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騙稅大案
12月18日,河南南陽警方宣布破獲了一起20億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
這是最近一周來,媒體曝光的第3起虛開增值稅發票億元大案,此前兩起大案分別來自江蘇南京和浙江臺州。
“過去的增值稅發票主要是手寫版發票,犯罪分子可以通過印制并開具假發票,或真票假開、虛開、代開,以及大頭小尾的陰陽票等等方法來獲取不應得的稅款抵扣。”北京國稅局某官員告訴記者,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嚴格控制開票和抵扣兩個環節,并且做到信息互通。
“這正是金稅工程在做的事。不過,金稅工程的徹底推廣,將比預期推遲半年。”
金稅工程難推金稅工程于1994年就開始了一期實驗,希望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稅務機關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全面加強對稅收的監控和管理,特別是對增值稅發票的監管。
“金稅工程的一期可操作性不強。”
這位國稅官員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當時為了防止增值稅發票的虛開、假開,要求作為供貨方的一般納稅人申領增值稅發票時,每一張都要在一個專用列表中填寫清楚有關發票的各種事項(共25項之多),然后稅務工作人員再把這些內容手工錄入到微機里;而購貨方拿到增值稅發票也要到稅務局填寫列表,稅務人員也同樣錄入微機,然后和開票信息進行比對,票號、數值等統一后才能給予稅款抵扣。“這個工作量太大了!
那時侯我們稅務局里有十幾個人,整天不干別的,就在那里進行錄入,可多少發票呀,你哪能都錄入得過來?”
建立在手工操作的稅收征管方式之上的一期金稅工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遍及全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虛開、騙抵等問題。1997年,浙江金華市再曝特大稅案,事后查明,僅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金華縣涉嫌虛開企業145戶,虛開增值稅發票價稅合計43.1億元。
金稅工程二期于1998年開始開發防偽稅控系統,主要監控對象就是增值稅專用發票。2001年,增值稅防偽稅控電子開票系統在全國推廣使用。所謂防偽稅控系統,最主要的就是在企業的電腦里安裝一張金稅卡,然后稅務部門再給安裝金稅卡的企業一張程控IC卡。企業憑此IC卡到稅務部門購買增值稅發票的號段,納稅人通過本企業的電腦直接打印出統一格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2002年8月13日召開的“全國稅務系統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金人慶介紹,“金稅工程”二期在遏制騙稅和稅款流失上取得了顯著的收效。2001年由稅務總局稽查局督辦了57起虛開發票案件,這57起虛開發票案件共涉及113戶企業。其中,屬于2000年金稅工程開通以前虛開的有40戶,2001年上半年虛開的有68戶,2001年7月1日金稅工程全面開通后,下半年虛開的只有5戶。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原定計劃,到2002年底前,全國所有的120萬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均要配備并使用防偽稅控開票子系統,防偽稅控認證子系統配備到全國每個稅務征收機關。從2003年1月1日起,全國將統一廢止手寫版增值稅發票。
但是,這個計劃卻推遲了。現在國家稅務總局新的要求是,明年7月1日前所有一般納稅人全部上防偽稅控系統。
最后的瘋狂重慶國稅系統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介紹,重慶市共有2萬多一般納稅人,目前有6000多戶上了防偽稅控系統,“上的效果非常好,但現在進一步推廣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這位工作人員透露,購買安裝一套防偽稅控專用設備(金稅卡、IC卡、讀卡器)大約需要2000多元,如果再加上通用設備(計算機、打印機等),總共一萬元左右。一般來說,通用設備很多企業已經具備,但在重慶,稅控防偽系統的生產部門卻規定,買該套系統也得配一般通用設備,而且必須到購買指定的產品,“否則系統出現技術故障概不負責。”
另外,重慶之所以延遲推行防偽稅控系統,還有一個原因,“專用設備只有一個廠家獨家生產(因為涉及技術專利),它對全國的需求應付不過來,目前是先滿足沿海地區。”此前,重慶市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推行時,也曾經出現過IC卡拿不到貨、被迫推遲的情況。
“我不知道為什么要先供應沿海?”這位工作人員說:“目前虛開、偽造增值稅發票,大部分都集中在經濟較不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犯罪分子大多在中西部地區收集手工版發票拿到別的地方去虛開,我覺得我們這里更需要加強管理。”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國稅局了解到,獨家開發、生產防偽稅控系統的金穗公司目前正以西城區的50多戶一般納稅人為試點,開發一機多卡系統。該系統預計明年推出,將大大降低一般納稅人購買設備的成本,一機多卡意味著不用再添置通用設備,僅僅購買IC卡就能解決問題,相關費用將從目前的一萬元降至一、兩千元。
按西城區國稅局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目前流通的手工版增值稅發票最大面額為萬元,也就是說,犯罪分子虛開一張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能夠騙取近1.7萬元的稅款。“不過,目前這段時期,卻有可能出現一個虛開增值稅發票的犯罪高峰期,因為以后全部使用電腦稅控,犯罪不那么容易了,很多不法分子就會趁著這段空隙最后瘋狂撈一把。”
南陽20億騙稅大案和金稅工程的“八年之癢”
上一篇:廣州地稅曝光第二批欠稅企業
下一篇:劉曉慶稅案是“養大”的嗎?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