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投洽會昨日舉辦“香港日”活動,壓軸戲是CEPA研討會,并有香港科技及資訊科技行業研討會。國家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表示,目前內地和香港有關部門正在加倍努力工作,爭取於月底簽署CEPA附件。對於港商期望加快實施CEPA中有關第二批港產品享受零關稅的問題,張志剛表示,如果第一批執行得好,就會加快第二批實施的速度。
以署理財政司司長身份出席投洽會的馬時亨在CEPA研討會表示,本港與內地的經濟可以說已達到一個各擅優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地,兩地經濟的互動關系,會為雙方帶來更大的效益。
月底簽CEPA附件無新內容
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在CEPA研討會現場接受采訪時稱,關於CEPA的附件正在緊張的磋商中,“月底前會有好消息”。
香港總商會總裁翁以登則表示,第一批港產品享零關稅的內容已定下來,月底前就會有宣布,不會有目前所公布的以外的行業,例如,最近的熱點人民幣離岸業務不會有,電信不會有。由於中央已表態會尊重香港的慣例,所以他并不擔心CEPA的細節問題。但他表示,不能過多依賴細節規定,“商界自己要多嘗試”。
參會的很多港商代表期望可以在完成第一批磋商的基礎上,盡快開始第二批的磋商,使更多貨品享零關稅,并開放更多的領域。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陳永棋就指出,希望數碼產品和食品等策略性或新興工業貨品可以盡早實現零關稅;由於CEPA勢必促進雙方人才交流,所以希望專業人士的相互認證應更放寬,以更好的提供服務。
目前首要做好實施工作
對於港商的期望,張志剛表示,如果第一批執行得好就加快第二批實施的速度,原來的協議也是“不晚於2006年1月1日”,但由於沒有經驗,所以不可操之過急。他指出,第一批的273類已包括目前香港與內地貿易的主要貨品,服務業也已做出寬松的安排,比加入WTO的承諾時間更提前、標準更降低,“現在首先的工作是要把2004年1月1日實施的各項措施做好”。
翁以登此次所率香港總商會的參會者大部分來自服務業,雖然第一批享受零關稅的港產品表面看對制造業的影響大於服務業,但翁氏仍表示,“影響已超過預計”。
翁以登指出,表面上看由於資格認證等原因,CEPA對服務業影響不大,但其實不然。事實上,已經有客戶開始找人幫助研究CEPA政策,本港的會計、律師等行業已經開始因CEPA賺錢;CEPA框架下的個人游已令到本港獲益匪淺;有很多投資者正在等國慶節前CEPA細節出臺,很多投資蓄勢待發,天津、青島、蘇州等地對本港物流服務很感興趣,最近剛有過接觸。還有很多潛在的影響,例如與內地經濟掛鉤的政策對恢復香港投資信心很有幫助,而且CEPA將促成的大珠三角融合對香港十分重要。
他分析第二批會否加快實施時表示,目前首先要搞好第一批的細節,要在明年起實施好這些措施,對香港來說尚有很復雜的工作要去做,所以,第二批會“慢慢談”。
多種方式合推大珠三角
廣東省外經貿廳副廳長招玉芳昨日在CEPA研討會上表示,粵港近期正密切合作,共同推介大珠三角區域經濟概念,特別是向美國、歐盟和日本聯合招商。10月,將在日本、韓國聯合招商;11月,在珠海進行粵港澳交流,向“世界經濟發展宣言系列活動”的參加者聯合推介;近期還將舉辦“大珠三角旅游推廣活動”和“大珠三角網上投資推介會”。此外,粵港兩地還將在本月舉辦專門的經貿合作研討會。
招玉芳透露,在口岸建設方面,除幾個新建和改造的陸路口岸外,今年第四季度,將首期開通深圳蛇口、深圳機場福永碼頭、東莞虎門(太平)港口岸至香港機場的3條水上客運航線,未來條件成熟后再擴大到其他口岸。
粵港擬擴經濟合作腹地
粵港兩地還將擴大經濟合作腹地,組織港企到廣東山區和東西兩翼考察投資環境,鼓勵港企去當地發展資源加工型工業、“三高”農業、海洋產業、生態旅游以及發展批發市場、倉儲和運輸等現代物流業。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林天福亦表示,將加大力度,協助受惠的服務業在內地做推廣。12月將在深圳舉辦“香港專業服務博覽”,明年3月,在廣州舉辦“香港物流業博覽”,同時,在上海舉辦“香港周”,并在長三角地區舉辦服務業推介活動。
京藉CEPA奧運攬港商
本港作為北京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一直受到北京市政府的重視。北京市外經貿委副主任趙昕昕表示,北京目前的服務業水平與奧運會對城市綜合服務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而香港的服務業已發展相當成熟,并有滲透內地的愿望,因此,希望可以借CEPA和奧運會機遇,加強京港服務業的合作。
港澳官員普通話大比拚
幾天來,投洽會的各個場合已有不少港澳官員亮相講話,為照顧占聽眾大多數的內地官員和客商,幾位港澳官員的演講均使用普通話。CEPA推動內地與港澳的交往,語言溝通變得極為重要,投洽會給了大家一個檢驗普通話的好機會。
香港特首董建華作為港澳官員中首個亮相講話,表現不錯,雖不算字正腔圓,但發音基本正確,語速也很正常,內地記者反映良好。
隨之在國際投資論壇演講的澳門特首何厚鏵則相對遜色一些,現場就發現有聽不清的地方,會后整理錄音也是豎起耳朵才弄清楚。
以署理財政司司長身份參加投洽會的馬時亨,在“香港晚宴”和CEPA研討會上均有出場致辭,可普通話實在是“麻麻地”,多處表達令到內地記者十分費解,看來尚須多加努力。
本港也有普通話的精英,工商及科技局常務副秘書長楊立門堪稱楷模。當他在CEPA研討會上字正腔圓的宣讀文稿時,內地的很多記者揣測他不是香港人。有內地記者很驚訝地表示,楊立門在演講中沒有發錯任何一個字的音,其標準程度可與中央電視臺記者相比。
相對於港澳官員對普通話的吃力,內地官員和客商最頭疼的可能就是英文了。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主持開館式時雙語表達甚好,但一些內地官員的英文水平就不敢恭維,記者采訪時,就多次看到有內地官員與外國客商寒暄時顯出不知所云的尷尬。據稱,許多內地官員已加緊訓練英語,以應對加入WTO后的工作需要。商報特派記者
三行業促靈活界定原產地【商報專訊】記者花子報道:CEPA賦予本港部分產品享受零關稅,對於如何界定“原產地”的問題,有傳中央以在港完成30%的附加值為界定“香港製造”產品的標準。有從事鐘表、珠寶及成衣行業的人士表示,希望9月底出臺的原產地定義,不要一刀切以附加值去界定,除了參考現行工業貿易署的準則外,亦須視乎個別行業的實際情況,例如完成某些特定工序,令產品有實質性轉變,也可歸納為“香港製造”產品。
工貿署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稱,現行界定“香港製造”產品的標準,並不是全部一刀切以附加值去計算,每種產品均有自己一套的準則。據了解,傳統上可從三方面去界定原產地定義:本地增值不少於特定比例;關稅稅號改變;在本地進行工序使產品有實質性轉變。
鐘表業:港無產表芯
香港表廠商會首席顧問劉展灝表示,現時工貿署以進行“製造或裝配表芯”去界定該鐘表是否為香港製造,不過,由於本港無表芯出產,主要從瑞士或日本進口,因此,他建議CEPA中的原產地定義,只要在本港順次序完成設計、零件裝配及品質檢定三個工序,便可界定為香港製造產品。他笑言:“若以製造表芯作為必定工序,相信不少本港鐘表都難以符合這資格”。
珠寶業:附加值難逾25%
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總經理周秉權指出,原產地定義要按各行業實際情況去釐定。以珠寶業為例,大部分原材料都要入口。他解釋說:“在製造一件首飾時,鉆石可能已佔整體成本的80%多,馀下包括設計起板、鑲石及‘車’石等,這些工序對製成品不可能產生25%至30%的附加值,因此,應允許一件首飾在本港完成有關特定工序,便可成為香港品牌”。周秉權又指出,現行本地的原產地定義亦是要求完成3至4種特定工序,便可界定為香港珠寶製品。
製衣業:設計難以量化
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會長鍾國斌表示,在一些高檔成衣方面,“設計對整件衣服產生多少附加值,實在難以量化。”所以,他同樣認為,可參考現行的原產地來源定義,完成某些工序如車鋻、連接、鋻盤及裁剪等便可界定為香港製造成衣。
面對業界的訴求,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邱麗萍亦認為,原產地定義應以較靈活的準則釐定,要顧及個別行業的情況及參考現行香港細則,方能令更多港商愿意在港進行生產工序,享受零關稅優惠。外資欲斟港商拓內地【商報專訊】記者花子報道:要趕及在明年初享受零關稅優惠,企業必須拿出香港公司這張‘身份證’,而要成為‘香港公司’,必須在港進行實質性經營達三年。據悉,不少外商已密謀與港商合作,或成立合資公司,以享受CEPA帶來的好處。
聯洲國際(〇四八)旗下有三十多個歐美鐘表珠寶品牌,其董事黃偉光透露,現時有五家歐洲大型分銷商主動與該集團聯絡,希望透過合作形式,協助他們的品牌進入內地市場時,可享有港商獨有的零關稅優惠,但他拒絕透露計劃詳情。
百靈達國際(二三二六)有‘熱水壺大王’之稱,該集團副主席盧耀熙亦曾表示,CEPA對港商的稅務優惠,有可能吸引外商通過港商,把更多國際品牌打入內地市場。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