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評價時,注重寫實,關注審計評價的原則、范圍、依據和重點等等,對會計信息的局限性卻關注不夠。會計信息的局限性是指會計信息的處理和加,過程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但受會計準則自身不完善和技術手段的限制,會計信息與會計事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會計信息存在局限性,有其客觀必然性。忽視這一問題,純粹依靠會計信息進行審計評價,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嚴重時會導致較大的審計風險,給審計工作和被審計單位造成不應有的負面影響或損失。會計信息的局限性,是審計評價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會計信息核算的內容不夠全面
(一)會計信息忽視了無形資產的核算。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無形資產在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占有的份額越來越大,并日益成為首要的資產。對企業發展貢獻最大的智力資產目前是一個“帳外游子”,沒有得到應有的計量與反映。不少企業“無形資產”欄是空白。這樣就造成帳實不符,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因此,審計評價如果不關注無形資產,就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資產全貌和經濟實力,就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發展后勁和發展前景。
(二)會計信息忽視了質量指標及不能定量化的指標?,F行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只能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可計量方面進行核算和監督,提供的會計信息都是定量化指標。對那些質量指標及不能定量化的指標則不能反映,不能在會計報表和會計帳簿中反映出來。比如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項目,我們只能知道它的總金額,至于這些存貨的質量怎樣,則不得而知。再如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投資計劃和內部各部門的關系是否協調等,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影響很大,但由于其不能量化,而無法在有關會計信息載體上反映出來。因此,審計評價不僅要重視定量化的會計信息,對那些質量資料及不能定量化的資料,也不應忽視。
(三)會計信息對現金流動重視不夠?,F金流動是企業十分重要的會計信息,但現行會計確認收入和費用的原則是權責發生制,通過收入和費用配比,計算當期損益。這樣損益數據一方面沒有確認持有資產的利得,另一方面忽視現金流動信息,導致現金流動與帳面收益相脫節。如有的企業帳面利潤很多,但資金周轉不靈,支付能力差,應收帳款高居不下,名盈實虧。因此,審計評價如果不結合現金流動信息來評價損益數據,就不能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實力和競爭力。
二、反映同一會計事項的會計信息不相同
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往往有不同的方法可供選擇。方法不同,得出的會計信息也不相同。比如發出材料成本的計價,財務制度規定,既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也可以采用后進先出法。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兩種方法計算出來的材料成本是不同的,而且差異較大,從而使產品成本水平和利潤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審計評價時,應注意企業前后時期采用的方法是否一致,不同企業采用的萬法是否一樣。為了增強可比性,應對會計信息進行必要的加工和調整之后再加以利用。
三、會計信息主要是對過去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歷史性描述
會計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事后核算和事后反映,這表現為兩個方面:一一是僅確認已實現的交易或事項,對可能實現或將來實現的交易或事項一般不予反映。如在期貨交易中,衍生金融工具就長期得不到確認和反映。二是采用歷史成本計價,會計信息反映的是過去的情況。比如庫存材料的價值,只是說明過去購進材料時的價值,而不能說明現行市價下的材料價值。如果發生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庫存材料反映的價值就偏低,引起結轉的材料成本也偏低,利潤虛增。這樣會計信息就失真,對現在和將來的指導意義也不大。因此,審計評價反映過去的會計信息時,要充分考慮到物價變動這個因素,否則就難以正確和全面估價企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四、會計信息有許多估計成分
由于會計核算涉及到某些會計事項將來的價值變動情況,因而要進行預測。將來情況的不確定性,便會計信息帶有估計成分。比如固定資產折舊額的計算,涉及到固定資產的耐用年限、清理費用和殘值等。這些數額將來才會真正發生,現在都是預計的,從而不可避免地帶有估計成分。這使得折舊額的計算也帶有估計成分,進而影響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和資產總額。
五、會計信息具有高度的濃縮性
會計信息是以貨幣量度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忽略了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掩蓋了經濟業務的各種矛盾。比如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帳款項目,從中我們只能知道企業應收帳款的總額,而無法知道應收帳款有哪些客戶,這些客戶的資信怎樣,是否已經消亡,應收帳款的帳齡時間多長,是否已超過了3年等等。因此審計評價時,不能局限在總括資料,必須結合明細帳和其他資料一起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