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其中有19家上市公司入選,目前獲此稱號的上市公司共26家
農業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名單,共235家。其中有華資實業(600191)等19家上市公司入選。加上第一批入選龍頭企業,目前上市公司具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的一共有26家。
該項評選工作由農業部牽頭,國家計委、經貿委、外經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等九家部委參加評選工作,為公平、公正和公開選擇出“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和有發展”的大型農業企業,九家部委特別制訂了詳盡的評選標準。入選企業在資產規模、銷售收入和帶動農戶數量方面在全國農業企業中均名列前茅,因此該項稱號是政府對入選公司經營成果的積極肯定,從這個意義上說,龍頭企業稱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價值。
國家對入選企業給予多項稅收優惠政策
1、暫免征所得稅。要注意的是,對所得稅免征實行收入分開制,即本次免征只限于農業企業的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所獲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稅。如果一家農業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非上述三項業務的收入就不在免征之列。因此農業公司種養和初級加工產品收入占公司總收入比例越大,所得到的優惠就越多。
2、科研開發方面,科研開發費用,包括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的關鍵設備儀器等攤入管理費用。
3、在購買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方面,企業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以從企業技改項目設備購置當前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對于符合國家高新技術目錄和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引進項目的農產品加工設備,除《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所列商品外,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上述優惠政策對入選企業有哪些益處?
首先,所得稅是企業完成全部收入與成本核算后最后一項支出,所得稅免除不會直接提升企業生產能力,但可以增加凈利潤,加大股東回報和公積金積累,并且為上市公司繼續融資提供指標上的保證。是國家讓利的一種表現。
其次,將科研開發費用和設備費用計入管理費用,等于增加企業生產成本,也就減少了納稅基數,為企業增加凈利潤提供了條件。
總之,稅收優惠政策基本上是通過國家讓利的辦法提高企業的凈利潤水平。對上市公司來說還是非常有利的。但所得稅優惠能否落實還取決于地方政府的態度。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則所得稅落實得好,企業能夠獲得好處;否則政策就是空的。第一批獲得該項稱號的農業類上市公司所得稅落實情況可以為新入選企業的待遇提供一個參考。
從表1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享受了該項優惠政策的企業在所得稅免征方面還是得到較大的實惠,比國家規定的33%所得稅稅率降低26%-30%,這樣的低稅率對增加公司凈利潤水平還是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比如草原興發(000780),如果沒有所得稅優惠政策,近幾年的凈利潤大約要減少50%-60%。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未享受該項優惠政策的比例也是非常大的。這就說明政策的落實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還需要上市公司去“跑”,去說服所在地政府落實該項政策。這多少為這項政策利好蒙上一絲陰影。
第二批企業的待遇會如何?
本次評選后出現的一些新的稅收優惠,是面向包括第一批公司在內的全部入選企業的,新政策對原有企業能否得到繼續落實呢?首先我們看以下新入選企業目前的所得稅稅率情況。
從表2數據看,多數入選公司不同程度地享受所得稅的優惠待遇,多數稅率在15%左右,低于33%國家規定稅率54%。但也有近30%的公司沒有任何優惠政策,還有一部分公司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從事規定種養和初加工業務而沒有得到優惠政策。因此整體上,該項政策對入選企業構成的利好基本上比較大,但不能說非常大。
上述公司獲得優惠待遇所依據的名目各有不同,有落實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有注冊在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有地方政府對農業企業特別優惠政策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政府普遍對農業產業還是采取非常扶持的態度。農業上市公司平均所得稅稅率低于其他產業。
至于本次政策的落實情況到底如何?一方面國家對農業的支持態度越來越鮮明,十六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都多次提到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而且政府配套政策也出臺較快。2002年8月份農業部出臺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行動計劃》。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也出臺了《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
再一次將農產品加工提到非常重要的高度,這為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目前入選企業多數已經享有優惠待遇。稅收優惠避免雙重性又使得企業爭取稅收優惠增加一定難度。總之,看政策的利好最終還要落實到每一家上市公司身上。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