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港深邊境河套區,港府將于月底發表“香港2030”第三階段咨詢文件,公布發展方向。港府傾向河套區發展為工貿展覽區,其次是將之建成高增值工業的特別經濟區,讓內地、港商和外商可以自由出入,提供一站式商業服務。
自6年前提出河套區發展構想以來,內地和香港各界提供了多種不同建議,包括設立工貿展覽區、特別經濟區、邊境加工區等。
港府消息人士透露,在本月底公布的咨詢文件,將具體交代在河套區發展的方案,港府針對該區的特性,例如毗鄰深圳市中心和受香港法制保護,主張把該區發展為工貿展覽區,其次是發展高增值工業的特別經濟區,發展邊境加工區則被認為不可行。
河套區為皇崗與落馬洲之間平地,經治理深圳河而取得額外96公頃土地,約等于130個足球場。該地至今業權仍不清晰,有人稱是深圳市政府擁有的上市公司深業擁有,而港府一直認為深圳河以南的土地為港府管轄區,業權也歸港府。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表示,大力支持香港經濟建設,對深圳河套地區的開發持肯定、鼓勵態度。不過,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前晚在一個公開場合表示,至今仍未與深圳方面商討發展河套區的方案。
展覽區為中外客商搭橋梁
對于該區的特性,港府消息人士表示,工貿展覽區最為可取,首先可以用盡地利,令兩地工商界得益。有關構想是在河套區發展內地和香港貿易博覽會,提供展覽、寫字樓、酒店、零售和飲食娛樂等設施,并在該地設立全國不同省市的固定展館,讓各地代表長駐,介紹當地的投資項目和可發展的商機。
該消息人士又說,部分外商對國內商業貿易和投資機會了解不多,有部分也擔心不懂內地法制,若出現糾紛便難以循法律途徑解決,由于河套區由港方管轄,可以依循香港法制,在當地設工貿展覽區,提供一站式服務,對外商也有吸引,加上河套區發展不能空無一物,若設立一些零售、飲食和酒店業,也可為香港居民提供就業機會。
對于工貿展覽區的可行性,消息人士稱,由港府委托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可行性研究調查發現,內地、香港和外資商家都認為建議可取,有助于兩地投資經貿發展。
方便港商出入是最大特色
過去也有不少人建議發展高科技中心、中藥中心和高增值區,消息人士指出,發展高增值行業的特別經濟區也可取,但不及工貿展覽區好處多。不過,兩項建議,港府都希望在河套區內,讓內地人、港人和外商自由出入,方便他們洽談生意。
消息人士指出,發展免稅式邊境加工區并不可取,既然香港其它地區也可以發展工業,為何一定要選在河套區發展,并讓工業家獲得免稅優惠,分明是變相補貼某一工業,違反港府不補貼的政策,而發展勞工密集的工業區,廠商一定要輸入外勞,對香港勞工并無好處,加上河套區位于深圳市中心,實在不適合發展具污染性的工業。
香港會計師擲出不同聲音:免稅區更可吸引外資!
繼長實主席李嘉誠要求興建邊境工業區后,香港各業界也建議港府在邊境發展免稅經濟特區。代表香港8000名專業人士的澳洲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調查發現,七成七受訪者贊成在邊境設立免稅離岸經濟區。
該會訪問約270名來自各階層的專業人士,七成七受訪者支持成立一個提供稅務優惠的“經濟特區”,讓環保服務、資訊科技、電訊、制造及科研等行業受惠,希望吸引更多外資來港。
更有七成一的人贊同,香港應與中國內地商討,為香港企業的內地貿易伙伴提供豁免雙重征稅安排,建議拓展寬免范圍至股息紅利、利息及資本收益所征收的預扣稅。
被訪者認為,免稅區更能吸引企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然后在經濟特區設后勤中心或生產線,也有助于香港人就業。
河套區乃位于深圳河福田及香港落馬洲,占地約一平方公里,港深邊界以新河道中心點為界,北屬深圳,南屬香港。早于1996年,深圳方面已提出將河套區分為三區,發展成居住、商貿及科技通訊和服務配套區。
2000年,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曾建議將之開發為自由經濟區,與澳洲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的建議相似。
今年9月尾,李嘉誠訪京時向國家主席胡錦濤建議發展“特別邊境加工區”,河套區用途再次受到外界關注。
港府否決李嘉誠免稅加工區方案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