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在青島舉行的“中國保稅區管理與發展研討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首次向外界透露,自由貿易區轉型是我國保稅區的發展方向,“目前推出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改革試點時機已經成熟”。
今年4月,作為全國第一個試點,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率先實施了“區港聯動”,邁出了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第一步。目前正在醞釀的第二批試點中,則包括寧波、青島、大連、深圳、天津、廈門、張家港等候選城市。對于寧波保稅區來說,能否進入試點,意味著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
一次重大機遇
寧波保稅區成立于1992年。至去年底,全區累計引進各類企業4500多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740多家,投資總額29.7億美元。去年全區實現GDP40.1億元,自營進出口總額12.3億美元,財政收入10.1億元。
“從主要經濟指標上來看,在全國15個保稅區中,寧波保稅區發展形勢良好。”寧波保稅區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和國內其他保稅區一樣,寧波保稅區在功能拓展上還有不小的空間。一份來自省政府有關部門的調研報告說,目前寧波保稅區的主要功能是出口加工、進出口和加工貿易,與出口加工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體類似,金融服務和物流服務兩大新興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真正的問題是,中國保稅區對外商的最大吸引力來自于其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關稅大幅度削減,非關稅壁壘逐步解除,保稅區原有的政策優勢正在日益褪色。特別是從今年開始,國家對出口退稅率進行了下調,出口補貼下降,這項政策調整使保稅區的優勢不再明顯。“現在的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中央正在謀劃對保稅區進行轉型變革。”寧波保稅區管委會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不久的將來,現有15個保稅區將走上不同的兩條路,一部分是轉型為出口加工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另一部分將向國際通行的自由貿易區過渡。
鎖定“區港聯動”
自由貿易區是無貿易限制的關稅豁免區,是目前世界經濟自由區中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寧波保稅區能否為浙江省貢獻一個自由貿易區,取決于其與寧波港區的資源整合和功能聯動,也就是說,讓自己出現在全國第二批區港聯動試點的名單上。
“寧波是國內最早探索區港聯動的城市之一。”寧波保稅區管委會負責人說,早在1995年市政府就成立了“港區聯動工作領導小組”,在海關總署的指導下,組織相關部門對區港聯動進行了研究和規劃。
第二年,寧波保稅區和寧波北侖港區聯動方案開始實施,經過幾年努力,EDI電子通關系統和港區直通道都已建立,寧波保稅區基本上實現了“一線放開、二線規范、區內便捷”的管理模式,為新一輪區港聯動積累了經驗。
去年,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作出了關于港區聯動試點和“引導保稅區向擴大倉儲、物流方向發展”的重要指示后,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寧波市委、市政府對區港聯動予以高度重視。相關調研、規劃和前期工作已經全面展開。
而來自寧波保稅區的消息稱,市政府已將具備綜合國際物流服務功能的寧波海港口岸通關中心設在保稅區。今年10月投入運作后,整個寧波口岸的物流運營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鑒于寧波具有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良好的物流發展依托、良好的區域發展基礎和扎實的區港聯動工作基礎,今年6月,國家區港聯動試點聯合調研組在甬期間,市政府有關領導表示,“寧波有條件、有信心、有決心,一定能夠精心組織做好區港聯動試點各項工作,確保建成一流的保稅物流園區。”
近看“保稅物流園區”
嚴格來說,這里現在還不能叫“寧波保稅區物流園區”,在寧波成為國家區港聯動試點之前,這里只是寧波港集裝箱碼頭后方一塊不起眼的灘涂。根據寧波市物流發展規劃,這一地塊位于寧波主物流園區范圍內,是寧波國際貨運樞紐轉運型物流園區的核心區。
一旦寧波列入試點,這個規劃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將迅速變臉,按海關總署要求建設隔離圍網、卡口、巡邏通道、監管場地等設施,并實行封閉式管理模式。作為寧波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支點,這里將圍繞貨物境內外快速流動、區港運營一體化和提高海關監管效能三個重點,構建起保稅區、港口、物流園區、航運聯動發展的新框架。
保稅區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作為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的政策疊加區,保稅物流園區將定位于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中心、國際貿易四大功能,最終實現國際港航產業與現代物流產業的聯動發展。
屆時,諸如加工貿易非最終產品的出口核銷引起的“香港一日游”等問題將全部迎刃而解。對浙江出口產品來說,則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而寧波保稅物流園區的構建,也將為安徽、江西等毗鄰省份提供更好的物流平臺,延伸了寧波港的經濟腹地,更好地為浙江省及長三角經濟發展服務。
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是指一國境內、受海關保護的、無貿易限制的關稅豁免區域,是世界經濟自由區中開放程度最高的一種形式,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國家行為、境內關外、功能突出、高度自由”。自由貿易區是一個關稅、進出口許可證和配額的突破口以及適用特殊海關管理的區域,其實際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
自由貿易區和我國保稅區的主要差異:
一、保稅區是經國家批準的在我國境內設立,由海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監管的特別區域,實際上是境內關外,而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則明確規定,在海關管理方面,自由貿易區視為關境之外。二、在企業出口退稅方面,按照國際慣例,只要貨物進入自由貿易區即視為出口,兌現相關企業的出口退稅,而我國保稅區則規定,貨物從區外運入保稅區視為出口,但只有貨物離境后才可享受出口退稅。
三、在設立上,世界各國設立自由貿易區均由政府主要部門(如財政部、貿易或工業部等)批準,我國則由國務院批準設立。
四、在立法上,多數國家制定了對自由貿易區的專門法律,并規定由財政部、貿工部或港務局、機場當局主管,我國則是先設區,但未立法專門保護規范保稅區的發展,暫由海關作為牽頭部門進行管理。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