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將財務報告放在互聯網上進行發布的公司已日益增多,與傳統的通訊方式所提供的紙質報告相比,互聯網上財務信息時效性強、信息量大、發布面廣、成本降低、披露規范、信息更透明、公開。現代網絡技術正在改寫傳統的信息交換方式和時間。在互聯網上披露財務報告順應了全球網絡化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財務報告元紙化的時代即將來臨,注冊會計師應著只極應對這一新課題。本文擬對互聯網上財務報告的優點、存在的問題及注冊會計師應考慮的事項加以介紹,以引起有關人士對此問題的重視。
一、網上財務報告的優點
(一)時效性強,信息量大
與傳統紙質報告的信息交換方式相比,網上財務報告形成與使用的時間間隔在縮短,網上信息可讓更廣泛的讀者接觸。網站的開通,意味著提供的信息可以及時發布與更新。相比之下,紙質財務報告的產生需要一定時間并具有較短的生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和上網人數的急劇增長,互聯網已經成為投資者獲取市場信息的一條快捷通道。如果公司能在指定的國際互聯網站及自己公司的網站上及時披露季度財務報表,取消傳統的紙質財務報告的排版、印刷、出版、分發等環節,可以極大地提高信息的時效性,利于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及時掌握商機,作出決策。公司通過在網上發布財務報表,也可與客戶保持更為密切的聯系,并把服務與支持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發布面廣,成本降低
公司將財務報告從網站上發布給布需求的人士,地域限制不復存在,并可擴大信息發布面,有效增進交流量和業務發展,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宣傳推介企業形象,利于適應投資者結構變化的需要。由于網民多為年輕人及學生,亦可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1999年11月香港推出的創業板新市場,己規定上市公司毋須在報章刊登公告,只需在創業板網址上刊登公告即可。大型公司在網上發布財務信息可以從實質上降低紙質財務報告的成本。那些印刷精美、圖文并茂的紙質財務報告印多了確實造成浪費,印少了又不夠用,而網上財務報告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則,降低成本,減少管理費用。
(三)規范披露,減少失真
我國證券市場成立時間不長,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不是很高,業績預測偏差大、信息披露與市場表現不對稱,甚至利用業績披露上的時間差謀取非利益,對投資者造成極大的侵害。在網上發布財務報告,縮短信息露時間,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察看,可做到信息共享,增加透明度,將公司置于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之下,有利于促進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有效遏制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減少對信息的壟斷、操縱,逐步消除由信息披露不及時和不對稱所造成的灰色現象。
二、網上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
(一)技術復雜,代價昂貴
公司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立、開通和維持網站外,還要及時更新網頁的內容,配備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對信息使用者而言,如果公司的網站技術先進,用戶去網上查詢、瀏覽財務信息,也需要相應的經驗和設備。目前我國互聯網主機較少,信息化水平與信息化能力較低,信息投資微乎其微,信息技術及裝備的研發、生產與應用水平低下,在網上發布財務信息,任重而道遠。
(二)信息安全,不容忽視
網站的安全問題至關重要。信息發布前,公司內部人員可能會出于利己的目的,對原始會計數據及系統程序進行非法篡改或泄密,造成信息失真;信息發布后,網絡黑客和競爭對手可能會非法修改或惡意篡改網上信息。特別是如果系統會遭到破壞,如硬件故障、軟件故障、非法操縱、計算機病毒等,使網絡系統陷人癱瘓,信息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公司要設立多層防護屏障的防火墻和人侵監測系統,以及自動恢復系統,防范電腦黑客的侵入,確保上市公司的年報在網上準確而及時地發布。
(三)開通網站,需要宣傳
公司在互聯網上建立了自己的站點以后,意味著通向世界的大門已經敞開。但做網站還需要大力宣傳,在互聯網的成長期,如果不對外宣傳,適應發展,將會被不斷發展的用戶口味和新的用戶群體所遺棄。
(四)信息量大,難以選擇
為廣大用戶準備詳細的財務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公司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決定何時提供何種信息,就象在超市購物一樣,讓用戶自行選擇所需要的信息種類、數量和質量。大部分網上的信息都是可以用HTML模式下載,其中有些財務信息是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有些則未經審計。未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信息顯然缺乏一定的可信度,據以作決策時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五)法規滯后,缺乏指南
網上披露的年報同樣要求上市公司對年報內容負責。年報在網上披露以后,任何對年報的改動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財務信息在網上披露的內容、范圍及程度等方面,還需要可操作的指南性文件。
三、注冊會計師應注意的事項
(一)注冊會計師的署名
注冊會計師應當確信,當他同意擔任一家公司的審計師時,其客戶在未經會計師事務所允許的情況下,不應將事務所的名稱和審計報告放入公司的網站中,以避免誤用財務信息而引起的不必要的訴訟。具體地,注冊會計師在決定是否允許其客戶使用事務所的名稱或審計報告時應考慮以下問題:
1.信息的安全。如果公司的網上信息缺乏安全保證,黑客可能會改變財務信息,這樣一來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仍會與誤導的信息相關聯。
2.署名的合法性。已署事務所名稱的財務報告或將要署名的財務報告,要清楚地區分子其他未署名的財務報告。這一點對網上財務報告較紙質財務報告更為重要。如果從網上下載財務報告,則頁碼也應相應準確地下載并與原紙質文件一致。如混淆了己審計信息和未審計信息,在使用信息作決策時,就會有一些風險:其一會引入錯誤,其二,紙質審計報告上的頁碼將不會與網站上的頁碼對應。注冊會計師應確信,防止和查找關鍵錯誤的內部控制是在正常運轉,并執行實質性測試以確信網站上的財務報告與紙質報告上的財務信息是相同的。
3.發布的信息已審計。注冊會計師還應注意這樣一個事實:超級鏈接使得用戶可從網址的一頁跳入另一頁。如果超級鏈接包括在已審的財務信息中,在相連主頁上的信息就可以有效的結合進入財務信息。對此,審計人員應確信,任何合并的信息實際上都已經過了審計。
(二)法規的指導性
財務報告的發布應有法規的具體規定。國外法規要求,法定會計報表在發布時,審計人員的審計報告也要一起發布。當其他報表發布時,公司應編制一份說明書指出其并非法定披露賬戶,有關會計期間的法定報表已經審計,并得到相應的批準。注冊會計師應確信,公司已按法規的要求在網站上適當的披露了財務報告。類似的法規也運用于法定財務報表摘要的出版。目前,已有幾個國家對互聯網上的財務報告的審計方面作出指南和指南草案。例如,澳大利亞審計指南強調,網站上的財務報告的編制和表述是管理部門的責任,并需要清楚區分已審計及未審計的財務信息。英國已發布的有關討論稿建議,上市公司網站中的財務信息應劃分為限定與非限定兩個部分。限定部分應包括注冊會計師已簽發的審計報告等信息,非限定部分應包括尚未審計的信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也已開始對網上財務報告進行研究和規范,包括對22個國家的660家公司網站的調查,并列出財務報表表述的推薦標準。雖然全部準則的出臺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作為審計人員要隨時保持關注,早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