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為實現自身價值最大化和使其合法權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在既定的納稅環境下,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一種理財活動。在我國諸多納稅籌劃的研究文獻中,只是單純從納稅角度考慮問題,沒有把納稅與財務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因而存在一些不全面的認識。本文把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的相關性作為研究起點,試圖從企業財務管理的角度來正確認識納稅籌劃。
一、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目標
納稅籌劃是一種理財活動,也是一種策劃活動。在納稅籌劃中,一切選擇和安排都是圍繞著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來進行。關于財務管理的目標在理論界有多種不同的看法,但筆者認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包括為實現所有者財富最大化的經濟目標和承擔社會責任、保證社會利益的社會目標兩個部分。從根本上講,納稅籌劃應歸結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它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決定的。也就是說,在籌劃納稅方案時,一方面不能一味追求納稅負擔的減少,因為稅負的減少并不一定會增加股東財富;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考慮納稅成本的降低,因為那樣有可能忽略因該籌劃方案的實施引發的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必須綜合考慮采取該納稅籌劃方案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的收益和對社會所帶來的利益。因此,決策者在選擇籌劃方案時,必須符合財務管理的目標。納稅籌劃既受財務管理目標的約束,但納稅本身又對財務管理目標產生影響。其影響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多種納稅方案的存在
現實經濟生活中,在稅法規范的前提下,企業往往面對著一個以上的納稅方案的選擇。不同的納稅方案,稅負的輕重程度往往不同,甚至相差甚遠。如稅法對股息支付和利息支出的不同處理規定使得企業面臨著資本結構的選擇;關于所得稅征收的不同優惠政策使得企業在擴大投資時面臨投資方式的選擇等。這里邊都有一筆關于納稅負擔的賬要算。所以,企業如果不進行納稅籌劃,對各種納稅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就有可能面臨更重的納稅負擔。同時,也不能因為一味地追求減輕稅負,導致企業總體收益損失,從而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稅收陷阱”(Tax Trap)的存在
現代稅收制度中往往存在著一些被稱為稅收陷阱的條款,納稅人一旦粗心大意落入條款規定的范圍,就要付出更多的稅款。如我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規定:“納稅人兼營非應稅勞務的,應分別核算貨物或應稅勞務和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不分別核算或者不能準確核算的, 其非應稅勞務應與貨物或應稅勞務一并征收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暫行條例中也有類似的規定。如果企業不注意這些條款,進行事前籌劃,就有可能掉進“稅收陷阱”,增加稅負,給股東權益造成損失。
稅收利益(Tax Benefits)的存在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稅收利益的取得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納稅期的遞延。在現代稅收制度中,國家往往都會制定一些稅收優惠措施。稅收優惠是政府主動放棄一部分稅收收入,其實質是國家的一種財政支出,是政府給予特定的納稅人的稅收利益。在稅收優惠內容既定的情況下,納稅人能否得到減免稅優惠,爭取財政援助,以及能夠獲得多少稅收利益,主要取決于其微觀經營決策與稅收優惠體現的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程度。
遞延納稅不是指不按國家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欠稅行為,而是指納稅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推延納稅期的行為。納稅期的推延并不會減少企業的稅額,但是,它相當于企業獲得了一筆零成本的資金,考慮到貨幣時間價值,則有利于增加股東權益。所以,納稅人總是希望在不違法的情況下,盡量地遞延納稅期。
納稅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影響
提高獲利水平和償債能力是企業經營理財的直接目的和基本出發點,可以說,提高獲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本源,而能否有效地維持適度的債務償付能力則是財務管理目標順利達成的行為依托。二者相互制約依存,協調統一于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企業經營理財實質上是如何有效地協調企業的獲利動機與債務償付風險約束之間的關系。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償債壓力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一般性商業債務的清償,包括營業性債務本息的償還和股息、紅利的分派;另一類是納稅債務的清償。這兩類債務對企業現金流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只有納稅才具有完全現金支付的剛性約束,必須運用現實的現金才能予以完成。一般情況下,也不存在債務延期的可能。一旦企業既存現金匱乏而又無法予以融通時,就會增加企業不必要的納稅成本和損失。一方面是來自稅務機關直接性的經濟懲罰,如滯納金罰款、被要求提供納稅擔保或實行納稅抵押等;另一方面,企業的信譽形象也可能因此降低,給其市場價值造成各種潛在的有形的或無形的損失。
納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
作為一個企業,它是整個社會中的一員,依法納稅是其基本職責。企業也只有依法納稅,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反之,將受到政府的處罰。但是,由于在現實的納稅環境中,客觀上存在著稅負不對稱分布的問題,使得不同理財方案下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流出或流入的時間都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又會進一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以及投資經營風險,因此,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面臨的不僅是挑戰,也有機遇。
因此,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企業應重視納稅籌劃,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財務管理活動中,能動地利用稅收杠桿,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納稅籌劃,使企業避開“稅收陷阱”,盡可能地減輕納稅負擔,同時通過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最大限度爭取稅收利益,并合理安排企業現金收支,避免不必要的納稅成本的增加和企業價值的損失。
二、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對象
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如同人體的血液,只有不斷地流動才能保持人的健康一樣,資金只有在企業里不斷循環周轉,從一個階段轉入另一個階段,才能使企業健康地成長。
企業的應納稅金不像對營業性債務的本息支付或對所有者的股金和紅利的分派那樣具有較大的彈性,它對企業的現金流量表現出一種“剛性”約束。企業的權利如想受到法律的承認和保護,首先就必須遵紀守法。稅法對企業的要求就是要企業履行納稅義務,及時足額地繳納稅金。法定的稅款必須以現金形式繳納,如果企業因現金拮據而不能按期足額支付稅款,對企業的市場信譽、形象以及長遠利益都有極大的損害,而且還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因此,作為財務管理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到稅金是企業現金流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具有強制性和剛性,在進行現金流量的預測時,必須充分考慮這一部分的影響。因而,企業的納稅籌劃應以稅收法規為導向,對企業財務活動中的納稅問題進行籌劃,以保證企業資金正常運轉。
三、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職能
財務管理的職能包括財務計劃、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
納稅籌劃是財務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務決策系統由五個基本要素組成:決策者、決策對象、信息、決策的理論和方法、決策的結果。納稅籌劃作為財務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此五要素均相應提出了要求:它要求上至董事長,下至一般的財務工作者都要樹立納稅籌劃的觀念;決策時不可忽視籌資、投資和分配過程中的納稅問題;決策時需要提供納稅信息;納稅籌劃同樣離不開財務決策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如定量和定性分析等;還有,籌劃的結果同樣要用來指導人們的納稅行為。
總之,納稅籌劃是企業財務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納稅因素影響財務決策,納稅籌劃是企業進行財務決策不可缺少的一環。通過納稅籌劃可以實現財務決策的最終目標。
納稅籌劃的實質就是對納稅進行事先的計劃
財務計劃工作是指針對特定期間的財務規劃和財務預算。
財務規劃是個過程,對于納稅籌劃起指導和制約作用,而納稅籌劃作為財務規劃的組成內容,它反過來要為財務目標服務。因此,進行納稅籌劃時要綜合考慮,不能只注重某一稅種的稅率高低,而要從戰略的角度著眼于整體稅負的輕重。一種稅少繳了,可能會使另外的稅種多繳,一個納稅期限內稅少繳了,可能在另一個或幾個納稅期內多繳。
預算是計劃工作的成果,它既是決策的具體化,又是控制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企業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和財務預算,而財務預算是綜合預算,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最終都將在財務預算中得到反映。財務預算是關于資金籌措和使用的預算,包括短期的現金收支預算以及長期的資本支出預算和長期資金籌措預算。在這些預算中都離不開對稅金的預算。如現金收支預算中,稅金作為現金流出量,必須在預算中得到反映。而資本支出預算首先要對固定資產投資作出正確的評價才能決定支出是否發生,要根據固定資產投資未來的現金流量,采用諸如凈現值法、內含報酬率法、獲利指數法等方法來判斷方案的優劣,決定其取舍,而未來現金流量是指未來的稅后增量現金流量。長期資金的籌措涉及到不同種類的資金,而不同資金的成本可有不同的計列方式,從而影響稅后利潤。
納稅籌劃落到實處離不開控制
財務控制是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對財務活動進行指揮、組織、協調,并對財務計劃實施監控,以保證其落實。作為納稅籌劃來說,對于已作出的籌劃方案,在組織落實時,也離不開切實可行的監控。同時要建立一定的組織系統、考核系統、獎勵系統,以保證籌劃目標的實現。
四、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內容
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和股利分配是財務管理的四大內容。納稅籌劃對財務管理的四大內容都有重要影響。例如,在籌資中,由于不同的籌資方式獲取的資金其成本的列支方法在稅法中所作的規定有所不同,是在稅前列支還是在稅后列支直接影響企業的負擔,企業必須認真加以籌劃,選擇有利的融資結構。又如,投資者在進行新的投資時,基于節稅和投資凈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可以從投資地點、投資行業、投資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優化選擇。又如,加速營運資金周轉效率的同時又要考慮到運轉周期,以保證納稅時有足夠的現金支付能力。還有,稅收政策不僅影響利潤的分配,而且對累積盈余也有制約作用,同樣需要納稅籌劃。總而言之,納稅問題貫穿于財務活動的各個過程,融于財務管理的各內容之中。
五、納稅籌劃與財務環境
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內容,企業的納稅籌劃作為財務管理的組成部分同樣受到這些環境的影響。而納稅籌劃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繼而影響企業的價值。
宋獻中,男,1963年生,湖南寧鄉人,經濟學(財務學)博士。暨南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會計系主任、財務與會計研究所所長、教授、會計學博士生導師。
從事財務與會計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近20年,出版個人專著三部,主編和編寫《財務管理學》等教材和其它著作10余部。在《中國工業經濟》、《會計研究》、《財政研究》等雜志上公開發表論文60余篇。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省部級項目10余項。專著《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獲得廣東省首屆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論文《社會成本:財務會計界不容忽視的課題》獲中國會計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會計學會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