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地稅發票,中十萬大獎。”2003年12月20日,我省地稅系統舉行首次發票搖獎,從1000多萬張發票中,共產生出20名幸運獲獎者。這是地稅系統推行發票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高達10萬元的一等獎“花”落威海,在全省各地引起反響,調動了消費者索要發票的積極性。
非典影響造成減收、稅種調整減收、政策因素減收……2003年以來,諸多不利因素接踵而至。面對內外困境,我省地稅系統果斷轉變原來重征管過程、輕源頭管理的治稅思路,從探尋稅收源頭控管的有效途徑入手,創造性地推行社會綜合治稅,積極開展發票改革,不斷優化稅收服務,各項工作均實現了新突破,促進了全省地稅收入的穩步增長。據統計,2003年,全省地稅系統共組織收入412·21億元,同比增長14·47%,增收52·12億元。其中,地方級收入完成332·60億元,增長18·60%,增收52·16億元。在收入連年高幅增長的基礎上,再創歷史最高水平。
稅收征管碰到的最大難題是稅源不清,特別是地方稅收面廣量大、零星分散、易漏難管。為此,他們在全國稅務系統率先推出了“政府領導、地稅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撐”的社會綜合治稅,使得一直困擾稅收征管的大難題得到了有效化解。對于這一大膽創新,國家稅務總局領導評價說:“社會綜合治稅實現了稅收征管模式由小征管到大征管的轉變,是治稅模式的根本轉變,是管理理念、管理機制的重大突破。”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稅務工作會議上,國家稅務總局要求在全國稅務系統推廣這一做法。
目前,全省市、縣、鄉三級已全部建立起了社會綜合治稅領導小組,以政府名義下發了文件,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地稅系統內部也健全完善了涉稅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征收反饋體系。據初步統計,目前已采集各類涉稅信息300多萬條,預計征收稅款24億元,現已征收入庫15·38億元。
此外,全省地稅系統瞄準主攻方向,多管齊下加大稅收征管力度。適時推行稅管發票改革,實現發票的歸并改版,并采用先進防偽技術統一印制,有效防止了假冒;在餐飲、娛樂等服務行業積極推行“雙獎”發票;推廣應用稅控收款裝置,實現以票控稅。對建筑房產、土地招標、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加大征收力度,其中對房地產行業開展的專項稅收稽查中,查補入庫稅款5·4億元。通過推廣應用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管理系統、實行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等措施,個人所得稅征收取得明顯收效。2003年,全省個人所得稅收入完成46·44億元,同比增長10·87%,增收4·55億元!
與此同時,面對新的形勢要求,地稅系統還精心打造服務型稅務,由傳統的“監督打擊型”向“管理服務型”加速轉變。在服務經濟方面,他們立足自身職能,及時向各級黨委、政府提出發展經濟、調整結構、引導投向、培植稅源的建設性意見,充分發揮參謀助手作用。落實支持“三個亮點”、促進經濟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全系統稅收減免比上年增加13·4億元,有效發揮了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
2003年以來,地稅部門送政策上門,送服務入戶,重點加大了下崗職工再就業政策的落實力度。全省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下崗失業人員2·24萬人,辦理下崗失業人員、勞服企業和福利企業減免稅4億多元,比上年增加5300多萬元。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他們不僅迅速建立了辦稅服務廳應急預案,采取延長納稅申報時間、統籌安排納稅人分批申報納稅等措施,保證稅收征管工作的正常進行,同時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減免、減收地稅收入2億元。
在服務納稅人方面,按照政府提速的要求,地稅部門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適當下放了有關涉稅事項的審批權限;積極探索多元化納稅申報方式,進一步拓寬了繳稅渠道;積極推行“一窗式”服務,大大提高了辦稅效率;全面實行“一家查賬、多家認賬”的檢查辦法,大大減少了重復檢查,提高了為納稅人服務的水平。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