區小瓦窯長安明珠住宅樓工地隨機采訪了部分農民工,正在工地上拉石子的農民工董文能說:“我家種了三畝三分地,每年得交200多元的農業稅和每畝50元的水利費,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如今減免了農業稅,我下一步盤算著攢錢給兒子蓋房娶媳婦。”來自河南長垣縣的李俊章說:“我家六口人,兩個正在上中學的孩子每年得花3000多元。再加上農業稅、鄉統籌、村提留、學校集資,家里的確捉襟見肘。”據這位負責裝修的工人講,他將把減免農業稅后省下的錢用在孩子的讀書上。
相關熱詞: 農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