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數字:5000億元,2004年我國稅收增長5000億。5000億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小數目,根據有關部門統計, 2004年我國社保補助支出1500多億,支農支出對1600億增收做出了貢獻?5000億我們初步算一下,足夠我們支付三年的支農資金和社保補助資金, 5000億高額的稅收的高增長從何而來?誰在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呢?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納稅排行榜發布會,我們開始尋找誰是納稅的主力軍。
2003年我國稅收是20461億,2004年為25718億,增收5256億元,那么是誰帶來了這些增收?在2004年度中國納稅排行榜發布會現場,我們發現納稅500強中,煙草企業78家,納稅總額達到1325.35億元,是我國稅收貢獻的第一大產業;石化行業83家,納稅總額 1240.97億元,其次是鋼鐵工業61家進入500強,納稅583.28億元。
國家稅務總局計劃統計司副司長舒啟明,專門負責全國稅收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對于5000億稅收增長的原因,他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國家稅務總局計劃統計司副司長舒啟明:“ 一個是和我們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比較快相關,第二是價格的影響,無論是國際國內,這些行業的價格、產品的價格都增長比較快。”
主持人:2004年中國納稅百強的排行榜終于塵埃落定,但是透過排行榜,在5000億稅收高增長的背后,我們又能從中發現些什么呢?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三位嘉賓,一起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中國稅務》雜志社社長張木生先生,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先生和連續五年上榜的納稅大戶-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成文先生,歡迎三位。我們今天就從納稅大戶說起,我們知道邯鋼是連續五年上榜的,而且每年納稅的稅收都大幅增長。但是對于你們這樣的納稅大戶,我們的記者在現場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中國稅務》編輯部主任王迎春:“從這個榜單整個來看,我們可以看到稅源的結構上還是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一些壟斷性行業、一些能源性行業,基礎行業的表現投資還是比較過熱,投資過大,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相關的一些服務性行業和高科技行業含量還是不足,對社會的貢獻還是不足。”
搜狐財經頻道執行主編樊震:“從今天發布的榜單來看,我們看到更多的上榜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石油企業、煙草企業和石化企業為主,他們會有更多的資源和壟斷優勢,所以我們對這個稅源的結構健康提出了一些質疑。”
主持人:現在有人議論說,現在上榜的這些納稅大會稅源結構并不健康,楊先生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楊成文:你比如說,就說鋼鐵企業,尤其是2000年以后,中國的國民經濟進入快車道快速發展,八點幾、九點幾的速度,這個國家基本建設所需要的,所上的項目,加工行業所需要的原料,需要大量的鋼鐵剛才來支撐,社會需求量大,那么價格就相對就高,利潤水平就高。
主持人:自然我們上繳的稅金就多。
楊成文:自然給國家上交的稅金就多,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利益的驅使,這幾年國有企業在玩命地擴大產能,民營企業甚至一些外資、三資企業也在新建鋼鐵項目,所以造成了最近這兩年所謂的鋼鐵過熱。
張木生:國家宏觀政策要進行調整,所以從兩頭來看,大稅源都集中在比較壟斷的行業里頭,比如說煙草,電力、電信,石化都是幾個最大的稅源,增長也是最快的幾個。而且你的產業結構就是這樣,它已經比過去好,要再發展,還得有一個挺長的過程。主持人:我們請教一下白先生,您對現在目前我們產業結構的狀況,與我們稅源結構的狀況怎么來理解。
白景明:一個國家的稅源結構是客觀的,西方國家的稅收結構很多是來自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金融業,我們國家現在的特點就是高新技術產業落后,我們的核心技術沒有,所以我們的稅收結構它在現在這個階段必然是基礎產業,或者是消費需求普遍的這樣一些產業所帶來的。
主持人:從今年的榜單上,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有不少私營企業的數量增加了,前一段時間大家都關注過的福布斯的中國富豪榜,那么對這兩份榜單比較一下的話,會得出怎樣的結論呢?中國的富豪們究竟納了多少稅?
《中國財經報道》:誰帶來5000億元稅收增收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