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1日,法國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會計財務總監Philippe Dan-jou在第十六屆世界會計師大會上透露,歐盟已決定在2005年前全面統一其15個成員國的金融市場,各國政府決定實施《金融服務行動計劃》,其中包括提高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可比性等重要措施。為此,歐盟決定最近頒布一項重要法例《2005年應用國際會計準則之規章》。這是歐盟在統一共同體會計制度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國際會計準則推廣應用一大進步。
一、歐盟應用國際會計準則的背景
歐洲共同體是由歐洲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和政治團體。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共同體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治的逐步接近,使共同體內部經濟均衡增長。為了使企業的股東、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通過共同體得到投資保障和鼓勵資本流動,這就需要共同體內部有關公司受統一法律和稅收的支配以及有相似的財務信息。這種經濟上的聯合必然要求會計上的協調;經濟一體化努力勢必要求會計的協調化直至一體化。在歐盟成立之初,各成員國的會計不僅分屬幾種不同類型的會計模式,且各國的會計制度又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協調歐盟內部各成員國會計制度,歐盟委員會1980年公布第4號指令:《共同體內部公司財務報告的基本問題》,1982年1月開始生效。其內容是:(1)確定財務報告的目的是顯示最近時間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正確和公允。(2)表述了一致性、持續經營、謹慎性和權責發生制的原則。(3)年度財務報告的格式和內容。(4)企業與有關外界(股東與潛在投資者)之間的關系。第4號指令對于歐共體企業財務報告制度的一致性作出了有效的改革嘗試,使多數成員國財務報告格式、計價程序發生了重大變化,也使得歐盟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逐步完善和統一起來。
2001年歐元的啟動在歐盟內部解決了一個難題——一體化的市場與各國會計制度不統一的矛盾。歐元的啟動意味著歐洲貨幣的單一化實現,統一的歐洲經濟政策,統一的歐洲資本市場已經形成,這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國際化的、業務面廣的咨詢中介機構,需要建立統一完善的國際會計準則,更需要建立執行這些準則的機制與架構。而歐盟會計指令的頒布與實施,使得成員國會計在協調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同時,歐盟會計指令具有法律的強制性,這一點也將保證所制定的會計準則在歐洲大陸執行。
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計劃方案中,歐盟也非常重視與美國會計機構的協調,2001年10月29日,美歐會計監管部門就統一會計準則達成協議:在2003年前確認主要分歧,在2005年前消除這些分歧,建立統一的會計準則。這對于國際投資者無疑是佳音。從而也揭開了歐盟各成員國采用統一國際會計準則的序幕。
二、應用國際會計準則對歐盟的影響
1.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對歐盟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歐盟已經為其今后十年的發展制定了遠大的目標規劃:成為世界上最有競爭力和最有活力的知識經濟組織,并能夠實現高就業率和高凝聚力的可持續經濟發展。這個目標的實現要求歐盟必須有一個總體戰略,歐盟必須有一個最寬廣的引進外來投資資本的渠道。這反過來也要求歐盟內部金融服務(包括培育一體化的金融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更加具有可比性。一體化的泛歐金融和資本市場將對歐盟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這將使得歐盟企業能夠以更低的資本成本進入一個更寬廣、流動性更強的資本市場中,并為歐盟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高的投資凈回報率。同時,這對于歐盟的宏觀經濟方面的利益也是非常明顯和重要的。投資的增加也意味著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一個更加寬廣的、開放的、流動的資本市場對于發展歐洲的商業貿易和培育有活力的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這將為歐盟創造出一個公平、清晰的資本市場。
盡管有經濟利益的驅動,目前歐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一體化市場所需要的基本制度框架。但一個寬廣的、開放的、流動的歐洲債券市場已經形成了。2001年第一季度所發行的歐元債券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元債券。這更加清楚地表明了相對簡單的債券融資工具使得不同種類的債券在歐盟的不同債券發行商和投資者之間實現流通,從而培育出一個更加寬廣的資本跨國交易市場。然而權益資本市場相對復雜得多,在歐洲這個市場仍然是零碎的。除了英國之外,其他各國對權益資本的計價仍然有分歧,股票市場的需求不大,計價偏低。從歐盟權益資本較高的融資成本和較低的發行量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所有這些因素都反映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歐洲公司將繼續依賴于債務融資方式。
為了加速歐洲內部金融服務市場,包括一體化的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歐洲聯盟委員會作出決定,歐盟企業應當采用同一種簡單的財務報告框架。在規范市場上交易上市的所有債務證券和權益證券,都必須根據國際會計準則(IAS)編制統一固定的賬戶格式。
2.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對歐盟企業財務報告制度的影響。歐共體各成員國之間的會計環境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已成為歐共體經濟一體化和會計地區協調的重大障礙。由于共同體內部各成員國會計的差別給各國經濟交流形成了障礙,提高公司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已成為各成員國的共同呼聲。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意味著共同體在本地區會計標準協調方面取得了成功。通過國際會計準則使會計標準協調的問題具有法律的強制性,這是成功的法律保證。國際會計準則的使用將對企業的財務報告形式產生以下方面的影響:(1)財務制度和財務分析工具;(2)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和內部控制;(3)業績報酬;(4)稅收計劃;(5)估價模式;(6)關鍵業績指標;(7)投資者關系。在新的會計制度下,公允價值計量是相關性最好的;而歷史成本、應計原則和實現原則,其相關性就比較差。
三、歐盟應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前景和挑戰
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對歐盟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統一意義重大。同時,高級經理們必須認識到國際會計準則的使用將對他們的商業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而沒有深謀遠慮的企業家肯定會使其經營的公司處于競爭劣勢地位。采用國際會計準則不是關于選用不同的會計政策的問題,而是采用一套完全不同的業績衡量和市場信息溝通的制度。它也將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比如,要求公司提供分部報告和在財務績效評估時需要使用公允價值。
雖然改變會計準則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策略,但是它確實改變了企業經營和績效評估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企業需要作出的會計記錄,這對于歐洲企業將是一個巨大的改變。許多企業也發現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對于投資者之間的關系也有非常大的影響。透明度的增加將使企業向市場披露更多的信息,所以企業也必須重新考慮衡量業績及將其向市場投資者傳遞信息的方法。同時,企業管理者應當準備考慮國際會計準則可能對企業目前面臨的商業模式的影響。據預測,這不但會引起企業內部的變革,同時也將引起投資者和市場對企業的看法和預測的變化。管理者必須能保證商業策略和市場預測的一致性,但是他們也有機會對他們的內部報告作出重新檢查和設置,以確保財務報告符合新的會計制度模式。
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將形成統一的歐洲經濟政策和統一的歐洲資本市場,這就必然需要更多的國際化的、業務面廣的咨詢中介機構,需要建立統一完善的國際會計準則,更需要建立執行這些準則的機制與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