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盟降稅計劃全面啟動后1個月的時間里,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僅簽發了3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原產地證書,并且都是外貿公司代理的外地企業產品。有關方面認為,忽視甚至漠視東盟給予我企業的減稅優惠已經造成相當大的損失,亟待引起我國企業重視。
2004年年底,第八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簡稱《貨物貿易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從2005年7月20日開始,原產于中國和東盟的7000多種產品在相互間通關時,可憑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明書享受關稅減讓的優惠,平均降稅幅度可達到5%。降稅優惠的品種包括紡織品、服裝、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機械電子設備、精密儀器、鐘表和手表、金屬產品、化工產品等,范圍非常廣,值得出口企業仔細研究。
按照檢驗檢疫部門的統計,遼寧地區每年對東盟10國出口的法定檢驗檢疫產品中有90%都在享受降稅計劃之列,貨值可達15.87億美元。也就是說,依據今年7月20日正式啟動的7000多種產品降稅計劃,相關出口企業每年至少可享受0.8億美元的關稅優惠。
和中國企業的冷淡相比,東盟則對關稅減讓優惠顯示出極高的熱情。據遼寧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務處最新統計,從2004年1月到2005年6月,遼寧地區向東盟簽發優惠原產地證書77份。其中,大連地區出口企業的使用率較高,達到52批,占總簽證數的68%。
降稅“蛋糕”為何乏人問津?調查顯示,許多出口企業的報檢員因覺得申請原產地證書麻煩而不向企業負責人匯報,導致出口企業的決策層對“通過申請原產地證書獲得關稅優惠”的政策并不了解。此外,相關企業缺乏用足優惠政策的意識,加上各種宣傳力度不夠,也在客觀上造成了降稅“蛋糕”乏人問津的局面。
遼寧檢驗檢疫局建議相關企業及時跟蹤國家參與全球及地區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并與檢驗檢疫部門建立信息互動機制,及時搭上政策這班“快車”,以雙贏的方式獲取更大利潤。
東盟給我減稅優惠 大多企業竟不知用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