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會計――外資企業增值稅會計處理舉例(二)
二、會計報表
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編制“應交增值稅明細表”,作為“會外工01表附表6”或“會外商01表附表6”,并按規定上報。該表的格式與編制方法與內資企業相同。
以某種外幣為記賬本位幣的企業,本表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賬戶各三級明細賬中的人民幣余額直接編制,不得采用折合的方法將以記賬本位幣編制的報表折合為人民幣報表。
[例]某外商投資企業以美元為記賬本位幣,以本月1日國家外匯牌價折合為美元記賬。8月1日國家外匯牌價1美元=8.50元人民幣。1994年8月發生如下業務:
(1)8月2日,企業從美國進口原材料一批,到岸價為100000美元,繳納關稅人民幣425000元,繳納增值稅人民幣216750元。
按規定,企業進口原材料交納的增值稅,應折合為記賬本位幣記賬,則:
借:材料采購 US$1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25500(¥216750)
貸:銀行存款 US$175500(¥1491750)
(2)8月4日,企業從國內購進原材料一批價格為人民幣170000元,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增值稅稅額為人民幣28900元。
借:材料采購 US$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 3400(¥28900)
貸:銀行存款 US$23400(¥198900)
(3)8月5日,企業因質量問題將4日購進原材料的一部分退回給供貨方,收回價款34000元,增值稅額5780元。
借:銀行存款 US$4680(¥39780)
貸:材料采購 US$4000(¥3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 680(¥5780)
(4)8月10日,企業將一批產品銷往國外。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該項出口貨物的出口退稅,收回退稅款255000元。則:
借:銀行存款 US$30000(¥255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US$30000(¥255000)
(5)8月16日,企業收到上月銷往美國因不符合合同而退回的產品一批,該批貨物在出關時已辦理退稅170000元。
納稅人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后發生退貨或退關的,應當依法補交已退的稅款。則補交稅款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US$20000(¥170000)
貸:銀行存款 US$20000(¥170000)
(6)8月18日,企業將自產貨物一批用于職工集體福利。按同類貨物的市場銷售價格計算,該批貨物約人民幣120000元,該批貨物的生產成本為US$80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US$10400(¥884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US$2400(¥20400)
產成品 US$8000(¥68000)
(7)8月20日,企業在國內銷售產品一批,價款為人民幣340000元,按規定收回增值稅稅額578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US$46800(¥3978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US$6800(¥57800)
產品銷售收入 US$40000(¥340000)
(8)8月22日,企業因倉庫發生火災,損失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各一批,進項稅額分別為¥17000、¥29750、¥36125,則:
借:原材料--待處理原材料損失 US$2000(¥17000)
在產品--待處理在產品損失 US$3500(¥29750)
產成品--待處理產成品損失 US$4250(¥3612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US$9750(¥82875)
(9)8月24日,,企業將已購進原材料一批轉用于企業在建工程,該批原材料進項稅額為¥8500。則會計分錄為:
借:在建工程 US$1000(¥85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US$1000(¥8500)
(10)8月24日,企業接受外方投資者投入機器一臺,海關完稅憑證注明增值稅稅額為1275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US$15000(¥127500)
貸:實收資本 US$15000(¥127500)
(11)8月25日,企業接受某公司捐贈機器一臺,專用發票注明價款為17000元,增值稅稅額為289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US$2340(¥19890)
貸:實收資本 US$2340(¥19890)
(12)8月31日,企業將自產貨物一批,分配給投資者作為股利。該批貨物按同類貨物市場價格計算價款為US$20000。
則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股利 US$23400(¥1989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US$20000(¥17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US$3400(¥28900)
則8月31日企業“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有關三級科目資料如下: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其余三級科目借貸方余額為:
科 目 借或貸 人民幣 匯率 記賬本位幣
出口退稅 貸 85000 8.5 10000
進項稅額轉出 貸 91375 8.5 10750
8月31日,企業應將“出口退稅”和“進項稅額轉出”明細賬余額轉入“進項稅額”明細賬的貸方,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US$10000(¥8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退稅額轉出 US$10750(¥9137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20750(¥176375)
結轉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明細賬借方余額為:
人民幣余額=239870-176375=63495元(US$7470)
企業應將“進項稅額”明細賬余額結轉到“銷項稅額”明細賬,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US$7470(¥6349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US$7470(¥63495)
結轉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明細賬貸方余額為:
人民幣余額=107100-63495=43605元($5130)
8月31日,國家外匯牌價為1美元=8.60元人民幣。
期末,企業應按期末匯率調整記賬本位幣余額,則: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US$59.65(5130-43605÷8.6)
貸: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US$59.65
企業于次月初繳納8月份稅額。假定9月1日外匯牌價仍為1美元=8.60元人民幣。則企業應繳稅額¥43605,折合US$5070.35(¥43605÷8.60),則企業交繳稅金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US$5070.35(¥43605)
貸:銀行存款 US$5070.35(¥43605)
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編制“應交增值稅明細表”,作為“會外工01表附表6”或“會外商01表附表6”,并按規定上報。該表的格式與編制方法與內資企業相同。
以某種外幣為記賬本位幣的企業,本表應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賬戶各三級明細賬中的人民幣余額直接編制,不得采用折合的方法將以記賬本位幣編制的報表折合為人民幣報表。
[例]某外商投資企業以美元為記賬本位幣,以本月1日國家外匯牌價折合為美元記賬。8月1日國家外匯牌價1美元=8.50元人民幣。1994年8月發生如下業務:
(1)8月2日,企業從美國進口原材料一批,到岸價為100000美元,繳納關稅人民幣425000元,繳納增值稅人民幣216750元。
按規定,企業進口原材料交納的增值稅,應折合為記賬本位幣記賬,則:
借:材料采購 US$1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25500(¥216750)
貸:銀行存款 US$175500(¥1491750)
(2)8月4日,企業從國內購進原材料一批價格為人民幣170000元,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的增值稅稅額為人民幣28900元。
借:材料采購 US$2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 3400(¥28900)
貸:銀行存款 US$23400(¥198900)
(3)8月5日,企業因質量問題將4日購進原材料的一部分退回給供貨方,收回價款34000元,增值稅額5780元。
借:銀行存款 US$4680(¥39780)
貸:材料采購 US$4000(¥3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 680(¥5780)
(4)8月10日,企業將一批產品銷往國外。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該項出口貨物的出口退稅,收回退稅款255000元。則:
借:銀行存款 US$30000(¥255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US$30000(¥255000)
(5)8月16日,企業收到上月銷往美國因不符合合同而退回的產品一批,該批貨物在出關時已辦理退稅170000元。
納稅人出口貨物辦理退稅后發生退貨或退關的,應當依法補交已退的稅款。則補交稅款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US$20000(¥170000)
貸:銀行存款 US$20000(¥170000)
(6)8月18日,企業將自產貨物一批用于職工集體福利。按同類貨物的市場銷售價格計算,該批貨物約人民幣120000元,該批貨物的生產成本為US$80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 US$10400(¥884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US$2400(¥20400)
產成品 US$8000(¥68000)
(7)8月20日,企業在國內銷售產品一批,價款為人民幣340000元,按規定收回增值稅稅額578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US$46800(¥3978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US$6800(¥57800)
產品銷售收入 US$40000(¥340000)
(8)8月22日,企業因倉庫發生火災,損失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各一批,進項稅額分別為¥17000、¥29750、¥36125,則:
借:原材料--待處理原材料損失 US$2000(¥17000)
在產品--待處理在產品損失 US$3500(¥29750)
產成品--待處理產成品損失 US$4250(¥3612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US$9750(¥82875)
(9)8月24日,,企業將已購進原材料一批轉用于企業在建工程,該批原材料進項稅額為¥8500。則會計分錄為:
借:在建工程 US$1000(¥85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US$1000(¥8500)
(10)8月24日,企業接受外方投資者投入機器一臺,海關完稅憑證注明增值稅稅額為12750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US$15000(¥127500)
貸:實收資本 US$15000(¥127500)
(11)8月25日,企業接受某公司捐贈機器一臺,專用發票注明價款為17000元,增值稅稅額為2890元。則會計分錄為:
借:固定資產 US$2340(¥19890)
貸:實收資本 US$2340(¥19890)
(12)8月31日,企業將自產貨物一批,分配給投資者作為股利。該批貨物按同類貨物市場價格計算價款為US$20000。
則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股利 US$23400(¥198900)
貸:產品銷售收入 US$20000(¥17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US$3400(¥28900)
則8月31日企業“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有關三級科目資料如下: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其余三級科目借貸方余額為:
科 目 借或貸 人民幣 匯率 記賬本位幣
出口退稅 貸 85000 8.5 10000
進項稅額轉出 貸 91375 8.5 10750
8月31日,企業應將“出口退稅”和“進項稅額轉出”明細賬余額轉入“進項稅額”明細賬的貸方,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US$10000(¥8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退稅額轉出 US$10750(¥9137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US$20750(¥176375)
結轉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明細賬借方余額為:
人民幣余額=239870-176375=63495元(US$7470)
企業應將“進項稅額”明細賬余額結轉到“銷項稅額”明細賬,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US$7470(¥63495)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US$7470(¥63495)
結轉后,“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明細賬貸方余額為:
人民幣余額=107100-63495=43605元($5130)
8月31日,國家外匯牌價為1美元=8.60元人民幣。
期末,企業應按期末匯率調整記賬本位幣余額,則: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US$59.65(5130-43605÷8.6)
貸:財務費用--匯兌收益 US$59.65
企業于次月初繳納8月份稅額。假定9月1日外匯牌價仍為1美元=8.60元人民幣。則企業應繳稅額¥43605,折合US$5070.35(¥43605÷8.60),則企業交繳稅金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US$5070.35(¥43605)
貸:銀行存款 US$5070.35(¥4360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