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沒有邊界。當國家向石油開采企業征收“暴利稅”的時候,不少人士立即提出,是不是也該向開發商征收“特別收益金”呢?
關于房地產行業暴利的種種爭論已經不是短時間的事情了,諸多房地產開發商迅速發家的事例也已經是公開的事實。房地產開發商在中國特定的政治經濟環境的發家過程當中,國家曾經在土地、金融等政策上給予了極大的優惠和便利。因此,開發商此刻回報社會仿佛也在情理之中。
大連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05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之上,曾經調侃地說開發商們“錢賺了不少,可是心情不好”,如他所說,自己的無奈來源于社會對開發商所作貢獻的忽視,以及將遷拆矛盾、房價上漲等都歸咎于開發商而產生的敵視。毫無疑問,房地產對國內眾多城市的市政建設、稅收的貢獻,對GDP的拉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必然,而非開發商主觀意愿所至。
日前,在廣東省的一個房地產景氣分析會上,有行業專家便指出,目前社會上對開發商的態度應該引起發展商的警覺和反思:是不是開發商在富裕之后忘記了回饋社會?是不是開發商過多地忽視了普通民眾的力量?
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買房成為所有人心中的“必須”,供大于求的局面導致賣房者“要挾”了買房者的局面。因此,盡管國家在金融、稅收方面作出調整,但是所有的政策都可以被開發商一一化解,所有成本的增加都被轉嫁到購房者身上。拿廣州為例,去年地方稅務部門調高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所得稅之后,便有開發商旗幟鮮明地表示將大幅漲價,把稅收等成本的增加統統平攤到房價上去。
盡管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會指稱隨著土地、建筑等成本的增加,開發商的利潤已經日漸微薄,不過,許多城市房價上漲的速度似乎更加驚人。從開發商轉移成本的邏輯來看,房地產毫無疑問仍舊存在著暴利,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多資金擠破腦袋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呢?
顯然,無論從房地產行業暴利的角度,還是從開發商回饋社會的角度,對其征收“暴利稅”的說法又似乎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