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地稅局近日以房地產行業為重點進行了地方稅收專項檢查,結果發現房地產企業偷逃稅現象嚴重,被檢查的665戶企業中有偷逃稅行為的達542戶,占八成以上;共查補各項稅款3.9億元,占這個省專項檢查查補稅款的61.55%.
其實,不單是山東,近年來,全國各地房地產業涉稅案件的數量、案件發生率、查補稅款都有明顯增加,已普遍成為偷逃稅重災區。如,西南某省房地產業涉稅違法案件占全部涉稅案件的比例在過去9年間上升了12倍;東北某市1997年以來檢查房地產業納稅人2542戶次,其中有違法問題的納稅人戶次占總戶次的49%;華東某市在去年開展的房地產業稅收專項檢查中發現,被查的88戶房地產企業有87戶存在問題,相關企業逃稅較去年增加1000萬多元。難怪國家稅務總局在今年的稅收專項檢查中,繼續將“房地產行業稅收”鎖定為五大重點領域之一,提出“要咬住房地產業稅收不放松,嚴厲打擊房地產業的涉稅違法犯罪”。
按理說,房地產業是高利潤、高收入行業,所提供的稅收也應該是十分可觀的。在世界發達國家,房地產業稅收占地方總稅收的10%以上,但在我國這一比例卻不到7%。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據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分析指出,目前,房地產業涉稅違法行為主要表現在:在銷售商品房時,不按規定向購房人開具發票,隱瞞銷售收入;少報稅款或逃避納稅;不按配比原則進行會計核算,以假發票虛列成本,致使企業虧損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商品房代銷商不按月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結轉售房款,造成稅款不能及時入庫;長期拖欠稅款等。
然而,這些都不是很高明的手段,且“一查就知”。倒是客觀上存在的一些現狀令我們無法回避。目前,我國涉及房地產業的稅種有9個,收費近百種。其中:在房地產擁有使用環節,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籍個人征收城市房地產稅,對國內企業和個人征收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在房地產開發建設環節,對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征收土地增值稅,對國內企業和個人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正如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劉維新所言,房地產開發流通環節稅費多,稅費負擔重,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縱容了房產商去投機和偷逃稅款。
這樣的稅制和征收格局,確實帶來很多矛盾:一是內外稅制不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適用不同的稅種,政策待遇不一致;二是稅種繁雜,計稅依據差異大,征收管理困難;三是收入規模過小,調控作用不強,不能發揮其主體稅種的功能,各地對這些稅種的重視程度不夠。其消極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土地閑置、浪費嚴重。開發階段稅少、稅負輕,流通環節稅重,就相當于給土地開發者的無息貸款,實際上鼓勵了投機。二是進入流通時,土地承受過高的稅負,從而助長了土地的隱形交易,逃稅現象嚴重。更為嚴重的是直接影響和阻礙了大量劃撥土地進入市場,激發了土地價格的上漲。三是在開發階段發生的增值部分,由于沒有稅收的調節機制,使政府無法參與增值價值的再分配。
由此看來,改革現有的城市房地產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和土地增值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實行簡并稅種,搞好稅費改革,構建統一規范的房地產稅(物業稅)制,是我國今后地方稅工作的重點。
當然,僅靠改革稅制是遠遠不夠的。在稅收領域,偷稅與反偷稅斗爭是長期的。要從根本上遏制房地業偷逃稅行為,還需要稅務部門進一步開展調查和分析研究,強化對房地產業的稅收監控,加強與土地管理、房產管理等部門的聯系,建立信息傳遞制度,掌握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涉稅資料,并建立檔案,全程跟蹤,努力獲取企業建筑成本等信息。同時,加大對工程的成本審核和票據管理力度,進一步嚴厲打擊房地產涉稅違法行為,特別是加強對屢糾屢犯房地產企業和重大涉稅案件的查處和打擊力度。此外,各地還要加強對房地產業的稅收法規宣傳工作,開展經常性的稅收宣傳和納稅服務活動,建立起稅收宣傳、管理、檢查三位一體的長效機制,增強房地產企業的納稅意識,保證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山東省房地產業為何成為偷逃稅重災區
下一篇:哈爾濱下崗人員創業得實惠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