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敬一丹:
這些年,國家逐步減免了各地農民的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對種糧農民發放良種補貼。江西省撫州市2005年按照上級的規定,除了村里興辦公益事業需要籌資籌款,不論是按田
畝還是按照勞動力收取的各種稅費都取消了。然而今年夏糧收獲以后,當地的不少農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
解說:
2005年,是江西撫州市農民全部減免農業稅的第一年,8月底正是稻谷收獲的季節,然而這樣的喜事并不能使臨川區的農民開心。
村民:
就是村委會的干部來我們這兒收錢,我們賣了糧食就來收我們錢,我問他們是什么錢,他們說你就要交這么多錢。
記者:
交了多少錢?
村民:
要交150多元,我3畝6分地。
解說:
農業稅明明不收了,可是當地的農民卻沒有見到實際的效果,上繳的總錢數和去年相比幾乎沒有大的變化。
村民:
我去年農業稅是170元,比去年少幾塊吧。
解說:
從農民提供的收費單據上可以看出,農民必須上繳的費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按勞動力上繳的統費、上調費;二是按田畝上繳的水費。在安全村,農民喝水靠的是井水,而澆地靠的是自然會聚而成的池塘,這水費收的當然是莫名其妙。其它的費用農民也不清楚,然而這些費用都是非交不可的。
村民:
不交錢就不行。我告訴你一個原因,不交錢,你現在不交可以,以后你辦事找他,他就不給你講了,他就不給你辦,就是這樣的。
記者:
辦什么事?
村民:
像領結婚證,建房,就你給辦了,你把那個錢交清了我就給你辦了,就是這樣的。
記者:
這是誰說的?
村民:
這是干部說的。
解說:
收費都是各村干部收取的,那么這些名目繁多的收費都是干什么的呢?
記者:
您好,你是村里的會計是嗎?
溫泉鎮安全村會計:
是。
記者:
我想問一下這個村里面,今年收的這些費用,什么上調、水費,還有經費。這都是什么啊?
溫泉鎮安全村會計:
這都是籌勞的錢。
記者:
籌勞,誰的籌勞?
溫泉安全村會計:
每個勞動力,鄉里的規定,籌(集)資(金),籌(集)勞(力),按照省里的規定,兩工費延期三年,水費是近兩年都有的。
解說:
按照安全村會計的說法,這些收費項目都是已有的收費項目,幾年來一直都是在收取。從安全村2002年的賬目上可以看到,當年兩工費和水費的確都有繳納,但是和今年相比數目卻相差不少。
記者:
這個變成6萬6千,多了2萬6千塊錢。
溫泉鎮安全村會計:
4萬7千多。
記者:
4萬7千多,那也多了將近2萬多塊錢,你現在兩工費是6萬6千元,當時是4萬7千元,也多了1萬9千塊錢,然后這個水費也多了,從1萬8到2萬3千。
解說:
農業稅是減免了,但是剩下的兩工費和水費卻增高了,這就是農民感受不到農業稅減免的主要原因。
村民:
就是在鄉政府里面就規定他要收這些,像政府里面財政規定就要收這么多。
解說:
按照村會計的說法,這個錢收多少并不是村里的意思,而是鄉里派下來的任務,而過來的村干部為鄉里的做法先做了解釋。
吳社清 溫泉鎮安全村村民委員會主任:
今年是最低標準的收費,我們可以這么講,最低,在全鎮來講是最低的。如果群眾說收這個錢還高了,那我說他絕對沒有良心,我可以這樣講。
解說:
到底是鎮里攤派的費用不合理,還是農民沒有良心亂反映,記者決定去溫泉鎮了解情況。
許龍太 江西省撫州市溫泉鎮黨委書記:
兩工費和水費都是根據中央和省里的精神來說的。
解說:
為了證實這個說法,這位鎮領導帶著記者去了他的辦公室,找出了一份文件。
許龍太:
省政府規定籌勞的標準,每個勞動每年不能超過6個工。
解說:
原來,從國家開始減免農業稅以后,江西省頒布了一個文件,規定在當地農村辦公益事業可以收取籌勞費。籌勞費的標準是每個勞力每年不得超過60元錢,溫泉鎮各村收取的費用的確沒有超過這個標準。然而還是從這個文件上可以看出,這個標準是一個收取費用的上限。收取費用并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收取的。
記者:
籌勞必須實行一事一議。
許龍太:
我們已經實施了一事一議。一事一議,我們鎮里一個是公路,二是義堤加固。
記者:
鎮里所有的費用都由村里來出?
許龍太:
應該說是這樣的。
解說:
其實,鎮里自己的文件上已經表明得很清楚,村里的公益事業才能收取村民的費用,然而在溫泉鎮,鎮里面修水庫修公路都得各村村民來出錢。話又說出來,如果真的是辦公益事業是,農民出些錢,也是說得過去的,問題是這些錢真是花在公益事業上,讓農民受益了嗎?
許龍太:
基本上是90%以上。
記者:
90%嗎?
許龍太:
嗯。
記者:
都花在什么地方上了?
許龍太:
花在水庫維修,義堤險段的加固。
解說:
根據鎮里的說法,這80多萬元籌集上來的資金,村里拿走了1/3,鎮里拿走了2/3,都用在了興修道路和水利上。記者決定先回到安全村看一看,村里留下的這1/3籌集上來的資金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
記者:
伙食費,多少伙食費?26335塊錢!半年多一點時間,你們這個招待費什么的,半年大概將近2萬多塊錢了,那些錢從哪兒出啊?
吳社清:
那當然是群眾了。
解說:
本來是用于公益事業的籌資籌勞費撥回安全村3萬多元,2萬多元成了吃喝費。在溫泉鎮經管站,記者隨意看了看其它幾個村里的賬目,大部分村都是這樣花掉的。
記者:
隨便一個村,不是說僅僅是安全村,包括成坡村委員會。林業局來人用去開支伙食費320元,村干部、鎮干部下鄉用于開支伙食費就1000多塊錢!這個村干部去辦事,花掉400多塊錢飯費!你看這些費用都這么高,一個村里面老百姓這些費用從哪兒來支出?你修水利的費用在哪里?書記,您說這算一事一議的支出嗎?
許龍太:
這個肯定不能算。
記者:
那像我們隨意抽查了這四個村,這個時候現象都是普遍的,那您剛才說的這種90%,都用到水利款上和修路款上?
許龍太:
像這四個村委會可能有改變一事一議資金的用途,有這種行為,下次我們進行督察。
記者:
其他的村呢?
許龍太:
其它的村可能不同程度也存在類似的情況。
解說:
留在村里的一事一議的資金花在不該花的地方,那么鎮里留下的那部分錢又怎么樣了呢?鎮里留下的一事一議的資金有50多萬元,在鎮經管站站長的幫助下,每一筆和公益事業有關的經費全部加了起來。
記者:
225835元,那剩下的支出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光兩工費和水費加起來就幾十萬了?
曾永洪:
計生經費要用一些,計生經費。
記者:
計生經費,還有什么?吃喝?
曾永洪:
吃喝那個少。
記者:
你看這個訂報費、各村的綜合治理費、網絡費,還有工資、調入經費、療養院的費用、人大的費用。一事一議怎么能花那些訂報費、考察費,還有什么療養院費用,那都肯定不行的,還有招待費。
許龍太:
這個肯定是不行的,不行的。
記者:
不行怎么辦?
許龍太:
不行,我們糾正過來。
解說:
然而糾正又談何容易,連村里的老百姓都看出這收費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村民:
實際到下面,到鄉鎮、村委兩級,因為鄉鎮的財政開支不夠。鎮里面將近有100多人,村委會現在還有6個人。
解說:
村民所說的有根據嗎?根據記者了解,像溫泉鎮這樣的鎮政府,事業編制人員也就70人,然而溫泉鎮在冊的工作人員就超過了150人。
記者:
一個鄉需要150個行政人員嗎?都是正式的嗎?
許龍太:
這個實在沒辦法,就是這么一個現狀,你干部調不了。他們都是通過組織部門、人事部門介紹到你鄉鎮來工作的,在鄉鎮工作的一般三年以內,你人數增多了,都是你財政自己負擔。
解說:
這些負擔最終還會落在農民的頭上。
村民:
農業稅是減免了,減免了以后換一個方向向農民收錢。
主持人:
村里辦公益事業收取一事一議的費用本來是幫助村民謀福利的好事,而在江西省撫州市溫泉鎮,以興辦公益事業為名籌集上來的巨額資金大半被挪用,成為鄉鎮干部各種各樣的開銷。國家為了減免農業稅,專門加大了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用來補足地方財政的缺口,但是像溫泉鎮那樣人員嚴重超標,地方財政是無法承擔的,于是鄉村干部的各種花銷就用這樣一種辦法向農民籌集。這樣下去,無論國家如何努力為當地農民減負,也只能是遙遙無期了。
央視《焦點訪談》:減免農業稅后農民上交費用調查
下一篇:東北稅改一周年遼寧抵退稅逾17億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