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94年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研究生院會計學專業,并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并通過中國注冊會計師的考試 。由于我的教育背景和工作性質,我對ACCA有一定感性方面的了解,當1995年ACCA協會與東北財經大學共同舉辦新學員培訓班的時候,立即引起了我的注意。但真正促使我報考ACCA的,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工作方面的不順利。94年底我被任命為我們所籌建開發區辦事處的主任。我后來形容這是一個“只有盤子沒有蛋糕”的任命。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在既無資金又無客戶的情況下面對不規范的會計市場,其生存壓力是相當巨大的。我也是希望通過報考ACCA為自己的未來預做準備。
二是當時社會上泛濫的“文憑熱”。眼見身邊有的人用公款花幾萬塊錢就可以買一個碩士文憑,使我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現有的文憑和資質在不斷地縮水。為了保持自己的社會競爭力,我在報考ACCA的時候曾經跟我的老師說過,“我要拿到一個別人靠錢買不來的文憑。”
三年決戰ACCA
從1995-1998年,我用了三年的時間邊工作邊準備,完成了12門的考試,這三年是一個沒有休息沒有娛樂沒有愛好的三年,是一個自己第一次真正認識自己潛能的三年。當我拿到ACCA資格的時候,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經歷并克服了這三年的各種困難之后所培養起來的堅定的自信心,只要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確的,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除了考前一周的輔導之外,我是全靠自學完成了整個考試。做為一個一邊要工作一邊要學習的社會人,我的目標是拿到50分通過考試而不是獲得優異成績,因此在備考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是從每門課的總體上把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和內容,從不過于糾纏也沒有時間糾纏我看不懂的地方。我每一門的考試成績從沒有超過60分,這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我在備考方面的方法論。
收獲ACCA
成為ACCA會員,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步,它為我帶來的收獲最起碼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財務工作理念的根本性飛躍。
財務工作不但要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記好帳理好財,更重要的是如何圍繞一個企業的戰略規劃去不斷地打造和提升公司的市場價值。這要求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合格的簿記者,更要成為一個合格的戰略規劃的參與者、公司資源價值的塑造者、基于作業鏈和價值鏈的流程管理者、業績評價的管理者、公司風險控制的管理者。
工作方法論的飛躍性提高。財務工作既是制度性很強的技術性工作,又是一個牽扯到方方面面權力和利益的政策性工作。如何在溝通和協調的基礎上不斷地促進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程序化,程序問題制度化,制度問題系統化,需要我們系統性地運用ACCA所提供的知識結構和方法論去處理各類矛盾和問題。
職業操守和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
ACCA對財務人員職業操守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受益終生的。做為ACCA的成員,我不僅要自覺地愛惜自己的職業聲譽,更要用自己的職業操守和工作業績維護ACCA的聲譽。我在工作中提出來的要建立起“以每個人職業道德為基礎,以準則制度為規范,以法律法規為準繩的公司財務文化”,盡管在有的人看來有些理想化,但我認為做為一個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有義務去承擔部分的社會責任,推動財務事業的發展。
職業規劃和工作選擇能力的提高。
盡管任何一個吸引人的崗位的獲得都是綜合實力競爭的結果,但我們不能否認ACCA所起到的第一塊敲門磚的作用。沒有ACCA的資格,我不可能有目前的職業經歷。一個擁有ACCA資格的人將更有可能被規范的大公司所錄用,更有可能避免不得不做“假帳”的尷尬。這些在一個財務人員的職業生涯的規劃中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感悟ACCA
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比書本上的案例復雜,并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特色。要正確地解決他們,需要的不但是ACCA提供的知識結構、專業工具和方法論,更重要的是要將之與自己的綜合知識結構和能力相結合。財務管理工作不但要強調管理技術,更要依靠管理藝術。
我應該算是國內最“土”的ACCA,回過頭來看看自己6年的高級審計師和超過6年的大型集團高級財務管理的工作歷程,看看自己所服務的公司,盡管他們都是內資企業,盡管他們的過去或輝煌或艱辛,但面對全球化浪潮,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有走出國門的愿望。本土化的ACCA如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實現自己的價值是一個回避不了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八個字:潛移默化、身體力行。無論何時無論身處何地,不僅做先進財務管理模式積極的推動者,先進財務管理理念積極的傳播者,公司和股東財務利益堅定的維護者,更為重要的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論,結合實際破除教條,平穩地系統化地架設由現有財務管理模式過渡到未來管理模式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