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證實資產發生了減損、銷售退回、已確定獲得或支付的賠償等資產負債表日后調整事項在具體會計處理時,應關注《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與其他企業會計準則的聯系。
一、與《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聯系
假設某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20日編制完成的2000年度財務報告已經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董事會于2001年3月20日批準報出財務報告。如果股份有限公司在2001年3月20日前發現2000年度內的會計差錯,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處理;如果是在2001年3月20日后發現2000年度內的重大會計差錯,則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處理。因此,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是判斷運用具體企業會計準則的關鍵時點。
無論依據上述哪一個具體企業會計準則,以前年度涉及損益且需要調整賬務的會計差錯均在發現年度進行賬務調整。進行賬務調整時,應按照下列程序處理:①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所有對以前年度利潤總額的調整事項,調增利潤總額的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減利潤總額的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②根據調整增、減的利潤總額,在不違背稅收法規的前提下,仍舊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由此產生的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調增利潤總額的,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調減利潤總額的,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③將前述兩項調整后增加、減少的以前年度凈利潤從"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全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④根據調整增、減的凈利潤,相應調整以前年度已經少計、多計的盈余公積。補計盈余公積時,借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記"盈余公積";沖減多計盈余公積時,借記"盈余公積",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賬務調整結束后,應分別依據不同的企業會計具體準則調整報表。對2001年3月20日前發現2000年度內的會計差錯,由于2000年度財務報告尚未對外公告,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調整2000年度財務報告的相關項目;對2001年3月20日后發現以前年度內的重大會計差錯,則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在編制2001年度財務報告時調整資產負債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相關項目的上年實際數。
二、與《企業會計準則--收入》的聯系
股份有限公司已經確認的商品銷售,可能由于商品的質量、規格、品種等方面的問題未能與購貨方達成一致意見而發生銷售退回的情況。當發生銷售退回時,無論退回的時點在2001年3月20日之前還是之后,都應該將已經確認的收入、成本以及相關的應收款項、庫存商品等沖銷。如果購貨方同時退回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發票聯和稅款抵扣聯,還應沖銷已經確認的銷項稅額。在具體編制會計分錄時,對2001年3月20日前發生的銷售退回,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在銷售退回當月沖銷2000年末前已經確認的收入、成本及相關項目,并調整2000年度財務報告的相關項目;對2001年3月20日后發生的銷售退回,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收入》的規定,在銷售退回當月直接通過"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沖銷以前年度已經確認的收入、成本及相關項目,直接體現在銷售退回當月的月度會計報表中,從而體現在2001年度的會計報表中。
三、與《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的聯系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在股份有限公司編制2000年度財務報告時,由未決訴訟所引起的截止2000年12月31日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較大影響的或有負債,一般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相反,由未決訴訟所引起的或有資產一般不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但如果有足夠的證據證實上述或有負債、或有資產在截止2000年12月31日時已經符合負債、資產的定義,則應將其通過賬務處理確認為負債或資產,同時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上述截止2000年12月31日的或有負債及或有資產,如果在2001年3月20日之前獲得足夠的證據證實已確定支付或獲得的賠償,應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處理。與《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相同的是通過賬務處理將其確認為負債或資產,同時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不同的是如果涉及損益調整,需要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賬務處理,并相應調整2000年度財務報告;而《企業會計準則"或有事項》截止于2000年12月31日,賬務調整應通過"營業外支出"等當期損益類科目,直接體現在2000年度財務報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