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的效益好與不好,對廣東影響有多大?
為說明問題,省國資委有關領導列舉了這樣一個數字-在全省經濟總量中,國有資產的分量約占30%多,但國企的納稅額卻占了全省的62%.換句話說,國企以全省三分之一的資產,貢獻了全省三分之二的稅收!
老實納稅奉獻國家
眾所周知,近年來為鼓勵外來投資和壯大發展民營經濟,廣東各地政府均對外資和民營企業給予了不同程度的稅收優惠政策,有的享受減免稅若干年,有的實行先征后返。而國企基本上都屬于這些優惠的“體制外”。它們大都老老實實納稅,默默無聞奉獻。
據統計,僅省國資委監管的20家省屬國企,2004年實際繳納的稅收總額達到91.79億元,同比增長了7.65億元,幾乎個個都是“納稅大戶”。
國企的貢獻,還表現在帶動就業、擴大社會保障規模等方面。
2004年,部分國企擴大經營規模,進一步促進了社會就業狀況的改善。20家省屬監管國企的從業人員人數達到19.13萬人,比上年增加1.42萬人;實際繳納“三金”和職工基本福利也達到15.54億元,同比增長13.68%.
省絲綢集團是一家有50多年歷史的省屬大型國有企業集團。當介紹集團目前發展規模和員工數目等情況時,集團高管人員風趣地說:“我們集團的員工,既可以說有6000多人,也可以說有100多萬人!”
前一個數字,是該集團在冊員工的人頭數;而后一個數字,包含了眾多“編外員工”-通過貿工農結合的形式聯結和輻射帶動貧困地區發展蠶桑種植加工業,該集團已帶動全省種桑養蠶農戶30多萬戶、農業人口100多萬、工業企業員工3.5萬人!
犧牲效益成全社會
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但是對國企而言,在講經濟效益、市場規律之外,有時還得講政治、講社會責任。
去年以來,全省面臨“電荒”。廣東發電業龍頭粵電集團為保住廣東供電,竭力頂住了煤運價格飆升造成的“發電虧本”壓力,堅持多發、滿發電,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此,粵電一年便犧牲了利潤23.37億元!
省交通集團也時常面對類似的問題-作為全省高速公路建設的主力軍,該集團承接的項目有近半是通往山區的、交通流量不大的“虧本工程”。高速路不通山區,影響廣東經濟發展全局;而修得越長,眼前的虧損也就越大!
“作為國企,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路暫時的經濟效益不好,就撒手不管。我們必須在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努力尋找平衡點,這是國企的所有制性質決定的!笔〗煌瘓F董事長朱小靈如是說。
國企對廣東經濟發展貢獻大 1/3國企貢獻2/3稅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