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01年國內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財務軟件仍可謂一支獨秀,占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而國內那些紛紛宣布已由財務軟件提供商成功轉型為企業管理軟件提供商的企業老總們,應該也要承認財務軟件的銷售收入依然是舉足輕重的。近年來ERP、CRM等紛紛登場確讓人們眼前一亮,但有心人很快會發現,企業管理軟件所規范的是動態的、多變的企業經營業務活動,是隨著行業、技術、市場、政策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所謂“通用”的ERP、CRM解決方案不可能一直通用。對于軟件開發商而言,如果軟件開發缺少通用化和標準化,其各方面的投入成本是較高的,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管理軟件市場取得規模效益是不易的,而“短平快”的財務軟件卻不然,所以任憑國外管理軟件大鱷們在ERP上風光無限,我們國內的財務軟件提供商們依然可以賺得個盆豐缽盈。
“算帳”工作是任何企業都不敢掉以輕心的,國家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中也強調要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目前國內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普遍采用了計算機輔助手段,用友、金碟、安易等一批軟件提供商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早期的財務管理軟件,其功能主要體現在會計核算方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會計電算化,它為規范企業會計核算行為、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及會計數據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利用,將會計信息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有機聯系起來,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經營與財務狀況及變化趨勢,有效進行企業經營業務的控制和評價,已成為當前企業重視的熱點問題。而在這方面,基于會計核算和傳統財務分析理論開發的財務管理軟件目前已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經濟日報》在2002年3月26日對石家莊制藥集團信息化工作的報道中寫到:“在軟件的運行中發現了一些缺陷,如軟件只能提供一些基礎性的數據,而缺乏必要的分析功能。在財務電算化軟件方面對數據的財務分析功能更是欠缺,不能為領導提供必要的決策依據。”
另一方面,利用財務數據并不只是企業內部的事,與企業利益相關者,小到股民,大到行業主管政府、財政稅務機關、銀行信貸部門、證券投資機構等都會對企業的財務數據表示關注,或收集、或使用、或分析、或監控。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財務分析,掌握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現狀,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目前已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國家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效績評價系統,就是利用企業財務數據指標進行國有企業評價的一次有益實踐。
目前國內財務軟件所提供的財務分析與決策支持功能,只是將一些傳統財務比率指標的計算結果用圖表形式反映出來。這種方式好比人體溫度計,往往揭示了問題的存在,卻不能說明問題之所在,具體的分析還需要客戶自己完成。然而,對于大多數沒有專業財務知識的人來說,要看懂財務報表數據并能有效分析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專業財務人士,面對繁復財務數據的指標計算與分析,同樣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以經營者的視角,將財務數據和企業的經營活動統籌分析,利用現代計算機手段建立分析模型與算法,在會計電算化基礎上推出具有“財務分析+決策支持”功能的高端財務軟件,將是國內傳統財務管理軟件提供商們新的產品賣點。
如果財務軟件企業的老總們眼光再放遠一點,在國內股票市場,長期以來充斥的是技術分析類軟件,真正意義上的基本面分析的軟件寥若晨星。隨著股票市場各類制度的日趨健全,機構投資者的增多,看重上市企業發展潛力、營運能力,全面了解企業基本面并依此作為主要依據進行投資的理念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重視,追求長期和穩定投資回報而非投機暴利將成為股市投資的主流,這也給具有“分析+監控”基本面分析功能的財務軟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目前國內財務軟件在分析與監控功能方面的缺失,使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相關性無法得到應有評判,上市公司造假案一再重演,一篇600字內參竟戲劇性地斷送了一上市公司的前途,這對同樣是與財務數據打交道、采用現代計算機手段的財務管理軟件提供商們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財務管理軟件的想像空間不可謂不多。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對國內一些傳統財務管理軟件提供商來講,與其動輒上千百萬元投入面面俱到的ERP產品研發,專注于財務管理軟件高端深入產品研發的投入產出比哪個會更高些?這里要提到2001年美國營銷學會評選有史以來對美國商業成功影響最大的觀念,是特勞特與里斯創造的“定位”理論。它的核心思想是“區隔市場、焦點經營”:任何一個品牌不管是產品、服務還是企業,都必須在目標受眾的心智中占據一個特定的位置,形成有別于競爭者的價值,并維持好自己的經營焦點。以往人們更愿意相信“好產品終有出頭之日”、“努力終有回報”,“品牌延伸推出新產品更被人們所信賴”,結果呢,施樂公司因品牌延伸介入電腦辦公系統,浪費數十億美元不說,將最有前途的激光打印機市場拱手讓給了惠普和日本公司。類似例子還有許多。
放眼世界的成功企業,其品牌已不斷趨于單純化,無不在消費者心中占有一個有別于競爭者的定位。反觀國內企業管理軟件市場,談到ERP軟件,人們肯定會想到SAP、ORACAL,而談到財務管理軟件,非用友、金碟莫屬。而目前國內軟件企業的發展思路,從“定位”來講,不得不令人有些疑慮。據統計,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800萬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構成企業管理軟件市場的潛在主力軍。面對中小企業計算機管理水平多停留在事務級的現實,是鐘情于大而全小而全ERP軟件的研發,還是專注于財務管理軟件的實用與深入,我們軟件企業的老總們要有個好的“定位”,而不是“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