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給中國審計既帶來了發展,又帶來了壓力和挑戰,并且構成審計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環境也將發生較大的變化。如何能未雨綢繆地調整策略、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將是審計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一、民間審計
1.加入WTO,企業的股東與經營者之間形成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對審計的要求更高。首先,世貿組織中各成員政府職能部門均不再具有企業屬性,它們不能直接介入國內外市場的競爭。政府僅僅是市場競爭規則的制定者,而不是市場競爭的直接參與者。其次,國有企業、國家控殷的股份制公司、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將逐步減少。再次,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外跨國公司增加。這些都將使我國企業的所有者虛位的情況有所改變,企業的股東與經營者之間形成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對審計的要求更高。
2.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化,非特定多數的利害關系人法律意識增強,審計風險加大。企業的投資者(包括廣大股民)、債權人、供應商等非特定的利害關系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必將依靠法律手段來解決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各種糾紛。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信息中介機構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這一趨勢中去。近年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訴訟成本急劇膨脹,如1990年國際前六大會計師事務所訴訟成本占其總收入的7%,而到1993年則高達16.4%。在我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中,已明確了注冊會計師要對委托人和利害關系人負有法律責任。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審計會計報表前,應充分考慮會計報表的使用者的范圍,提高風險意識。
3.加入WTO,審計業務市場開放,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準人是WTO的一條重要原則,我國加入WTO后,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作為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一個方面,必將成為外國會計公司爭奪的對象。一旦審計業務市場全面開放,必將對我國正處在上升階段的注冊會計師行業形成強大的沖擊。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形式有合伙型、合作型、有限責任型、集團型。其中,前三類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相互之間存在著異常激烈的競爭。有的會計師事務所不顧審計風險,接受高風險審計項目,甚至因擔心被解除合約而不敢出具無保留意見以外的審計報告。因此,我們應該按照自愿、專業、協作、集中等原則大力發展集團型會計師事務所,改變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目前的局面,提高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借鑒國際上其他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方法,并擴展其在如商務咨詢、公司理財、電子商務、人力資本、法律服務、外協服務、風險咨詢、稅務服務、創業服務、公司重組等方面的咨詢業務。
4.經濟業務的復雜化將增加審計難度和審計風險。經濟的全球化、電子商務的發展使經濟業務更加復雜。不同國家的經濟貿易制度、匯率制度、關稅制度、會計制度的交匯將增加會計核算的難度,增加審計的難度和審計的風險。加入WTO后,必將促進電子商務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以知識及其載體人力資源為主要資產的網上實體也必將大量涌現;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物流配送方式、成本結構、資產結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所有這些必將對我國現有的傳統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造成巨大的沖擊,如會計基本假設、權責發生制和要求財務與業務協同、會計的遠程報賬、遠程報表、網上支付結算、網上報稅等。這些必然大幅度地增加審計的難度,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因此,如何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業務水平與職業道德、更新注冊會計師的專業知識顯得非常重要。筆者認為,在繼續辦好每年的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同時,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后續教育,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國內外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如國際通用會計、審計及相關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我國相關方面政策法規的變化。②新經濟業務知識的培訓。如國際金融、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企業重組兼并等方面的知識的培訓。③新的審計技術方法培訓。如計算機知識、利用電子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審計等。④國內外審計案例分析培訓。通過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審計人員的審計專業判斷能力。
二、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
1.加入WTO,政府職能的轉換,公眾對政府的要求提高,政府審計亟待改革。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和經濟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換,國家投資重心的變化,使得原有的許多評價體系和方法已不再適用。同時,國有企業、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公司、國有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將逐步減少,政府的資金來源將主要依靠稅收,因而公眾對政府資金支出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以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十分關心。如何正確評價政府及其官員的政績,是新時期審計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國家審計不可能停留在一種主要與財務經營有關的審計職能上。
2.建立政府業績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政府財政收支審計、財經法紀審計與實施政府績效審計將是國家審計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政府業績及政府官員政績評價指標體系應選擇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并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數據。而評價方法則應以政府審計為主,抽樣調查統計為輔并結合人大代表監督的方式:①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實施面、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數量、社會犯罪率、初中教育普及率、文化設施與文化生活、市民滿意率等方面設計縱向指標(與上屆或上年相比)和橫向指標(與同類城市或地區相比)。②建立大型公共項目事前、事中、事后跟蹤審計和經濟效益評估相結合的審計制度。如三峽的建設、地鐵、高架公路、水、電、奧運設施的建設等城市規劃、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均應納入政府績效審計的范圍內。每年將上述審計評估與年度財政收支審計報告一起提交本級人大年度會議討論并定期向社會公布。同時,建立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黨政直屬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群眾團體和事業單位、國有控股企業的黨政領導干部、法人代表在離任或換屆時,對其進行財務收支、基金管理、投資效益等方面的經濟責任審計,并在該領導人所管轄的范圍內公布。
加入WTO后,國家審計應充分發揮其監督機制的作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定健康的發展。筆者認為,從體制上,我國國家審計應由現在隸屬于同級人民政府改為隸屬于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上級審計機關,從而使國家審計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提高其獨立性。同時,國家審計的重點應由國有企業轉移到同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執行上來,并加強對稅務、公檢法、財政、工商等政府機關的財經法紀審計和政府績效審計。
3.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全社會內部審計的職業化發展。內部審計是由于組織內部管理跨度大、管理分權的出現,企業最高管理當局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在內部設置專職機構或專職人員,對分權管理者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控制、評價而產生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及加入WTO,企業進行資本經營和資本擴張的增多,企業集團將成為我國現代企業的一種普遍的企業形式。企業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將越來越分散、經營將越來越多樣化、管理將越來越多級化。因此,國家審計機關不但要按照我國《審計法》的規定,促進我國的政府各部門、國有金融機構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管理,而且還要促進內部審計職業化的管理,建立內部審計組織——中國內部審計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