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原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林嘉騋日前表示,僅依賴國家發改委頒布藥品降價令并不能從根本上抑制‘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部分藥品降價是治標不治本,實效不會很大;政府不斷降低藥價而百姓醫藥支出卻節節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藥品自廠家生產出來以后流通環節過多,加價幅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地進行價格監控。
他認為,根治看病貴必須下猛藥,須從醫療行業全面落實征收醫藥增值稅著手。如果從藥品的生產投入、產出到最終消費的各個環節全面實行增值稅,全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的內在制約機制就能充分發揮作用,就可以有效杜絕藥品在流通環節產生藥價虛高的現象。
福州衛生行業人士指出,多年來形成的“以藥養醫”的財務補償機制,是藥價虛高的體制溫床,強制降低藥價,只是隔靴搔癢。因為在藥品的流通管理中,醫院和藥品銷售商可以憑借信息優勢壟斷藥品市場的定價權,藥品生產者和銷售者也可以憑借信息不對稱規避政府的藥價指令。
“要解決這種信息不對稱,根本途徑就是深化醫藥體制改革,只有拓寬藥品信息流通渠道,完善市場激勵機制,才能最終把藥價降下來。”林嘉騋對此這樣認為。
“藥品價格的關鍵環節有二,一是零售終端,即醫院的行為,二是定價源頭,即政府部門的行為。抑制藥品價格虛高應當找出一個切入點,從整個行業內著手去解決。”林嘉騋表示,可以在醫療行業全面推行增值稅,使增值稅抵扣鏈條完整統一,內在制約機制得以充分發揮。充分利用全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有效杜絕藥品在流通中藥價虛高的非常現象,打擊利用普通發票做文章的違法行為,提高增值稅監管的質量。
“現行的增值稅征收范圍沒有延伸到醫療行業,醫院征收的流轉稅是營業稅,這在客觀上造成增值稅抵扣鏈條不完整,增值稅內在制約機制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發揮,全國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優越性更無法體現,藥品降價卻很難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林嘉騋分析說。據介紹,增值稅具有道道征稅、稅不重征、環環緊扣、稅賦公平、完整而嚴格的特征。
林嘉騋建議,政府及立法部門應深入醫藥系統調研,盡快制定出適用醫療行業包括非營利性醫院在內的稅收法律法規。在醫療行業全面推行增值稅,有效杜絕藥品在流轉過程中藥價虛高的非正常現象。對屬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可以采取先征后退的稅收政策,這樣就可平衡稅負,適時監控醫療機構的藥價狀況。
林嘉騋明確表示,他就自己的建議形成提案已提交給國家有關部門。
據了解,自1996年起,國家一度放開過藥品定價。但是,在藥品市場嚴重供過于求的條件下,價格不但沒降反而大幅上升。現在有關部門的17次降價,表面上看似乎降低了800多種化學藥品和300多種中成藥的零售價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百姓依然看不起病、吃不起藥。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