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改革考驗納稅人
稅務機關:調整對企業影響不像想像的那樣大
政府部門:財政負擔結構有變、銀行包袱小了
相關企業:一個目標-以變取勝
今年10月13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調整出口貨物退稅率的通知》(財稅[2003]222號,以下簡稱《通知》)。一石激起千層浪,出口退稅率調整,企業及相關部門對此有何反應?筆者在福建省做了采訪。
福建省國稅局進出口稅收管理處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此次出口退稅改革的一個重要意義是調整出口貿易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出口效益,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新政策對國家鼓勵出口的產品退稅率不降或少降,對一般性出口產品退稅率適當降低;對國家限制出口的產品和一些資源性產品退稅率降得多或取消退稅;對部分農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提高了退稅率。調整后的出口退稅率為17%、13%、11%、8%、5%五檔。退稅率的調整實際上也是國家對產業政策的一種調整。
他說,比如,現行適用17%退稅率的產品,除部分科技含量高的產品退稅率不變外,其他產品退稅率降為13%,這反映出國家正有意識地引導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出口。而對煤炭等資源性產品退稅率則降低甚至取消。農產品現在是國際上競爭比較激烈的產品,特別是我國小麥、玉米、大米等傳統農作物,在國際上缺少競爭力,為了保護8億農民的利益,這次改革把農產品退稅率由5%提高到13%;同時有意引導農產品往深加工方向發展,將小麥、玉米、凍雞、凍鴨等農產品的退稅率提高到13%,以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為什么說出口退稅率降低后,對企業利益影響不像想像的那樣大呢?這位負責人解釋說,從表面上看,降低出口退稅率將提高出口經營成本,降低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及企業利潤。但實際上,由于以往國家出口退稅指標嚴重不足,退稅滯后約一年左右的時間,到目前為止全省共計有近200億元的出口退稅資金缺口,而且周期已長達兩年之久,這不僅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也給財政和經濟運行帶來了隱患。所以企業為了資金周轉就轉向銀行貸款,年貸款利率約為 5.31%,企業因此要背負沉重的利息包袱。此次退稅機制改革后,出口退稅率降低約3個百分點,相當于增加了出口經營成本,但這可以從5.31%的節約利息中得到部分補償。另外,國際進口商大都熟悉中國的出口政策和出口退稅率,在價格談判中常以此為依據要求國內的企業讓利。也就是說,實際上國家實行較高出口退稅率政策而給企業騰出的利潤空間,不少被外商分割出去了。調低出口退稅率后,產品成本肯定增加,但通過談判提高銷售價格以增加企業出口利潤是部分企業可能的現實選擇。
主管財稅工作的福清市副市長戴宗椹對筆者說,截至今年9月底,福清市的出口貨物總值達13.4億元,出口貨物應退稅額達2.5億元,外向型經濟是福清市的主干。因此這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市內的企業很是感慨。拿福清市的支柱行業機電產品來說,根據新政策,出口退稅率平均降低了3個百分點,有的產品甚至降了4個百分點。
對地方政府來說,我們最關心的是出口退稅的資金問題。這次出臺的出口退稅新政策本著“新賬不欠、老賬要還”的原則,建立了合理穩定的退稅資金來源渠道:一是中央財政從今年3月開始,把新增加的進口環節消費稅、增值稅首先用于出口退稅。同時,老賬由中央財政全部負擔;二是新賬增量由中央、地方以 75∶25的比例共同負擔。地方政府負擔的25%,是按2000年~2003年出口企業應退稅額的權數,進而計算出2003年的基數,而2004年應退稅額超基數部分的25%由地方政府來負擔,以后年年如此。對地方政府來說,所負擔的出口退稅部分是由下一年的增量來補償的,這說明財政負擔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地方政府也要負擔一部分,這樣就減輕了中央財政的壓力。
新政策的出臺對銀行來說是個利好消息。戴副市長分析說,此前,為了解決出口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不少銀行開辦了退稅賬戶托管貸款業務。這種辦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出口企業資金緊張、周轉不開的問題,但卻增加了企業貸款利率的負擔。對銀行來說,由于企業的出口退稅款遲遲不能到位,企業無法償還貸款,造成銀行呆賬、壞賬不斷增多,出口欠退稅竟間接成了銀行的負擔。所以,這次新政策的出臺,使出口退稅款可以及時到位,這對銀行來說算是個利好消息。
今后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有所增加,工作壓力必然增大。戴副市長說,為了支持企業繼續發展、擴大出口,政府必須找出適應新形勢的對策。一是要深刻認識、正確理解中央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的積極意義,加大政策宣傳解釋力度,取得社會各界對改革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二是要通過完善法律保障機制、建立新的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出口退稅指標管理辦法,加快推進生產企業自營出口,積極引導外貿出口代理制的發展,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降低出口成本,同時提高出口整體效益。三是抓緊修改財務管理制度,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同時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精心組織和推動好改革方案的落實工作。四是要努力增收節支,確保承擔的出口退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不發生拖欠。他說,當前還要做好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后的出口退稅調控工作。財政、國稅、外經等部門要認真做好出口退稅的核實、申報和匯總工作,對企業出口退稅進行監控,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力爭將出口退稅的超基數部分控制在財政可承受范圍之內。
國務院關于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出臺后,在福建企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一些企業搞測算、調數據、查報表,忙得不亦樂乎。在采訪中,筆者找到了企業應對的答案。
退稅率調高的企業表示要大干一場
《通知》明確,對小麥粉、玉米粉、分割鴨、分割兔等貨物的出口退稅率,由5%調高到13%。
元洪面粉食品(福建)有限公司是外商獨資企業,以小麥為原料加工成面粉出口。該企業日處理小麥600噸,年生產面粉20多萬噸,是福建省最大的面粉廠家,在國際同行業中也是佼佼者。新出口退稅政策規定,從2004年1月1日起,小麥粉出口退稅率由5%調高為13%。該企業的會計薛朝虹對筆者說:“出口退稅率提高對我們來說是有利的,但可惜的是我們年出口量太少,享受的優惠不多。以今年為例,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們企業按原5%的退稅率計算的出口退稅額是 16272元,按新13%的退稅率計算的出口退稅額是42308元。出口退稅率調高,使企業全年利潤增加了26036元。”
她說:“盡管從眼前看,企業利潤提高的數額不是很大,但這么利好的稅收政策,肯定會對企業將來擴大出口規模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說是為企業發展增加了后勁。明年我們會充分利用這項稅收政策來促進企業經營實現多元化,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退稅率調低的企業要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嘉華建材福建有限公司是馬來西亞在華獨資企業。在嘉華公司,筆者見到了馬來西亞籍華人方文輝總經理,他說,嘉華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木制品,即藝術門、模壓門、面板等,原材料全部依靠進口,是典型的來料加工并出口的企業。以其中的鋪墻板這種產品為例,按照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從2004年1月1日起,這種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降為0%,而這類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出口額正蒸蒸日上。公司目前的訂單不少,僅2004年的銷售額就將達1000多萬元,預計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公司的直接影響非常大。
對新稅收政策的理解以及企業的應對措施,方文輝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說:“我們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穩定有著充足的信心,不會因為出口退稅政策做了局部調整而影響我們在中國投資的決心。相反,我們會順應政策的引導,加大科研投入,想辦法將企業從加工半成品逐漸向產成品方向轉移,這樣我們就會繼續享受出口退稅政策。同時,我們還會采用國內采購等辦法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以緩解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影響。”
面對汽油出口退稅率下調2個百分點,柴油退稅率下調至0%,11月5日,福建某大型煉化公司財務負責人蔡女士向筆者透露了日前該公司提出的三條應對措施:一是促使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貿易,特別是通過“走出去”,在境外設立直銷點,同時開展境外帶料加工業務,并合理利用原產地規則,規避出口限制措施,充分利用各種“貿易協定”中規定的貿易區域成員國境內生產的產品享有免稅、免配額的優惠政策,拓展國外市場,延伸產品價值鏈,增加利潤環節,減少貿易風險。二是調整產品結構,爭取及時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設備升級、更新換代和技術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產品技術含量,走品牌經營的路子,適量提高高品質產品的出口價格。從低價競爭轉向產品差別化競爭,保持較高的噸油銷售收入。三是盡可能挖掘內部空間,加強會計核算,通過對投資回報率、折舊成本、產品銷售量、現金流量、回報年限等項目的計算,降低生產成本,盡量多接高品質產品的訂單,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外貿企業理智分析,抓住機遇
福建某外貿企業是一家大型國有外貿企業,主營各式梭織、針織服裝、家用紡織品、毛衫等,同時兼營輕工、化工、土畜產等,其產品銷往世界五大洲。這次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后,這家外貿企業所經營的服裝、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7%下調至13%,其他商品由15%下調到13%,平均下調約3個百分點。
該企業一位負責人坦言,出口退稅率下調,自然擠占了企業利潤空間。雖然如此,她仍表示:“這次出口退稅機制改革是國家的一項大政策。客觀地說,這項新政策出臺趕在了廣交會之前公布,有利于企業有充足的時間調整出口貨物的報價。”
她說:“退稅率下調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我們應當積極、理性地看待這次調整。而且,出口退稅新政策對企業來說,雖然沖擊比較大,但從長遠來說是利大于弊。在新政策下,退稅周期從兩年縮為新退稅不欠,退稅指標不再遙遙無期,而且我們企業歷年陳欠退稅3億多元即將兌現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將緩解出口企業的資金緊張的矛盾,增強企業活力。”
“服裝行業曾經受過國家政策鼓勵,我們企業的退稅率也曾由原來的9%上調到17%。2002年以前,國家還對外貿出口商品采取補貼政策,這給企業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這幾年企業得到長足發展,企業現擁有總資產10億元以上,凈資2億多元,在國內外市場具備較強的競爭能力。因此,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應對這次挑戰。”
“這次調整出口退稅率,實際上是促進外貿體制改革的一個外力。”該企業另一位負責人對筆者說。他說:“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外貿體制也應與國際接軌。上世紀90年代香港地區就已實行外貿代理制,即外貿企業轉為外貿事業。幾年前,浙江省的不少企業就先進行了由外貿國有企業轉為外貿股份制企業的轉型改制改革。看來這是一次實現轉制改制的機遇。據悉,目前福建省已有多家外貿企業在進行籌劃改制、轉制工作,我們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轉制工作。做到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不影響或少影響企業發展。”
上一篇:稅收籌劃具有超前性
下一篇:調高個稅費用扣除額是科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