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日前公布了第五次中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報告。報告稱,在近三年中,3258家被調查的私營企業的銷售額、納稅額、交費額和稅后凈利潤4個指標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4.02%、24.65%、22.74%和19.50%,其中增長最快的是納稅額,高于利潤增長。私營企業納稅額在政府財政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在一些地區已成為主要稅源。
調查顯示,被調查私營企業在1996年的納稅額是12.8億元、稅后凈利潤是28.2億元,1999年的數字分別是14億元和20億元,而2001年的納稅額增加到22億元、稅后凈利潤是21億元。與1999年底相比,被調查企業2001年的銷售額增長了45%,納稅額增長了57%。
報告稱,中國私營經濟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僅數量迅速增加,而且規模不斷擴大,存活期延長。截至2001年底,我國私營企業戶數達到203萬戶,注冊資金為18212億元,從業人數為2714萬人,增長率均為34%左右。幾次調查的對比表明,私營企業經營年數集中于6~20年,調查時只經營1~5年的企業明顯減少,私營企業的生命力有所增強。由于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其銷售額和納稅額均呈快速增長態勢。問卷調查時,私營業主認為最應該做好的事情是講究誠信和納稅。報告還稱,統計分析表明,私營企業的稅收負擔并不像私營企業主公開宣稱的那樣大,而是存在稅費負擔不均的現象。
報告提出了私營企業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首先是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逐年下降,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逐年下降,1996年為7.9%,1999年為5.0%,2001年下降到3.6%。其次,缺乏誠信是私營企業發展的嚴重障礙,僅從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數額便可略見一斑。
被調查企業被拖欠的最大值是1.9億元,而被調查企業對外拖欠的最大值是5000萬元。
報告還提出,私營企業融資難、東中西部地區私營經濟發展差距大、企業內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產品科技含量低下等問題比較突出。私營企業主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要求盡快形成更寬松的發展環境。他們要求在貸款、征地、市場準入、產品進出口權等方面享有與國有企業同等權利和公平的國民待遇,以減輕競爭中的壓力。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