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政策規定,從今年5月1日起,將個體工商戶增值稅起征點調整到國家規定幅度的上限,即銷售貨物月銷售額為5000元,銷售應稅勞務月銷售額為3000元,按次(日)次納稅銷售額為200元,達不到起征點的不再征收增值稅。這一政策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實行以來,對鼓勵個體工商戶發展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
經濟效益良好
寧夏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不足,就業渠道不寬,下崗失業人員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為此,自治區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根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增值稅起征點幅度,自治區國稅局在深入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執行增值稅起征點的最高標準,從目前情況看,提高增值稅起征點的政策在全區落實到位,執行情況正常,普遍反映良好。
據統計,全區共有34320戶原來繳納增值稅的個體工商戶因達不到起征點而不再繳納增值稅,占原來繳納增值稅個體工商戶總戶數38352戶的90%。剛開始,國稅部門啟動這項政策有一種擔心,認為這些個體工商戶不再繳納增值稅而減少稅收,是否會影響財政預算任務的完成。經過反復深入的調查和測算認為,一是這34320戶個體戶不再繳納的增值稅只有2600
萬元左右,占原來個體工商戶繳納增值稅4097萬元的64%,比例雖高,但數額不大;二是這34320戶個體戶不再征收增值稅,可以騰出征管力量集中搞好納稅大戶的稅收征管,加大打擊偷逃騙稅力度,完全可以把這2600萬元左右的稅額彌補回來,確保完成稅收任務;三是通過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可惠及90%的個體工商戶,能將64%的稅收利益讓給個體工商戶。實踐證明,這項政策的實施,雖然對34320戶個體戶不再征收增值稅,但全區增值稅入庫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大幅度的增長,新政策的效益很快就顯現出來了。截至7月底,全區國稅部門共組織增值稅收入13.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8億元,增長27.47%,完成年度計劃的56.93%;國稅部門組織的地方級稅收收入完成4.47億元,同比增長21.57%,其中地方增值稅收入同比增長27.47%。同時,以增值稅為稅基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同比也增長20%以上。
社會效益明顯
直接促進了7000多人就業。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對下崗失業人員是一項雪中送炭的好政策,調動了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從事個體經營的積極性。提高增值稅起征點3個月來,自治區全區新增加個體工商業戶4122戶,新從業的下崗失業人員7494人,約占自治區全年計劃新增就
業人數4.5萬人的17%。
間接地增加了就業崗位。增值稅起征點提高后,自治區全區共有31320戶個體工商業戶不再繳納增值稅,按平均每戶3口人計算,關聯到102960人,再加上各種農村“五坊”和臨時經營個體工商業戶4937戶,城鄉集貿市場攤位14665個,共關聯到122562人。為此,提高了這些納稅能力弱小的個體工商業戶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擴大其消費需求,間接地增加了就業崗位。
發揮了再就業的吸引力。增值稅起征點政策的實施范圍,主要是針對個體工商業戶群體,而這一群體大多數由下崗失業人員組成。但以前由于起征點是1200元,個體經營者稅收負擔較重,加上其他收費,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政策環境不夠寬松,創辦個體工商業的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后,使創辦個體工商業的下崗失業人員減輕或沒有稅收負擔,這樣既發揮了提高增值稅起征點政策的導向作用,而且廣大個體經營者和下崗失業人員就會實實在在地看到,從事個體經營不僅可以就業,還可以創業。這種政策導向,吸引了更多的下崗失業人員創辦個體工商業,拓寬了就業渠道,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據統計,提高增值稅起征點以來,在國有工業企業集中的銀川市、石嘴山市,新增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分別高達2710人和534人,顯示了提高增值稅起征點政策對下崗失業人員開辦個體工商業的吸引力。
寧夏回族自治區國稅局局長李文瑞表示,過去一說寧夏發展,首先想到的是向中央要政策,這次國家大幅度提高增值稅起征點,寧夏用足用好中央優惠政策,將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政策空間。
提高增值稅起征點激活寧夏民營經濟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