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慶一些下崗職工紛紛當上了“董事長”、“總裁”。知情者說:他們背后,另有文章。
從工商、稅務部門得到的消息顯示,近一階段紛紛有企業更換法人代表。新的法人代表大多填上了下崗職工的名字。而新注冊企業法人代表一欄,也赫然出現了下崗職工的名字,其中不乏注冊為上百萬元的企業。這些企業包括餐飲娛樂、服裝百貨、生產加工等行業。具體有多少家企業將法人代表更換為下崗職工或由下崗職工出任新辦企業法人代表,目前還沒有權威統計,但其數量已經足以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大家紛紛改名易幟,究竟為了什么?一句話,鉆國家政策的空子,享受減免稅費的待遇。
為了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我國于2002年出臺政策,對下崗職工開辦企業,予以多種優惠。此后,又相繼出臺了若干補充規定。以從事餐飲業為例,按照規定下崗人員從事餐飲經營,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就連發票工本費、稅務登記工本費都在減免之列。也就是說,下崗人員憑《再就業優惠證》開飯店,基本上不交稅。
事實上,這些企業換湯不換藥,生產經營照舊,只是在稅費上少繳了許多,最終,損失的是國家,得到利益的是經營者。據大慶市地稅局一位同志說,這些人往往是利用親戚朋友中,有擁有《再就業優惠證》的人,把他們推上前臺作招牌。稅務部門對此也無可奈何,明知是假,人家有政策合程序,只能照章辦。
目前,這個現象已經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大慶市政府、市勞動局再就業局、市地稅局正多方協調,將就如何解決這一稅款流失現象探討出臺相關政策。
大慶部分老板隱身為逃稅 推出下崗職工作招牌
下一篇:六大問題制約房屋租賃業稅收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