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服務給我們全球業務帶來了40%的收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陳雙榮坐在其堆滿資料的辦公室里,對自己的事務所在稅務服務方面的成就十分滿意。的確,即使在傳統的審計業務無一例外均越來越邊緣化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安永稅務服務的收入貢獻率也足以傲視群雄。即使在中國,這一比例也高達25%。
“稅務服務特別是稅收計劃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陳雙榮似乎更習慣用稅收計劃的叫法。他細數在中國改革深化過程中,越來越透明化、規范化的稅收法律環境。
事實上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稅收籌劃看作為審計業務還是事務所主導業務的利潤增長點。其中玄機在于,稅收籌劃不僅有利于鞏固已有的客戶,發展新的客戶,還可以帶動其他相關業務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于傳統審計業務,稅收籌劃沒有政府收費標準的限制,加上企業對于稅收籌劃需求的主動性,稅收籌劃業務為會計師事務所帶來的收入會大大高于傳統的審計業務。
猶抱琵琶
無論稅收籌劃對于企業抑或是會計師事務所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其雙贏局面的形成是建立在少納稅的基礎上的。這是無法爭辯的事實。當然也是國家稅務部門不愿看到的事實。或者準確地說,不愿接受的事實。畢竟,一個要征稅,一個要減少納稅,雙方的利益自然有所沖突。
對于稅收籌劃的偏見來源于對不同情況避稅的混淆。長期以來,稅務管理部門對稅收籌劃持反感態度,企業也沒有稅收籌劃的積極性,會計師事務所則表現出明顯的低調。究其原因,對于稅收籌劃的這種偏見來源于對不同情況避稅的混淆。
陳雙榮介紹到,避稅可以分為合法合理的避稅、合法不合理的避稅以及不合法的避稅。在國外,對于第一種情況的避稅,無論是納稅人還是稅務部門都是認可無異議的;對于第二種情況,稅務部門有權要求納稅人補交稅金并根據情況支付滯納金;而對于第三種情況,這才是真正的偷稅,當然是依據情節輕重依法處理或起訴。
社會在進步,國家在開放,法制在健全,對于稅收籌劃的暗香浮動和大勢所趨,國家稅務部門不是沒有意識到。
但觀念的轉變是需要過程的,尤其是涉及國家與企業的關系方面。稅收籌劃在今天仍然猶抱琵琶半遮面,擺到桌面上來就有些羞答答了。不然,也不會出現但凡會計師事務所均不愿意透露其為客戶稅收籌劃的詳細案例,以及地方政府對于反避稅工作的只做不說或做了少說。
有關人士認為,國內企業及會計師事務所在稅務咨詢方面的人才瓶頸也是造成稅收籌劃風聲大雨點小的原因之一。
分寸拿捏
稅收籌劃直接表現為避稅。避稅與反避稅向來是一對長期的矛盾。這對矛盾促進了稅收法律環境的完善進程。對于不合法的避稅,反避稅工作是起到監管、維護及凈化稅收法律秩序的作用,而對于合法不合理的避稅,反避稅無疑具有對現行法律漏洞的警示作用以及促進稅收法律進一步完善的功效。當然,避稅的行為在利益驅動下,會不斷地找到實現的途徑,無論是利用法律的漏洞還是超越法律的禁錮,于是反避稅始終面臨新的任務。即使在以法律健全著稱的美國,政府同樣頭疼花樣迭出的避稅手段,也同樣要面臨艱巨的反避稅任務。
國家稅務總局在年初下達了2002年度反避稅工作考核目標。日前,全國“反避稅工作座談會”在福州舉行,本次會議出臺了避稅嫌疑大戶全國聯查協查制度,同時修改和完善已經運用的第三版反避稅軟件,提升反避稅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頻頻反避稅措施的背景是國內外商投資企業利用各種手段“避稅”這一公開的秘密。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官員日前對于市場上流行的“年虧損總額達1200億元的40萬家外企中,有60%虧損,其中不少實際處于盈利狀態”的說法,表示認同;同時稱,跨國公司每年“避稅”給中國減少稅收收入300億元以上。其中,非合法的避稅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稅收籌劃在其中的“貢獻”多少我們不得而知。
陳雙榮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要作的工作就是實現合法合理的避稅、避免合法不合理的避稅、杜絕不合法避稅。
事實上,陳雙榮也承認,究竟何為“合法”,何為不“合法”,不僅因各國法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界定,有時還會因為一國法律的變動或修改也會發生衡量標準的改變。稅收籌劃的分寸拿捏顯然極為重要。
有人說,這種拿捏需要稅收籌劃人員不僅具備廣博系統的國內外稅法知識,還需要長期積累的從業經驗。這類人才的缺乏是只有20多年歷史、相比“四大”無論從規模還是資金實力上都處于劣勢的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短期內無法逾越的瓶頸。看來,這個新的業績增長點并非那么容易變現,國內稅收籌劃的普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