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下載APP
及時接收最新考試資訊及
備考信息
引言
信息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手段。在過去二十年中,美國制造業吸取了一個重要教訓,即“當某一特定制造企業面臨轉折點時,若不采用信息技術含量高的制造技術,對企業的競爭性將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當年果斷采用柔性制造技術的日本制造業由于及時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同時具備新銳的營銷和財務計劃手段使企業的競爭性大大增強,從而把產品成功地打入國際市場。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整個制造業正處于一個轉折點,即面臨在供應鏈環境中采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使企業有能力做高度集成的決策以獲得競爭力。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能力做到自身高度集成,那么該企業在全面采用新技術方面將會受阻。同時一個企業能否在這一轉折時刻率先在供應鏈環境中運用ERP系統,將會影響該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實際地位。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電子商務正成為一種嶄新的商務手段。作為一個集成系統,ERP也正從現代制造管理系統的代表轉而支持電子商務的運作,并正在影響許多企業的日常運作和轉型。ERP是一種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主要用于促進供應鏈環境中企業內外的各種信息流動。供應鏈環境中主要組成包括把原材料轉變為成品并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中的各個企業群體。對供應鏈來說,ERP的價值在于使企業有可能優化隨材料價格,產品規格,生產能力,運輸參數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企業過程。ERP系統采用一種全新的企業活動形式——系統集成管理。在所謂“集成”的概念下,ERP系統把與企業活動有關的運作模式和系統功能與企業數據聯成一體。近年來,管理學界提出的一些新概念如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簡稱SCM),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簡稱CRM),并行工程,虛擬制造等的實施都需要有ERP這樣的系統。一般普遍認為ERP系統可給企業帶來競爭力,幫助企業實施戰略目標,使企業在21世紀不斷成長。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美國許多主要企業正以ERP系統取代原有管理信息系統。統計數據表明ERP系統已成為20世紀90年代信息產業最大單項投資之一。在那些主要跨國公司中大約60%左右已實施ERP系統。1997年用于ERP產品的投資為100億美元,比1996年投資增加40%.1998年ERP產品租用維護收入達170億美元。盡管近幾年全球經濟疲軟,ERP的全球銷售量仍在上升。根據2000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全球ERP市場以24.9%的速度擴大,預計在2004年達到730億美元。根據另一項統計,全球ERP信息服務市場2002年為254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6%.2005年全球ERP信息服務市場將達324億美元。如把ERP信息服務業進行分解,其中系統開發和集成、咨詢、軟件服務、外包管理和培訓分別占57%、15%、14%、10%和3%.從增長速度來看,其中軟件服務為最快為12%,其次為外包管理9.9%,系統開發和集成7%.按地區來看,全球ERP市場正從北美西歐(2000年占85%市場份額)轉向其他地區。2000~2005年中,增長最快的為日本和亞洲其他地區。前者為9.74%,后者為9.58%.其次為東歐(5.51%)和拉美(4.97%)。另一項統計表明2002年中國地區的ERP市場為2.8億美元,東南亞地區為3.1億美元,年增長率均為30%.目前大約60%的ERP市場為五家品牌所占領,它們是SAP,PEOPLESOFT,JD EDWARDS,ORACLE和BAAN.
不僅是制造業,許多不同門類的產業正在對ERP系統產生濃厚興趣。目前美國一些主要軟件公司也在相繼采納ERP系統。比如IBM和微軟公司已采用SAP R/3系統。IBM把原需數十天的報價時間縮短為僅幾分鐘。CHEVRON采用ERP系統后已將采購成本降低15%并可能進一步降低10%.AUTODESK已將其庫存降低至較低水平。此外由于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B2B和B2C的發展,ERP在中小型企業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因為整個企業的運行集成化的條件下,供應鏈管理或客戶關系管理等才能得到正常運行所需數據,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也開始實施ERP系統。
ERP系統及其主要模塊
20世紀60年代制造業為降低產品成本,產品標準化,優化批量和提倡大規模生產等成為重要手段。為精確估算產品物料用量,物料需求計劃系統(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簡稱MRP)誕生了。MRP系統可提供產品及其部件的有關物料數據包括物料清單數據。除了提供物料清單數據,MRP系統還包含一定程度的需求規劃功能。通過輸入產品的有關參數,MRP系統可把物料清單自動轉化為主生產計劃(MPS)。對系統輸入部件或物料的提前時間后,系統可給出有關工作單和采購單的詳細數據。如主生產計劃,庫存或生產狀況有所變動,系統會作相應調整,于是作業計劃,發貨期等會有相應改變。MRP要求企業運作在一定程度上變得集成化。
到了20世紀70年代市場更趨于客戶化或稱消費者導向,于是對產品的優質,產品多樣化和產品客戶化更為重視,同時企業信息技術的采用也到了一個新的階段。MRP系統得到進一步發展,可支持生產計劃和控制,于是制造資源計劃系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簡稱MRP II)誕生了。MRP II系統具備長期銷售預測能力從而可為主生產計劃提供有用數據。物料管理模塊采用以需求消費為基礎的規劃方法計算出有關需求數據,同時可兼顧庫存數據。在有關物料的計算結束后,能力管理模塊開始運作。于是主要包括生產準備時間的初步生產計劃被轉換成能力需求以與現有資源進行比較。經過運算,一個近似最優生產計劃產生了,然后通過生產調度算法對生產定單加以處理以得到更全面的生產計劃。MRP系統和MRP II系統的主要區別在于后者整合了物料規劃、工程管理、會計、采購和車間管理等,特別是具備了生產能力管理和調度子系統。MRP II系統可以說是第一個可用于從銷售直至車間管理的較全面的企業信息系統。然而MRP II系統在研制初期的設計思想比最后形成的系統還是要復雜得多,因此實際存在的不少錯綜復雜關系未能在系統中得到表現。進入80年代后MRP II系統進一步發展包括了產品開發和生產過程功能。這些新的功能分別被稱為計算器輔助設計,計算器輔助制造等。此后又發展為把企業生產和管理許多功能融為一體的計算器集成制造(CIM)。CIM的出現隨之帶來了先進的企業建模工具(Enterprise Modeling),企業過程開始可由專用的工具加以描述。
到了20世紀90年代,企業對贏利,產品多樣化,客戶滿意度,全面合理有效利用資源,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等不得不更為重視。這要求企業進一步整合企業內部的各種資源,于是把企業信息系統從制造這一塊更多地延伸出去從而包括財務、銷售、物流和人力資源等。在這種情況下,早期的ERP系統以CIM II的形式出現了。當時提出的目標是CIM II系統性能將超過MRP II,將整合供貨商系統,企業各部門系統,客戶系統以及技術設施如關系數據庫和客戶服務器。從系統組成來說,ERP系統是MRP和MRP II系統的延伸。它的主要目的是在供應鏈環境下通過整合企業內各功能部門比如生產制造、工程研發、物流、財務、會計、倉儲管理等更有效地實現企業運作,真正推出實時管理決策支持。目前ERP系統正從傳統的聯機事務處理系統轉而成為一種高度集成的企業信息系統。一個完整的ERP系統可為企業運轉提供所有功能,能把企業各功能部門無縫整合起來,從而為企業各管理層次提供決策支持。當然企業系統的整合本身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會對企業信息基礎建設產生很大影響,所以采納ERP系統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挑戰。ERP的實施需要企業所有成員和供應鏈中所有成員的投入,同時還要求軟件與企業本身運作過程的匹配。
ERP模塊一:高層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ERP系統的功能之一是如何把高層管理的決策傳遞到整個企業中去。同時ERP系統也應幫助企業高層管理就介決實際問題提供更好的解決辦法,并就他們所作的經營決策所產生的效應做出更好的預測。在這一方面,ERP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幾方面:
(1)企業戰略規劃。企業戰略規劃是任何企業長期成功運作的基礎,同時也是指導企業日常運作的根據。高層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可幫助高層管理制定企業戰略規劃;在營銷營銷方面,高層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可幫助高層管理人員開展客戶需求研究和市場研究;銷售和運作方面,該系統可幫助高層管理調整有關實際銷售、市場預測、生產能力和物料方面的決策,并迅速把這些決策傳達到整個企業中去;在財務方面,該系統可幫助高層管理就銷售和運作計劃與財務計劃和市場預測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
(2)決策支持。高層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可為高層管理提供戰略戰術決策用的工具。其中一個主要工具是仿真決策系統。這一系統主要用于預測管理決策對企業經營的效應。另一系統為預警系統,主要用于隨時跟蹤企業經營中一些重要指標觀察其是否超出警戒線。
(3)企業經營狀況檢測。高層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可用于支持企業經營水準連續性的改善。以往用于企業運行狀況檢驗的系統往往不具備此項功能。
(4)供應鏈管理整合。高層管理決策支持系統與供應鏈管理系統聯機,參與供應鏈管理。ERP模塊二:客戶系統企業系統與客戶系統聯機具有重要意義。客戶關系管理要求把所有與客戶有關的企業功能聯系起來。與客戶系統聯機的ERP子系統包括:
(1)銷售及預測系統。這一系統支持各種形式的銷售活動與ERP系統其他部分聯接,提供定量與定性兩種預測。
(2)定單產生及處理系統。這一系統以各種形式產生定單并處理各種形式的定單。
(3)報價和按時交貨系統。這一系統用于報價和提供交貨日期。一般情況下客戶系統與供貨商系統聯機,后者的系統可直接報價和給出交貨期。在較新的ERP系統中,一旦交貨期給出,發貨系統同時啟動,給出最優運輸方案。
(4)需求管理系統。鑒于需求不一定任何時候都能滿足,該系統用于對需求進行分析管理。
(5)發貨系統。合理的運輸鏈可提高服務質量,同時降低成本如減少庫存,物料和運輸方面的消耗。這一系統內還包括倉儲系統。
(6)現場服務系統。這一系統與許多其他系統聯接,如客戶系統、質量管理系統、物料計劃系統、庫存管理系統以及會計系統。
ERP模塊三:工程研發系統
傳統的MRP II系統與工程設計系統接口以交換物料清單和生產工作程序有關數據。但此種接口不夠成熟,所以關鍵信息無法反饋回工程設計系統。一般一項產品的大約90%的成本是在設計階段決定的,同時產品的特性和質量也是在這一階段決定的。一般認為工程研發系統和ERP的其他子系統聯機很重要。這一系統支持以下功能:
(1)設計過程。這一系統支持并行工程以及產品設計的七個階段,即產品初始概念、設計優化、市場潛力分析、樣品生產、產品市場投放、后續以及工程設計改進。
(2)產品的淘汰。
(3)產品數據管理(PDM)。在產品工程方面,產品數據管理系統與ERP系統可能會有重迭。這兩個系統與ERP其他子系統發生下述聯系:①與客戶系統聯接:這包括從客戶那里直接取得有關需求的信息;②與供貨商系統聯接:允許供貨商參與產品設計,便于向供貨商提供有關部件,并有利于為客戶提供最佳產品;③與企業各部門聯接:工程研發部門對企業各部門來說可以起到各種服務作用;④項目管理:工程研發部門與企業內部正在運作的項目自然有密切關系。工程研發部門與項目管理相聯接有實際意義。
ERP模塊四:制造系統
制造系統整合主要包括材料計劃、制造功能以及供應網絡的集成。雖然這一系統是MRP II系統和ERP系統傳統的重心所在,但這一系統內部的全面整合近幾年才剛剛開始。這一系統主要包括:
(1)物料與需求計劃。其中涉及主生產計劃(MPS),粗生產能力計劃(Rough-Cut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MRP),能力需求計劃(CRP)和庫存系統。
(2)制造執行系統(MES)。這一系統包括:①與MRP,CRP,成本會計系統,庫存系統和產品數據管理系統形成界面的計劃系統;②工序管理和生產過程控制系統;③工作站管理;④庫存管理;⑤物料管理;⑥數據收集;⑦例外情況管理。在ERP系統中采用MES系統,所有設備有可能共享數據。通過信息收集,管理和控制,制造過程可望得到改善,從而促進制造過程的可靠性和產品的高質量。
(3)準時作業系統(JIT)。ERP系統可同時支持JIT和看板運作,顯示實際生產和質量數據。
(4)高級規劃系統(APS)。目前APS系統正在取代以往的MPS/MRP/CRP/PAC系統。APS系統可與預測、客戶定單、采購、成本、運輸和車間系統聯機。一種更先進的APS系統叫做“供應鏈執行系統”,該系統可把制造商的系統與供貨商和客戶的系統相聯接。
(5)與供貨商系統的聯接。該系統的功能包括:①使采購與企業內部的其他功能相聯接;②與處于不同環境的供貨商以不同形式相聯接。
(6)質量管理系統。這一系統與現場維修服務系統和工程系統相聯接。
ERP模塊五:輔助系統
輔助系統與制造本身直接關系不大,但為企業運作所必需,其中包括會計和成本核算系統:這一系統是最早納入MRP系統并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MRP II的一部分。這一系統中包括應付、應收總賬、工資、固定資產和成本核算等子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環境,衛生和安全系統。
ERP系統的選擇和運行方面的考慮
雖然選擇一個新的ERP系統看來是并不困難,但要保證成功運行并不容易。為系統的成功運行,選擇ERP系統一般注意以下因素:
(1)企業戰略規劃。一般來說企業應在企業戰略規劃中明確規定ERP對企業應起的作用。企業有必要制訂一個起步高有前瞻性的遠景規劃,ERP系統必須支持企業的遠景規劃和未來的運作。在這一階段企業要評估在未來高度競爭環境下ERP系統應給企業帶來的效益。這是成功運行ERP的基礎。但許多企業卻忽視了這一點或并不給予高度重視。在企業戰略規劃基礎上引進ERP系統的戰略性考慮包括采用信息技術爭取競爭優勢,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和系統,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和采用信息技術進行企業過程重組等。
(2)確定基于遠景規劃的資源和系統方面的需求。一般認為注重端-端ERP基礎設施的建立是很重要的。這一基礎設施可保證把客戶和供貨商系統聯成一體。
(3)企業過程重組實現企業整合。ERP產品分為通用和專用兩類。通用產品的對象是一般企業。專用產品是專門提供給某一門類企業的如汽車業或通訊業。引入ERP系統必須對企業過程進行分析并視需要進行企業過程重組,注重于企業內部過程的整合水平。目前企業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ERP系統先行,企業過程重組后行。二是系統和過程重組并行。隨企業過程重組,管理形式也會有相應變化。追求ERP系統和企業過程的統一是主要方向。這指的是為采用ERP企業有必要對沿用多年的企業過程進行重組。這往往會推動企業運作過程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這可被理解為“信息化推動企業合理化”。但同時企業應保持其運作過程中的精華部分,因而不采納ERP系統中符合一般企業要求的業務過程以保持其企業獨特的競爭性,這就相應地要求對ERP系統中推廣的一般企業過程進行修改,形成企業獨有的一套ERP系統。即便ERP系統中已引入可作為同行業典范的企業過程,但這也并不意味其具有普遍適用性。成功運行ERP系統的關鍵之一是使企業運作過程和ERP系統有關模塊內設定的運作過程相一致,并同時保證系統可獲得實時數據以便于系統運行。
(4)確定符合軟件戰略需要的ERP產品。針對初步認定的符合軟件戰略需要的ERP供貨商,根據遠景規劃和所需軟件特點,進行深度調研。尋求能提供優質服務,硬軟件及網絡支持的的ERP供貨商。
(5)確定ERP運行計劃。
(6)實現面向客戶的客戶關系管理和網上訂貨,面向供貨商的采購管理,供應鏈規劃系統之間的無縫聯接。
(7)不斷適應企業經營環境變化,善于采納新銳企業模式,不斷改進ERP系統功能。對于企業來說,不僅要重視以上因素,如何具體實施ERP系統也會直接影響到ERP系統的成功運行。成功運行ERP系統要求企業大量的投入。一般來說下列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組織強有力的ERP運作班子并多次復審遠景規劃中有關系統的要求。
(2)根據遠景規劃,確定系統評價標準,并初步確定目標投資回報率。
(3)確定ERP實施計劃。
(4)對ERP運作班子和與ERP實施有關的企業人員進行ERP知識普及。
(5)對現有數據庫進行檢測以保證所有數據通道暢通。
(6)視需要安裝新的硬軟件設備。
(7)對企業一般人員進行ERP知識普及。
(8)確定ERP系統的操作規則。
(9)試運行系統,方式可以是按模塊,產品或工廠為單位而進行,并安排進行系統整體調試。
(10)不斷改進系統以使系統適應于當前和未來需要。實施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
雖然許多企業已成功運行ERP系統,但也有不少企業在運行ERP系統時碰到困難,特別是在如何使ERP系統與企業現有系統相匹配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實施ERP系統不成功企業的比率在40%~60%之間。特別是在1998~2000年期間,ERP運行不滿意度有所增加。最近英國就ERP用戶滿意度做了一項調查,發現了一些阻礙ERP運行的因素,比如低估所需資源條件,運行中出現具體困難,運行經費過高,數據問題,培訓問題,和軟件質量問題等。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ERP系統與企業內部過程之間在集成和協調方面的問題。盡管對ERP系統滿意度存在一些問題,但最近的研究仍支持采納ERP系統。經驗數據表明采納ERP系統的企業在增加。一些美國企業做過估計,如采用ERP系統取代現有信息系統,若干企業過程可獲改善,其實際效益下限也十分之大。顯然企業界有興趣推進ERP運行以實現最佳企業運作。
目前旨在了解供應鏈環境中ERP運行的全面研究做得還很少。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學會(APICS)最近所做的一項調查僅涉及軟件特征而未涉及系統運行情況,而英國所作的一項ERP用戶調查僅注重于ERP運行障礙。這兩項調查研究并未就ERP系統運行和企業競爭力之間的相關關系提供結論,而且更重要的是未能就供應鏈環境中ERP運行的成功失敗因素做出結論。雖然目前已有有關ERP系統效益方面的研究,但現有研究僅限于個別案例研究,有關ERP系統運行并未涉及。簡單來說,目前還沒有可找出ERP運行成功失敗因素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經驗研究。因此,目前也談不上為有效運行ERP系統提供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用價值的指導,把企業帶入電子商務時代。下面介紹目前處于國際前沿的一些主要研究方向。
有關ERP系統的研究方向成敗經驗與教訓的總結
目前有關ERP的研究多采用生產運作管理、金融、管理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方面的理論來研究ERP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屬經驗研究,目的是建立管理理論模型來促進ERP的成功運行。模型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ERP運行動機,ERP運行企業組織結構和系統方面的準備工作以及ERP運作結果。研究假設是ERP運行動機會促成企業在組織結構和系統方面做有關準備,從而影響運行結果。成功的ERP運行將會改善企業效益和企業競爭能力。企業采納和運行ERP系統的動機包括許多方面,這里介紹一些主要因素。ERP系統對供應鏈來說極為重要。如果沒有一個集成的規劃和控制系統,傳遞給客戶和供貨商的信息在質量和有用性方面會存在問題。集成供應鏈主要要協調“需求—庫存—如何滿足需求—何時滿足”這樣一個初看十分簡單的過程,而實際上這一過程需要供應鏈中每一環節來滿足。ERP系統可迅速提供有關數據并使整個供應鏈各環節獲得有關結果。
企業都非常注重于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或服務同時贏利。根據有關數據,制造企業的產品成本中約60%~70%為材料成本。對許多制造業企業來說,材料成本超過勞務費用。因此有必要在供應鏈環境中通過客戶—供貨商信息共享更好地管理材料供需并降低成本。即使材料成本略有降低也會對企業利潤產生較大影響。這種形式的成本降低則需要ERP系統。
企業運行一般都要求企業管理層能迅速響應市場競爭。這種迅速反應性的前提是企業管理層有能力獲得有關信息并可做集成企業決策。同其競爭企業相比,一個企業如何能迅速就市場競爭做出反應并搶先投放同類產品,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一問題與供應鏈中物料和庫存管理有關。ERP系統作為一個綜合管理數據系統可為與此有關的供需提供信息。總之,ERP系統有可能改變市場競爭的格局。
為實施ERP企業在自身結構方面的準備是很重要的。這包括企業最高管理層對實施ERP的重視,向本行業中成功實施ERP系統的企業看齊,企業員工培訓,企業運作過程的改進以與ERP軟件系統匹配,把企業轉化為團隊型客戶型,把活動成本方法改為價值成本方法,數據準確性等等。特別要指出的是企業在自身結構上的準備程度會直接影響到ERP運行。一個企業如不善于思考和定義企業過程,則被認為是負面因素,因有關企業過程的思考和重組對ERP運行來說極為重要。缺乏過程思考對ERP運行來說是一個障礙。
為實施ERP企業在自身結構方面的準備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企業自身需要有一些變化;企業過程和ERP系統之間的差異必須得到彌補。具體來說企業需要有變化的方面包括:①必須有一個與綜合生產數據庫類似的生產管理系統;②必須有供應鏈環境下的供物料采辦、生產、銷售和發貨用的控制系統;③在企業內外鼓勵在企業過程重組方面的創新;④有效采用與開發產品或服務有關的最新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采納ERP系統是參與數字經濟競爭,因此大膽改進現有企業過程并改變現有企業運行方式是必須的。在這種大膽改進過程中,企業高層管理的參與和員工的培訓至為重要。
為實施ERP企業在系統方面的準備:為實施ERP企業在自身結構和人力資源方面做準備是一個方面,其另一方面則是在系統和軟件方面做好準備。研究表明目前ERP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ERP軟件的研制和配置有關。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由于對企業內各種功能集成的需要,生產管理這一學問應運而生。將企業內各功能集成化導致了傳統生產管理軟件向ERP軟件的演化。第一個生產控制軟件CAPM的功能現已包括在ERP系統內。目前大多數ERP軟件在單一系統內集成了制造、財務、營銷、資源管理和許多其他功能。
在過去的十年中,可以說ERP系統已有了很多改進。從理論上來說ERP系統應該能把企業內外的主要企業過程集成化。雖然許多ERP系統被認為能管理企業內外的企業過程,但研究表明實際上這些系統在管理外在過程方面能力有限。此外,ERP系統對于某些企業過程如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鏈管理來說功能不全,因ERP制造商對供應鏈環境中的企業全貌了解不足,系統不夠全面而未引入新的功能,或者ERP系統如同事務處理系統而無分析能力。目前在提供供應鏈管理方面ERP系統的主要局限是對跨企業運作支持不夠,尚未超出事務處理系統的功能。這些局限性表明第一代ERP產品在集成企業過程方面存在局限性。顯然ERP系統的企業集成功能是一個主要問題,同時成為主要問題的是ERP系統與企業過程和系統的匹配。這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把ERP系統的集成功能延伸到企業范圍乃至供應鏈范圍是ERP研制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對ERP制造商來說一個重大的挑戰是在下一代產品中如何把企業的方方面面通過企業過程集成來加以表現?
在實施ERP時企業在系統方面應做準備涉及到三個問題:①如何充分表現企業內外企業過程的方方面面?②為解答①提出的問題,有關方法和工具的開發;③如何使企業過程與ERP系統相匹配?
ERP運行結果:運行ERP系統的結果主要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方面是企業效益,另一個方面是企業能力。成功運行ERP系統會幫助企業改善成本效益和客戶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競爭性。一般公認的企業效益指標包括市場份額、成本、利潤、產品質量和客戶滿意度。企業的市場份額和財務狀況對企業的生存來說十分重要。一般假設成功運行ERP系統會對企業效益起正面作用。已有文獻表明成功運行ERP可使企業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更有能力把企業決策集成化,增強企業靈活性,并更有效管理資源。
以上研究內容可概括為下述問題:①企業實施ERP系統成功失敗原因分析;②實施ERP系統時哪些是關鍵的有效決策?③運行ERP系統時企業如何面對變化?④企業如何縮小企業現有運作模式和ERP系統中內設企業運作模式之間的差距?⑤從企業和用戶角度來看應做哪些系統方面的準備工作?⑥在供應鏈中的企業成功運行ERP系統后是否比未實施ERP系統的同行能作集成化程度更高的決策?⑦在供應鏈中的企業成功運行ERP系統后是否比未實施ERP系統的同行能對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做出更快的反應?⑧在供應鏈中的企業成功運行ERP系統后是否比未實施ERP系統的同行經營效益更好?⑨在供應鏈中的企業成功運行ERP系統后是否比未實施ERP系統的同行具備更強的經營能力?這些問題成為研究假設的基礎。
為ERP系統集成化服務的企業運作模型研究
為實施先進信息技術而作有關企業重組已成為改進供應鏈效益的重要手段。當ERP系統與企業過程設計匹配較好時ERP系統顯然能有助于供應鏈管理。這里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們目前是否有可較好描述企業過程的工具手段并可為企業過程與ERP系統相匹配提供方便。20世紀80年代初期以來,在ERP領域內一個較為關心的問題是我們是否有可集成企業過程的建模手段,并且這種建模工具能否提供全面集成?在這一方面企業運作模型(Enterprise Modeling)是一種較有前途的工具。這種方法能較好模擬企業運作并為ERP系統與企業過程相匹配提供一個較好的框架。
企業運作模型是二十多年前為集成企業過程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建模工具。這一建模工具起源于生產運作管理,用于描述企業過程功能。這一方法包括一些分支如ARIS,CIMOSA,GERAM,GRAI,NIAM,PERA,SADT和TOVE等。最近一段時間開發的方法已開始用于促進ERP運行。
目前主要有兩項方法用于了解企業功能和過程。一項方法用于了解和改進單一的企業功能和過程。比如企業過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簡稱BPR)被用于重新設計企業過程并促進ERP系統在企業中運行。但借助這一方法只能了解較單一的企業過程,對企業跨功能過程的了解不多,對于支持ERP系統的實際運行貢獻不多。建立ERP的觀念是把企業內所有的組成部分有機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以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一個集成系統的綜合效應并不等于各單一企業效益的總和,而是跨企業的所有有關功能和過程的優化。從目前來說企業內外的信息整合變得越發重要,主要趨勢是現有功能和信息的外延。
這一趨勢正在導致出現新一代ERP如EERP(Extended ERP)。EERP主要指現有ERP在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和企業智能化方面的錯蹤復雜延伸后的產物。除了BPR以外,另一項可幫助我們了解企業功能和過程的方法是企業模型。除了能優化企業單一功能和過程,該方法具有根據總體優化的原則改進單一企業功能和過程的能力。最近開發的GRAI模型可較全面描述企業并促進ERP運行。與只能模擬單一維數的BPR方法相比,GRAI方法可就企業過程作多維模擬。因此,對于企業重組來說,企業模型已成為必須。這一模型主要有三大特點:①能夠處理復雜性;②能較精確地模擬企業過程;③方法具備很強的描述性,靈活性以及易懂性。
采用企業模型來促進ERP運行有幾個原因。首先模擬和管理企業過程間的作用已對當前ERP運行形成一大挑戰。比如,企業集成已被認為是實施下一代先進制造的主要前提之一。從建模角度來看,企業過程的集成觀綜合觀比局部觀要好得多。但直至目前有關能全面理解,描述和改進企業功能或過程的企業模型的研究還很少。
從前述定性研究我們可以對下列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①目前已有的企業建模方法對ERP和供應鏈管理要求的集成是否夠用?比如研究指出SAP的ERP系統所用的事件驅動過程鏈方法存在較大問題。為何此方法有缺陷?如開發新的企業建模方法何謂基本改進?通過對現有建模方法的一一分析,我們有可能對方法的基本改進有所了解,從而提出一個新的方法學框架來克服現有方法的缺陷。②我們將提供可供單一企業過程以及整個企業所有過程所用的建模方法。雖然我們提出的新方法依然是以過程為主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將比傳統的BPR方法全面得多。這種方法立足的觀點是企業是一個由多種過程組成的復雜系統,通過對過程的分析和重組,我們有可能成功實施ERP.
有關促進ERP實施的企業重組建模是一個較新的研究課題,迄今在這方面的經驗研究還很少。目前較為先進的方法是用多學科方式來解決問題。主要方向是建立一個新的方法學框架其中包括現有的企業建模方法,技術—非技術因素方法,解釋性方法和其他復雜系統方法。建立這一框架的目的是解決在設計和使用ERP系統時所遇到的企業過程整合問題。其他研究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有關ERP的兩大研究方向即有關ERP實施的管理理論研究和ERP系統整合研究,尚有其他若干研究方向,比如ERP的普通管理理論研究,ERP的知識管理研究,ERP的信息技術研究,ERP和供應鏈管理的關系研究,ERP在電子商務中所起作用等。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課題包括文化背景因素對實施ERP的影響,如何評估實施ERP系統后給企業帶來的影響,ERP系統中的知識管理問題,ERP系統的生命周期問題,ERP系統實施中的培訓問題,ERP系統中面向對象生產規劃系統,傳統系統開發方法在ERP中的應用,ERP系統和企業決策能力的改善,ERP系統如何在中小企業中推廣,ERP帶來的管理和社會問題,有關實施ERP系統對企業帶來影響的理論研究,ERP系統應采納的典范企業過程,如何在跨國公司中實施ERP等。由于ERP系統的最終目標是整合在供應鏈環境下企業所有過程和功能而形成一個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整體系統,從系統科學角度來研究如何實現整體性和完整性也成為一大研究課題。
ERP的未來發展
據統計,目前70%的大型企業已采用ERP系統。這表明傳統的ERP產品市場正在趨于飽和。因此一些主要生產ERP的廠商正在改變策略轉而生產新一代ERP如EERP以保持其產品在大型企業中的地位。
以往ERP產品的主要使用對象是制造業。目前ERP產品市場正從傳統的制造業向非制造業轉移比如環境管理,林業管理等。在美國制造業對GDP的貢獻僅為24%,而其他產業則占了76%,這是ERP供貨商把重點轉向非制造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ERP產品向非制造業轉移的同時,產品將越來越與使用系統的產業門類匹配。
從系統的界面來說,ERP正從后端走向前端。傳統的ERP系統主要為后端過程所用,涉及的企業人員僅占整個企業人員的10%~20%.目前的研制方向是讓系統面向前端,其涉及的企業人員占整個企業人員的80%~90%.這可以通過擴大前端應用來實現,比如加強車間自動化和客戶關系管理。隨之帶來的結果是系統使用者人數增加從而增加ERP軟件許可證的發放。
另一個趨勢是對中件的需求。伴隨ERP系統采用的增多,對系統集成的需求大大提高。目前中件正在起聯接ERP系統和非ERP系統的重要作用。ERP系統整合中件產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主要以分享數據資源形式來支持ERP系統整合。這些產品首先是獲取和轉換數據,隨后促進ERP系統和其他應用系統數據文件的交換。另一類產品無需數據庫作為中件可支持程序間數據直接分享。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把ERP系統看做企業運作信息系統(Enterprise Systems)或企業商務合作系統。這一系統超越了傳統系統包括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和客戶關系管理等。在概念上,由于此種系統的出現,傳統企業在時空概念上已被延伸,被稱為超集成企業(Extended Enterprise)。而其主干系統即是ERP系統。從信息技術角度來說,因特網技術正在深入ERP軟件使ERP系統能進一步聯網。ERP供貨商在提供系統時一般會同時提供電子商務軟件,電子采購軟件或電子營銷軟件等基礎設施軟件。
ERP系統對物料直至發貨的所有數據進行收集,自動處理并實施分享。此類數據包括采購、工程、生產、營銷、會計、人力資源、在制品盤存等。由于其整合性以及給企業運作過程帶來自動化和效益,ERP系統已成為當今企業取代傳統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工業標準。ERP系統可以說是有了一個系統,企業內所有系統均予聯接,所謂一聯百聯。在當今電子商務時代,研究表明ERP系統的采用已成為一大趨勢。ERP系統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依靠ERP系統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面向客戶的客戶關系管理和網上訂貨,面向供貨商的采購管理,與供應鏈規劃系統之間的整合正在把ERP系統變成端-端信息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企業的前途在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采用ERP系統,可以預計ERP系統被企業界采納的速度將會大大增快。
(作者為美國Old Dominion大學管理學教授)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套餐D大額券
¥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3区|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 精品成人在线视频 | 尤物国产 | 免费黄色av网站 | 国产精品第8页 | av网在线 | 欧美日韩系列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麻豆 | 久久亚洲成人 |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 | 久久综合九色 |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中国极品少妇xxxx做受 | 色婷婷激情av | 黄色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二 | 激情av在线播放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 | 不卡二区 | 国产三级免费观看 | 亚洲第一区国产精品 | 亚洲最大色综合成人av | 在线日韩一区 | 欧美成人自拍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 | 超碰在 |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视频999 | 黄色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一区二| com毛片| 麻豆成人在线观看 | 国产露脸精品产三级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