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流轉稅為主、所得稅為輔的稅收體制決定了中國稅收收入的構成,其收入構成和增收更多地依賴于受“非典”影響較小的第二產業
●對拉動稅收收入增長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大部分地區疫情較輕,不足以對稅收收入增長形成較大影響
根本上講,“非典”疫情是一場影響到經濟的危機,而不是一場經濟危機。因此“非典”對經濟產生沖擊的主要力量來自于其對人們心理影響的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在“非典”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而且人們對疫情防范沒有充分信心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企業的投資活動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從而對總需求的增長產生消極影響。
收入構成
中國以流轉稅為主、所得稅為輔的稅收體制決定了中國稅收收入的構成,其收入構成和增收更多地依賴于受“非典”影響較小的第二產業。2002年第二產業GDP比上年增長8.0%,由第二產業提供的稅收收入增長率為16.8%,兩者之間的彈性系數為1:1.70;第三產業GDP比上年增長7.3%,由第三產業提供的稅收收入增長率為5.8%,兩者之間的彈性系數為1:0.79。從稅收負擔率看,第二產業為19.3%,比上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為19.6%,比上年年下降0.3個百分點。
同樣以2002年為例,來自第二產業的工業環節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以及附征的城建稅為6650億元,占全部稅收收入17004億元的39.1%,如果再考慮第二產業中建筑業入庫營業稅則比重就達到了42%,目前分析這部分稅源并未受到“非典”疫情的太大影響。而尚未受到“非典”疫情嚴重影響的商業零售業2002年入庫國內增值稅1098億元,占6.5%,二者所占比重幾近全部稅收收入的半壁江山。
從今年一季度情況看,全國工業生產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83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2%,與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加快6.3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的作用明顯增強,同比增長19.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8.6個百分點,快于輕工業5.1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輕工業增速高于重工業0.7個百分點。工業產銷銜接順暢,企業庫存下降,工業產品銷售率穩定提高,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略有上漲。一季度工業環節國內增值稅和國內消費稅增幅高達20%以上。
反之,旅游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受到“非典”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入庫營業稅收入在全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較低,2002年服務業營業稅收入為658億元,交通運輸營業稅為223億元,分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3.9%和1.3%,尚不足以對稅收收入整體增長形成向下拉動。
從所得稅收入分析,個人所得稅2002年收入占全部稅收收入的比重為7.1%,由于目前“非典”對個人所得稅稅基———個人收入的侵蝕作用也不明顯,再考慮當前個人所得稅對稅收收入的貢獻與勞動者報酬對GDP的貢獻的不對稱現狀,個人所得稅收入增長仍存在很大空間,今年其兩位數的增幅相信可以保持。
另外,雖然在萬眾一心抗治“非典”期間,國家出臺了對抗擊“非典”的捐贈可以稅前扣除的優惠政策,但由于相對量和執行期的有限,其對整個所得稅收入增長的影響不大。
地區分析
分地區分析,對拉動稅收收入增長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上海、江蘇、浙江等)、環渤海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山東、遼寧)疫情較輕,中西部地區“非典”影響也較小,不足以對稅收收入增長形成較大影響。
從疫情發生較早較重的廣東省情況看,“非典”對整體稅收收入的影響度較低。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廣東“非典”疫情主要對餐飲業和旅游業的影響較為嚴重,但一季度廣東餐飲業仍然保持了10.3%的增幅,影響主要體現在增速回落了4.3個百分點。對總體消費影響不明顯,一季度廣東消費品零售額和批發零售貿易額分別增長11.2%和11.4%,分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和2.6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一季度廣東招商引資勢頭依然強勁,珠三角及其他地區利用外資普遍增長,“非典”對利用外資和對外貿易暫無實質性影響。從稅收收入數據分析,今年前4個月廣東月度稅收收入分別增長30.2%、9.7%、27.9%和12%,與全國平均進度相比,分別高3.1個百分點、低21.5個百分點、高5.9個百分點和低11.6個百分點,廣東稅收收入并未出現嚴重下降。
目前疫情較重的地區是北京。因此北京服務業營業稅和商業增值稅將首當其沖受到沖擊。但受流轉稅為主體的體制和北京稅收收入中所得稅收入比重較大因素制約,“非典”對北京整體稅收收入的影響將小于前者。
后續影響
從今年一季度全國的稅收情況看,稅收收入完成50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6%,增收1050.89億元,創造了一季度收入增收額超千億元的歷史紀錄,增收結構呈現流轉稅、所得稅和海關代征和車購稅“三分天下”的格局。一季度稅收收入總額接近1994年全年水平(98.7%),相當于1999年全年的48.5%。
但是,受“非典”疫情影響,一季度出現的經濟高增長在二季度恐難以持續。因為二季度增加了許多不利于經濟增長的因素,疫情影響的范圍和程度都將在部分行業、領域顯現化,僅對醫藥、醫療設備及相關化工行業有一定積極作用。某些行業和產品的過熱在二季度將有所消除,而且經濟增長可能將呈現出高增長后的一種較大回落。
“非典”對稅收影響有限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