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乏力優化調控看財稅
宏觀調控方式正在尋找新的空間。
“在央行剛剛上調存貸款利息之后,下一步可能財稅政策將在宏觀調控中扮演更多的角色。”昨天,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主任王小廣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8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金財工程建設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8月底也刊文指出,要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氣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把更多的財力用到解決民生上來。
稅收調控“缺位”
“財政調控應該分為財政支出規模結構調整和稅制稅率改革兩大方面。”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對本報記者解釋。
與正在進行的財政支出結構調整相比,稅收政策的調整當前卻顯得“缺位”。王小廣表示:“我認為現在很多領域都需要稅收調節,因為財稅的調控手段對于宏觀經濟而言已經顯示出了較大的優化空間。但是眼下很多階段性和滯后性的稅收政策仍然是造成經濟運行中內外失衡和價格扭曲的原因。”
對于階段性稅收政策調整,清華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指出,主要是出口退稅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一的問題。當前內外經濟失衡的重要原因是這兩個帶有傾向性和優惠色彩的稅收返還行為仍然在鼓勵出口,導致外匯儲備增高,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他據此認為,出口退稅應盡快取消。
貨幣政策乏力
白景明認為,相對貨幣政策而言,財稅的調控力度更深、見效更快,對于結構性問題的調整比較靈活,正也符合了當下宏觀調控所期望得到的效果。
“當前運用貨幣政策已顯出了局限性。”他說,以前政府可以直接命令銀行壓縮貸款規模,現在只能從利率角度誘導,但是直接作用力有限。
上半年,央行出臺了一系列強力措施,包括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近期又上調存貸款利率。但數據顯示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內貸款增長30.1%.自4月起貸款增幅出現下降之后,7月的投資貸款增幅又恢復到年初30%以上的水平。多位專家表示,對于信貸的調控效果,仍然要觀察。
與此同時,二手房交易征收個人所得稅、賣房營業稅等稅收政策對房地產的調控已經顯出效果。王小廣介紹,受上述政策的影響,房價漲幅起碼超過6.6%才能保本,對打擊“炒房”作用明顯。但在調節利益分配上,相關的物業稅和高檔住宅的消費稅仍然“缺位”。他建議,應征收10%的高檔住房消費稅,這對于除調整住房結構建設和調節收入分配差距都將起到作用。
此外,王小廣還指出,財稅的調節比較穩定,將會中長期地發揮作用。“利率調節總量,而稅收是調節結構。當前在資源價格、房地產、內外貿易領域都存在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因此也都急需稅收的變化。”
但袁鋼明也提醒,因為稅收調節對利益分配效果立竿見影,因此改革矛盾多,改革推進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