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開始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計劃”現已顯示出巨大的助推作用,東盟果蔬產品涌入中國“南大門”的步伐不斷提速。南寧海關副關長林國忠說,從2005年7月至今,廣西共進出口東盟關稅優惠商品約1.4億美元,比“降稅計劃”實施前一年度增長3成,其中進口享受關稅優惠的東南亞主要熱帶水果激增9成。
在剛剛過去的12個月里,廣西成了名副其實的東盟水果“黃金通道”。據南寧海關介紹,廣西進口的受惠商品共有17種,其中鮮西瓜、鮮龍眼、鮮火龍果和木薯干等列受惠商品一年中進口量激增9成,進口額分別為2360萬美元、2943萬美元、982萬美元和3155萬美元。
日漸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為東盟果蔬進入中國普通百姓“菜籃”和“餐桌”提供了便捷通道。崇左市商務局副局長嚴耀新說,去年底,中國第一條連接東盟國家的高速公路-廣西至友誼關高速公路全線通車,進一步提升了中越邊境城市作為貿易“黃金通道”的“含金量”,原來一直從廣東海運口岸進口的不少東盟水果產品也開始轉由友誼關陸路口岸進口。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與越南山水相連的中國西南省區廣西自東盟進口的果蔬商品已達32.8萬噸、價值6158.8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92.9%和1.4倍,是同期廣西外貿進口增速的近10倍。“降稅計劃”被專家稱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一塊“試驗田”,而用更實惠的價格吃上美味的“洋水果”的普通百姓則成為了最大的受惠者。
記者在廣州、南寧、昆明等中國南方城市采訪時發現,在大型超市和水果批發市場里隨處可見堆積如山、包裝新穎的山竹、檸檬、火龍果、榴蓮、等東南亞熱帶水果。正在南寧市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五里亭市場購買水果的劉霞曼說:“泰國水果以前比較貴,榴蓮和山竹每公斤的價錢都要30到40塊。今年的價錢便宜了3成多,買的時候就不手軟了。”
2005年7月20日,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國開始執行《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之貨物貿易協定》,全面啟動“降稅計劃”,其中對大部分農產品實行零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