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6個月臨時反傾銷稅,終裁或致長期征收反傾銷稅
歐盟從本月7日起開始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分別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關稅。在6個月時間內,歐盟對中國產皮鞋征收的反傾銷稅將從4.8%過渡到19.4%;對越南產皮鞋的反傾銷稅將從4.2%過渡到16.8%。
業內人士分析,歐盟6個月后的最終裁決很可能將是對中國鞋長期征收反傾銷稅。
歐消費者受損
“懲罰性關稅會最終轉嫁到歐盟,包括消費者的頭上。”———德國制鞋行業協會主席吾爾班
歐盟自7日起對中國產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歐盟的消費者平均要為每雙鞋多出20%的錢,民眾對此表示不滿。
德國制鞋行業協會主席吾爾班表示:“懲罰性關稅會最終轉嫁到歐盟,包括消費者的頭上,因為歐盟鞋商往往和亞洲生產商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吾爾班表示,今年鞋價雖然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到2007年,消費者平均要為每雙鞋多出20%的錢!八袇⑴c進口鞋相關的行業都會受到消極影響,例如運輸業。懲罰性關稅波及了生產流程結束后的各家貿易公司。”
分析
如何被扣“傾銷帽”
“以印度、巴西作為參考核定中國產品成本是錯誤的,對中國企業很不公平!薄獨W洲經濟委員會高級顧問的蒙代爾
在歐盟國家,物美價廉的中國鞋深受歡迎。相比歐洲鞋,中國鞋便宜數倍。以瑞典為例,每雙中國鞋的售價約合人民幣300元,而歐盟國家生產的鞋子售價約合人民幣1000多元。歐盟官員對中國鞋進行反傾銷調查并不出奇。
傾銷是以低于同類產品國內正常價值的價格在國外市場銷售出口產品,因此中國產品的成本如何核算,在中歐貿易爭端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據悉,中國一般技術工人月薪1500元-2000元人民幣,普通勞工為600元左右。連同假期、上班時間、勞保福利一起,歐洲鞋廠工人比中國工人工資高出10倍,其水、電、房租、原材料、運費、交易費及開發費也高出中國5-8倍,再加之歐洲鞋廠規模小,手工作坊多,生產效率低,所以平均每雙鞋的制作成本要比中國高10倍左右。
作為歐洲經濟委員會高級顧問的蒙代爾直言,中國具有人力和資源的優勢,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制造成本遠遠低于巴西、印度等國家,而歐盟用巴西、印度的成本數據來計算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非常不合理。
應對
中國無損害抗辯
“我們的企業沒有多少數據證明中國鞋對歐洲鞋企沒有造成損害。”———“歐盟反傾銷應對聯盟”某代表企業總經理陳清湮。
我國是鞋類產品生產和出口大國,主要出口地為美國和歐盟市場,尤其是歐盟市場,近年來出口量年年遞增。歐盟征收反傾銷稅將波及中國1200余家制鞋企業和400多萬工人,中國鞋企甚至會因此拱手讓出辛勤開拓了十幾年的歐洲市場。
2006年3月8日,國內廣東、溫州、泉州三大鞋業基地的鞋業協會、商會正式宣布聯合組建“歐盟反傾銷應對聯盟”,并對外發布“宣言”,聯合國內鞋企及境外相關利益群體進行無損害抗辯。一旦無損害抗辯成功,就意味著歐盟對華鞋類產品反傾銷調查的終止,整個行業由此受益。
我國制鞋業目前還不注意與企業相關的數據,還需要努力才能拿出數據證明,歐洲鞋業的衰落是由于其自身存在諸多不景氣的因素形成,而不是因為中國鞋的存在。
“我們沒有多少數據擺出來和歐盟談!薄皻W盟反傾銷應對聯盟”某代表企業總經理陳清湮說,“當歐盟貿易救濟司司長維尼格要求與會鞋企拿出對歐洲鞋企沒有造成損害的數據時,大家只有面面相覷!
回顧
中國鞋傾銷案
2005年6月底7月初,歐盟委員會對我國勞保鞋和部分皮鞋實施反傾銷立案調查。
2005年11月底,歐盟完成對我國13家皮鞋企業和4家勞保企業的反傾銷抽樣核查。
2006年2月,歐盟委員會建議從4月7日起對中國和越南產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
2006年3月8日,溫州、廣州、泉州三大產鞋基地鞋革協會聯手建立“反傾銷應對聯盟”。
2006年3月23日,歐盟成員投票通過從4月7日起對所有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皮鞋征收4.8%的關稅,到10月增加到19.4%。
4月8日,法國巴黎,一位小販站在自己鞋攤旁
4月8日,一隊情侶經過法國巴黎街頭鞋店的櫥窗。部分法國市民和鞋商認為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將讓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