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采購國產設備新辦法蘊含三大變化解析
“可退稅的設備范圍比過去放寬了,國家鼓勵外商采購國產設備的意圖非常明顯!”針對8月初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國稅發〔2006〕111號,以下簡稱“新辦法”),一些專家和外商投資企業給予了積極評價。
業內人士認為,新辦法根據國家吸引外商投資政策的變化,對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享受退稅的企業范圍、項目范圍和設備范圍進行了適當調整,同時進一步規范了稅務機關和企業辦理退稅的程序,鼓勵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的意圖非常明顯。但影響外商投資項目是使用國產設備還是進口設備的因素很多,新政策能否真正推動國產設備的生產和銷售,既需要內外資企業對政策的深入發掘和利用,更需要國產設備從根本上提高質量和使用性能。
政策調整打出組合拳
據有關人士介紹,1999年,國家稅務總局根據國務院鼓勵外商投資企業使用國產設備的決定,下發了《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國稅發〔1999〕171號),決定從當年9月1日起,給予外商投資企業采購的國產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的優惠。這項優惠使得外商投資企業投資項目采購進口設備或采購國產設備都不需要承擔增值稅稅負,平衡了雙方的增值稅稅負。而政策出臺前,外商投資企業采購進口設備基本上可以享受免征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而采購國產設備需要繳納增值稅。一般而言,進口設備的價格比同類國產設備的價格要高出許多,在增值稅稅負相當的前提下,國產設備比進口設備就具有了明顯的價格優勢,從而達到鼓勵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的作用。
國稅發〔1999〕171號文件實施后的幾年中,國家有關政策發生了變化:2002年,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貿委、原外經貿部聯合發布了修訂后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第21號令),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此下發《關于調整出口貨物退稅率的補充通知》(財稅〔2003〕238號)和《關于出口貨物退(免)稅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財稅〔2004〕116號),規定2002年4月1日以后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須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才能退稅;2000年,《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發布;2004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又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作了修訂;從2004年7月開始,東北地區開始實施增值稅轉型,以及國家部委職能的調整等,這些變化要求對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政策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前不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于調整外商投資項目購買國產設備退稅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06〕61號),對外商投資項目購買國產設備退稅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財稅〔2006〕61號和日前出臺的國稅發〔2006〕111號一起,打出了一套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退稅政策調整組合拳。
對比新老政策 三大變化有寬有嚴
“對比新老政策,有三大明顯變化!”具有多年稅務工作經歷的納稅籌劃專家莊粉榮對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
第一,享受退稅的企業范圍縮小。
老政策(財稅〔2006〕61號、國稅發〔2006〕111號下發前的政策)規定,外商投資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只要外國投資者已投入的資本金達到企業投資各方已到位資本金的25%以上,即可成為退稅主體,對企業從事的業務性質沒有限制。而且外商投資企業小規模納稅人也可辦理退稅。
新政策則規定,只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外商投資企業和從事交通運輸、開發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從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生產的中外合作企業才能申請退稅。將從事上述業務以外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小規模納稅人排除在退稅范圍之外。此外,按規定應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的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采購的國產設備不實行增值稅退稅政策。也就是說,東北地區已經實行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政策的外商投資企業,也被排除在退稅范圍之外。
第二,享受退稅的項目范圍采用新的判定標準。
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辦理退稅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投資項目屬于可享受退稅的項目范圍。對項目范圍的判定標準發生了幾次變化:國稅發〔1999〕171號規定的標準是《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類和限制乙類)以及《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2年4月1日以后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項目范圍判定標準是經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2〕第21號令)中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新政策明確規定,屬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的外商投資項目所采購的國產設備享受增值稅退稅政策。調整鼓勵類外資目錄時,項目采購國產設備實行退稅政策以項目核準時施行的鼓勵類外資目錄為準。
第三,享受退稅設備的范圍得到放寬。
老政策規定,享受退稅的設備,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必須以貨幣購進的未使用過的國產設備,不包括投資方的實物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二是必須在稅務機關核定退稅投資總額內且在1999年9月1日以后購進的國產設備。國產設備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的設備。同時規定,對被列入國務院《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和《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在國內采購的設備,不能享受退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新政策規定,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在國內采購的國產設備,凡屬于《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不實行退稅政策。國家調整不予免稅目錄時,設備是否屬于不予免稅目錄范圍以購進國產設備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時施行的不予免稅目錄為準。國產設備是指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采購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作為固定資產管理的設備,包括按照購貨合同隨設備購進的配套件、備件等。
比較新老規定,不同之處在于新政策取消了設備屬于《國內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不予退稅的規定;取消了老政策中“購貨合同中列明的隨設備購進的部分塑料件、橡膠件、陶瓷件及石化項目用的管材等”的限制,只要是按照購貨合同隨設備購進的配套件、備件等也可以辦理退稅。此外,新政策還規定,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中的工程項目,若外商投資企業以包工包料方式委托其他企業承建,外商投資企業可與承建企業簽訂委托購買國產設備協議,其委托由承建企業采購的國產設備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交由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申請辦理退稅,從而填補了委托承建工程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的政策空白。
中瑞華恒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專家管強指出,除了上述明顯變化外,新辦法還隱含了幾個不易察覺的變化,值得引起重視。首先,國稅發〔1999〕171號文件規定可以享受退稅政策的主體只能是作為法人實體的外商投資企業,對于不構成法人的中外合作項目不能享受該政策。新辦法則通過文件名稱和文件第三條明確了可以享受退稅的主體不僅僅是構成法人的外資企業,還包括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的中外合作油氣田項目。其次,國稅發〔1999〕171號文件規定,可以享受退稅的設備必須是以貨幣購進的未使用過的國產設備,不包括投資方的實物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也就是說,必須是外資企業采購的新設備。新辦法則僅規定設備必須是在境內生產的國產設備,但并未規定必須是未使用過的。那么,外資企業鼓勵類項目所采購的使用過的舊國產設備,如果繳納了增值稅,按照新辦法應當也是可以享受退稅的。第三,國稅發〔1999〕171號文件規定,可以享受退稅的國產設備必須是在核定退稅投資總額內采購的,超過限額采購的國產設備不享受退稅待遇。新辦法則沒有出現“核定退稅投資總額”方面的規定。
其他專家認為,對于上述第二、第三個問題,新辦法規定不是很明確,與國稅發〔1999〕171號文件的規定有很大出入,實際執行中可能會產生理解混亂,期待有關部門作進一步的明確。
管理規范程序有變
《外商投資項目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與老辦法國稅發〔1999〕171號文件相比,明顯多了國家發改委這個發文機構。今后,發改委在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辦理退稅中,將履行出具項目確認書和辦理設備清單的職能,而這項目確認書和設備清單是企業辦理退稅的前提條件。
新辦法規定,投資總額3000萬美元及以上的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出具項目確認書;投資總額3000萬美元以下的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由省級發改委出具項目確認書。
“今后辦理退稅的管理將更加規范,企業應重視辦理退稅程序的變化?!苯K省海安縣國稅局外稅分局局長王欣說。王欣介紹,新辦法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辦理相關涉稅事宜分為兩部分,一是退稅備案登記,二是退稅申請,并明確備案登記是退稅的前提條件。新辦法明確了兩部分的操作程序。在辦理退稅備案登記時,企業必須提供發改委出具的項目確認書,以及其他相應的資料,確認企業采購的國產設備和所投資的項目符合國家外商投資產業政策;在辦理退稅申請階段,要求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必須自開票之日起30日內經過征稅機關的認證,同時要在開票之日起90天內提出退稅申請。
就稅務部門而言,新辦法將采購國產設備的管理分為三部分:一是備案登記管理,備案登記的目的是確認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項目;二是退稅審批管理,主要是確認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依據發改委的項目確認書,對企業購進的相關設備進行核對,對企業采購設備所取得的發票的真實性進行審核,尤其是對增值稅專用發票,強調一定要經過認證,并經防偽稅控網上稽核無誤后方可審批退稅;三是退稅監管,監管的主要手段是建立監管臺賬,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的項目確認書、設備清單、設備名稱、數量、金額進行詳細登記,明確監管期為5年。
“新辦法簡化了申請資料,方便了企業辦理退稅。但是,辦理退稅程序有了新要求,明確企業在取得發改委出具的項目確認書后30日內,向稅務機關申請辦理國產設備的退稅備案登記,90天內提出退稅申請,以前并無辦理退稅的時間限制。另外,我公司現在要重新向發改委辦理項目確認書,手續上還沒有簡化?!焙0裁纴啛犭娪邢薰矩攧肇撠熑送壳僬f。
據涂琴介紹,海安美亞熱電有限公司是外商獨資企業,注冊資本1192萬美元。一期工程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裝機容量為3臺75t/h循環流化床鍋爐、2臺15MW抽凝式汽輪機和18MW發電機,年發電能力1.80億千瓦時,年供汽能力70萬噸。今年1月~7月實現銷售5543.86萬元,入庫增值稅3766.92萬元。該公司自2002年始建以來,共采購國產設備9067.3萬元,占所有設備的93.4%,已退稅9批共884萬元,待退稅383萬元。“新辦法明確外商投資企業以其分公司(分廠)的名義采購的自用國產設備,由該分公司(分廠)向所在地主管退稅機關申請辦理退稅,可能有利于一些企業盡快獲得退稅。”涂琴認為。
統籌安排獲取更大優惠
新政策發布后,納稅籌劃專家指出,企業需要根據新的變化,統籌安排采購國產設備有關事宜才能獲取更大優惠。
納稅籌劃專家莊粉榮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結合政策的變化,為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支了以下三招:
第一招:由于新政策限定了可退稅的企業范圍,企業應注意納稅人身份和業務的籌劃。對于貨物生產和銷售企業來說,在購買國產設備之前,需要申請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否則就難以獲得有關稅收優惠;而對于“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事開發普通住宅的外商投資企業”來說,則需要將開發項目進行分別核算,即將普通住宅業務與其他業務區分開來。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對有關業務分別核算存在操作上的風險,一旦被稅務機關認為有關業務劃分不清,就可能不得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因此,比較安全的做法是,以項目為單位成立獨立核算的公司,從而使從事普通住宅開發業務的公司享受稅收優惠。
第二招:分公司享受稅收優惠需要事前籌劃。新政策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以其分公司(分廠)的名義采購的自用國產設備,由該分公司(分廠)向所在地主管退稅機關申請辦理退稅。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事先明確該設備是總公司使用還是分公司使用,然后按使用主體辦理項目確認書,在項目按規定核準并在采購國產設備清單確定以后,由項目業主單位在項目核準后1個月內按程序向省級發展改革委提出申請。否則就可能導致辦理退稅困難,特別是對于總公司與分公司異地經營的,還可能無法享受有關稅收優惠。
第三招:新政策中可退稅的設備范圍有了明顯變化,因此企業在采購中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采購主要設備時,應當充分考慮配套件和備件的采購,因為只有在《項目確認書》中確定的設備和配件才能夠享受退稅優惠。有人認為,以后采購配件和備件同樣也可以抵扣增值稅。的確,不屬于固定資產的修理用備件等是可以抵扣增值稅的,也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但是卻不能享受購買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的優惠,兩者的優惠力度是不同的。二是對于外包項目,應當簽訂規范的委托合同,使采購符合委托代購要件。如果不構成委托代購,則無法享受退稅優惠。
納稅籌劃專家宋洪祥認為,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能夠享受增值稅退稅優惠的,同時大多可以享受抵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即購買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購置設備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因此,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實際上可以享受到兩項優惠。因為投資抵免需要有新增的企業所得稅,同時有時間限制,一般是5年,所以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前,需要統籌考慮抵免企業所得稅的問題,在可能的情況下根據測算的新增的企業所得稅數額,合理確定采購國產設備的時間和數額,以用足稅收優惠。
還有的專家則指出,目前外商投資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形成了不少企業集團?,F實中有些外商投資項目的設備采購就發生在企業集團的不同企業之間,或者是發生在存在關聯關系的外商投資企業之間,目前對這種采購辦理退稅并沒有特別限制。關聯企業間的采購常常通過轉讓定價以謀取集團的最大利益,包括稅收利益。專家提醒,企業在進行這種操作時,必須注意不要構成惡意避稅,否則會引來稅務機關的反避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