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79年開始在大中型企業試行會計電算化以來,會計軟件的發展已走過了二十年的歷程。特別是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會計軟件的開發和應用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其中會計軟件平臺的發展功不可沒。了解會計軟件平臺的發展有助于我們對會計軟件發展及其趨勢的了解和把握,從而有助于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
會計軟件平臺的設置與會計軟件的設計思想一樣,是決定會計電算化系統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發展空間和生存周期,所以必須加以關注。
所謂會計軟件平臺,是指位于信息系統底層的各種軟硬件和開發工具的綜合,它是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的基礎和環境。按功能劃分,會計軟件平臺可分為五層,即硬件層、操作系統層、高級語言層、數據庫管理層和開發工具層。下面就各層的發展作一回顧。
硬件層即計算機、服務器、網絡、接口、外設和專用設備等。它的發展可用“神速”兩字來形容:電腦的核心部件CPU已經由八十年代的8088發展到今天的686、奔騰Ⅲ;主板的總線結構由ESA總線發展到PCI總線,由單CPU到多CPU,由人工跳線到自動跳線;內存條由每條1兆發展到每條幾十兆,并出現72線和168線混用的趨勢;從外部設備看,軟驅已由1.44兆發展到120兆,光驅已達到24倍速;服務器也由過去的面向數據庫的文件服務器向面向應用系統的、既可作分時處理又可作實時處理的客戶機/服務器發展;網絡的應用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等等。總之,硬件的發展十分迅速,它為其它各層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操作系統層是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統資源,方便用戶使用計算機的程序的集合,有DOS、Windows、Unix、Netware等。我國會計軟件的操作系統已由過去的DOS發展到今天的Windows。1997年,通過財政部評審的十幾個會計軟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Windows開發的,而且1997年基于Windows的會計軟件贏得了70%的市場份額,1998年已達80%之多。
高級語言層即用于支持應用軟件開發的高級語言,如C語言,高級語言可單獨使用,也可與數據庫聯用。我國會計軟件的開發有三種模式:(1)單獨使用高級語言,如單獨用C語言開發會計軟件;(2)高級語言與數據庫聯用,如僅用C語言開發會計軟件所需要的、而數據庫不支持的圖形、圖象、通訊和聲音的處理等問題,其余的由數據庫完成;(3)單獨使用數據庫,如單獨使用FOX系統開發會計軟件。過去由于我國的會計軟件主要用于微機、單用戶狀態,其開發模式是以第三種即單獨使用數據庫為主,而現在會計軟件要適應多用戶、網絡化、多媒體的要求,數據庫不支持圖形、圖象、通訊和聲音的處理等問題就顯得重要起來,所以開發模式要向第二種模式即高級語言與數據庫聯用模式發展。
數據庫管理層即為會計軟件配備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會計軟件最基本的功能是對各種信息進行增、刪、改、查、統計、分析等管理,并確保信息的安全、可靠和完整。它是會計軟件平臺中最為重要的部分。我國會計軟件開發過程所使用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有:適用于微機的dBASE系統,如Foxbase、Foxpro和Clipper等;大型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Sybase、Oracle和Informix;介于兩者之間的Eccesst等。在過去,會計軟件主要適用于單用戶,且功能簡單,數據量小,所以會計軟件大多選用dBASE系列如Foxbase、Foxpro等。而現在網絡的使用和企業管理信息化的趨勢使得會計軟件功能增強,所處理的信息量增大,使用和訪問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用戶數增多,dBASE系列已很難適應這些新情況,許多商品化會計軟件如安易已采用大型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采用大型分布式數據庫管理系統將成為今后會計軟件的主流。
開發工具層即在上述層次的基礎上,支持會計軟件開發、運行、維護、移植、管理的綜合性程序系統。開發工具有通用型和專用型之分:通用型開發工具獨立于網絡和數據庫系統,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圖形界面,目前我國會計軟件開發中常用的通用型開發工具有Power-Builder、VisualBasic、CASE(計算機輔助系統環境)等;專用型開發工具往往是基于某種特定環境、面向特定用戶需求的開發工具,因而更易使用。我國對會計系統開發工具的研究仍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