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時代的抉擇 ———省國稅系統推廣CTAIS系統紀實
中國稅收征管信息化系統,英文簡稱CTAIS,我國第一套基于廣域網上運行的高平臺稅收征管主體軟件,幾乎涵蓋了國稅系統全面業務,具有管理服務、管理監控、稅務稽查、稅收執法等功能。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稅務信息化建設方案,今后我國稅務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基于統一規范的應用系統平臺。將現運行的信息化系統“升級”為以CTAIS為代表的高平臺,是各地從目前運行自行開發軟件上升為全國統一平臺的必由之路。
新世紀開始,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在每個省選取一個地區作為運行中國稅收征管信息化系統的試點。
2002年,甘肅省國家稅務局卻決定金昌、嘉峪關兩個市國稅局作為省抓試點單位。對這一系統進行試點運行,作為貧困地區的政府部門,這足以說明省國稅局對信息化建設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同時,兩個市國稅局也主動請纓,要求“上馬”新系統。
“吃螃蟹”與“摘桃子”省國稅局黨組一班人對試點CTAIS充滿著信心,認為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只有敢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會跟上時代步伐;時刻跟在別人后面“摘桃子”,始終擺脫不了落后的局面。
同時,省國稅局一班人經過分析,認為金昌和嘉峪關市進行CTAIS試點最佳。金昌和嘉峪關都是典型的資源型工業城市。在全省國稅系統中,這兩個市的國稅系統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是兩市國稅收入依賴國有企業程度高,金川集團公司所繳稅款占全市國稅收入的60%以上,而酒泉鋼鐵集團公司所繳稅款則占全市國稅收入的80%以上。
二是兩市國稅系統稅源集中。金昌市所轄一區一縣,嘉峪關市僅轄一個城區和幾個農業鄉鎮,這些都是“試點”優于其它地區之處。
但金昌和嘉峪關均不在國家稅務總局所列試點名單之內,意味著投資需要省國稅局和兩個市國稅局自己解決,而上馬CTAIS一個局最起碼需要兩套小型計算機,僅此項投資就需要近千萬元。不論對于兩個人數少的“小局”來說,還是對省國稅局而言,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來都是一個難題。另一個問題是,這一套涵蓋全面業務的信息系統運行以后,將形成精細的,有效的專業分工,引發國稅系統內部機構的調整和權力的上收,縮減“戴烏紗帽”的干部,現有的那些領導干部如何安排。第三個問題是CTAIS在甘肅是個“新鮮事物”,運行能否成功是個未知數,一旦“上馬”失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后果由誰來承擔。
“上馬”與“早上馬”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稅收信息化則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依法治稅、加強稅務系統內部監督和外部監控,提高稅收公共服務水平意義重大。全國建立統一規范的平臺是稅務信息化建設發揮效益的關鍵,但實現稅收信息化建設的小平臺與全國稅收信息化建設大平臺的接軌是基礎。
2002年4月10日,一個不起眼的會議在甘肅省國稅局召開,卻使全省國稅系統信息化建設進程發生了一個大轉折。
會議“抽絲剝筍”式的理清了人們的思路。甘肅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雖然比不上先行運行CTAIS的經濟發達地區,但面臨的發展問題卻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發達地區遇到的難題,欠發達地區未必就避得開。人們認識不清的那個“核”最終清晰地暴露了出來。
以CTAIS為代表的稅務信息化系統高平臺,對于甘肅省國稅系統來說,并不是決定“上馬還是不上馬”,關鍵問題是“早上馬還是晚上馬”,“早上馬”會給全省國稅系統帶來什么,“晚上馬”又會失去什么。
“晚上不如早上,早上馬早受益。”會上,省國稅局主要領導的話語擲地有聲。
思想統一了,大家的心擰成了一股繩。金昌市國稅局負責人則表示,CTAIS的“上馬”,帶來的將不僅是稅收管理上的變化,更重要的將是整個金昌國稅人觀念上的變化,因此,“砸鍋賣鐵”也要上。而嘉峪關市國稅局負責人表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勁的經濟發展使嘉峪關市成為了中國西部的一個現代化的袖珍城市,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嘉峪關市國稅局必定能成為代表甘肅形象的另一個品牌。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金昌和嘉峪關兩地同時打響,同時也在整個甘肅國稅人心中打響。
金昌市國稅局成立了CTAIS辦公室、技術、業務、后勤保障三個組成了全局“重點保護”對象,為此,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僅方便面他們就“消耗”了幾十箱,一位稅務干部在此期間體重減輕12公斤。
而所有稅務干部,除了日常稅收征管工作,所有時間皆向CTAIS看齊。
2002年“五一”,當人們都忙著過節的時候,金昌國稅人卻忙著進培訓班學習。系統工程同樣牽動著每一個嘉峪關國稅人的神經。
嘉峪關市國稅局召開全局動員大會,用最短的時間調整了征管機構,成立了由局領導掛帥的推廣應用CTAIS專門機構,先后投資近500萬元購置了相關設備,對網絡進行升級和改造,實現了與省國稅局和基層各部門的高速率、高可靠性、實時連接。在前期準備工作中,僅培訓班,嘉峪關市國稅局就辦了8期,靜態數據就采集了2.8萬份,形成的代碼、崗位責任等文字資料長達20余萬字。
2002年11月1日,對許多人來說是個平凡的日子,對甘肅國稅人而言卻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一天。這一天,蘭州、省國稅局領導坐鎮省國稅局信息中心,通過網絡密切關注著兩個CTAIS上線運行情況;嘉峪關市國稅局所有的人似乎都屏住了呼吸;金昌,市領導、新聞記都來到了現場,國稅局的人則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金昌、嘉峪關兩市國稅局CTAIS系統同時上線運行成功,金昌市國稅局成功地將CTAIS系統一次性全面推向操作前臺。消息傳來,所有國稅人的心都沸騰了。
“網絡化”與“零距離”2003年12月,記者進入嘉峪關市國稅局辦稅大廳,發現柜臺上的玻璃隔板不見了,卻多了幾臺同步顯示器。稅務人員在柜臺內電腦上的每一步操作,納稅人在同步顯示器上都能清楚地看到。一位稅務干部感慨地說:“過去,稅務干部說什么納稅人就得聽什么,稅務干部的話就是制度,但失去的卻是納稅人對稅務部門的信賴,征納雙方的關系越來越疏遠。現在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先進,表面上看網絡化拉開了征納雙方的距離,最終的結果卻是以信息化為依托的‘陽光辦稅’真正實現了兩者心理上的‘零距離’”。
實際上,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影響不僅止于此。
CTAIS系統將稅收征管和執法行為都納入了計算機網絡管理,實現專業化分工,各環節相互監控、相互制約,有效地克服了執法隨意性。機器執法的“剛性”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一天,一位企業老板找到嘉峪關市國稅局企業管理科負責人,要求免除當月的稅款。
CTAIS系統將稅法規定的免稅程序都納入了計算機管理,只有免稅行為符合設定的條件是,免稅操作才會得到計算機的認可。該負責人表示無法辦理。老板不信,搬出了“傳統”做法,找來該負責人的一位熟人說情,結果還是不行。這時,這位熟人和老板才相信了“機器管人”的威力。“機器管人”也給人帶來了壓力,以往“吃皇糧”端“鐵飯碗”的悠閑沒了,代之的是“人”的主動。金昌市國稅局一位稅務干部說,原來干工作是“要我干”,如今卻變成了“我要干”。
“科技加管理”使得國稅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在悄悄變化,而這種變化卻吸引著更多的人。在金昌市國稅局,記者遇到了一撥接一撥前來學習的代表團,有本省的,也有外省的。
CTAIS在兩市的成功運行,是甘肅國稅信息化建設新的起點。正如像CTAIS不是稅收信息化建設的“終結者”一樣,今年,甘肅國稅黨組一班人正在思考如何面對新形勢乘勢而上,將CTAIS在全省全面推開。
甘肅省國稅系統推廣CTAIS系統紀實
下一篇:孟州市國稅局堅持學習稅收政策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