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你逼_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_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_日本中文字幕电影在线观看_久久久精品99_九九热精

24周年

財稅實務 高薪就業 學歷教育
APP下載
APP下載新用戶掃碼下載
立享專屬優惠

安卓版本:8.8.0 蘋果版本:8.8.0

開發者: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線:點擊下載>

論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架構

來源: 張敦力 編輯: 2004/04/02 16:03:00  字體:

選課中心

實務會員買一送一

選課中心

資料專區

需要的都在這里

資料專區

課程試聽

搶先體驗

課程試聽

高薪就業

從零基礎到經理

高薪就業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已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它所面臨的風險將比其他任何經濟制度中的風險都要復雜,風險和風險管理問題已成為現代企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考慮到企業所經歷的經濟風險均是企業資金運行過程中造成的風險,對企業的所有影響最終都將集中體現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方面,因此,必須將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并由此形成一門新型管理領域——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為了順利實現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必須總結和把握風險運行規律,在各個理財環節有效利用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基本方法,加強對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外匯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關鍵詞」風險;風險管理;風險基礎;財務管理

  由于客觀世界的復雜多變,人類主觀認識的局限性和信息收集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均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包括人類生活在內的整個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另一方面使得人們無法準確預知未來,使包括企業在內的所有組織都難以準確地把握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規律及其相互聯系,并最終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未來實際結果可能偏差預期結果。同時,由于自然力的不規則運動或外力作用引起的自然災害,以及因種種原因所引起的社會沖突乃至戰爭,再加上人們的過失行為等因素的存在,所有這些都將人們置身于一種不確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之中,使其面臨風險的威脅。

  “隨著全國市場一體化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逐漸形成,不少經營風險較小的企業卻因財務管理失敗而被財務風險所葬送。”(郭復初,2000)美國學者大衛B.赫茨一針見血地指出研究和防范風險的重要性:明白了不確定性和風險,就是明白了關鍵的經營問題和關鍵的經營機會。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任何財務專家都必須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善于對自然和社會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科學預測,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損失盡可能降到最低限度。”(余緒纓,1996)

  企業所經歷的經濟風險均是企業資金運行過程中造成的風險,而對企業的所有影響最終都將集中體現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方面,因此,必須將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并由此形成了一門新型管理領域——風險基礎財務管理(Risk-based financial management),就是以風險為基礎的財務管理,是企業將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一門新型管理領域。其關鍵在于,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在組織、指導財務活動時,通過識別、測試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風險,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最終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標。“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強調在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等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系統、全面地識別、分析與測試財務風險,采取科學的方法防范與控制財務風險,并對管理效果作出客觀評價。這一概念直觀地表明了企業財務活動的風險性特征,強調企業整個財務活動是一種風險性活動,要求管理當局在進行財務管理時必須關注財務風險這一客觀存在的經濟現象。同時,“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強調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的結合,并將重心落實在財務管理上,由此,它將成為企業一項富有成效的管理活動。企業的一切風險說到底都是在企業資金運行過程中造成的風險。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企業經營成果的綜合體現,資金及其運動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基礎,財務管理作為“一種開放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管理,就是圍繞資金運動而展開的”(余緒纓,1996),于是,企業以資金及其運動為紐帶,將風險管理與財務管理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風險基礎財務管理。

  一、財務經濟學中的風險觀及其運行規律探索

  認識和界定風險是進行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前提。目前國內外理論界對風險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風險就是可能發生危險;(2)風險是不利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某一不利事件將會發生的概率(Eugence F.Brighan and Louis C.Gapenski,1987);(3)風險就是不確定性;(4)風險是在給定情況下和特定時間內,那些可能發生的結果間的差(C.Arther Williams JR.and Rechard M.Heins.,1989)。

  比較分析這些觀點,我們認為,財務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中的風險應是經濟活動未來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出現差異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條件下和特定時期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的變動程度。風險的大小是經濟活動在實際結果出現之前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結果及其概率分布的函數。可用公式簡單表示為:

  R=F(Ei,Pi)

  其中,R:經濟活動的風險(risk);

  Ei:經濟活動可能出現的第i種結果(effect);

  Pi:第i種結果可能出現的概率(probability);

  F:R與變量Ei和Pi之間的一種函數關系

  任何風險,從其成因到其可能產生的影響,直至產生的實際結果,都是一個系統的運行過程。在此過程中,風險因素、風險事件、風險期望和風險結果等要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成為風險構成的四大要件。就企業而言,其生產經營過程通常主要表現為物資流動、資金運動和信息運動三個相互交織的運動過程,但由于企業內部和外部各種風險因素的存在,企業上述三大運動過程可能在時間上出現間斷,在形態轉換中發生停滯,最終使得企業生產經營的未來實際結果可能偏離企業的預期目標,這種可能性的存在將會導致企業發生經營總風險,并具體表現為物資流風險、資金流風險和信息流風險(向德偉,1995)。但物資流風險、信息流風險最終都從財務風險中反映出來,故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總風險的集中體現,并成為企業經營總風險的核心和落腳點。正因為如此,本文將從財務風險的角度闡述企業經營總風險的管理問題。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有多種類型,在不同理財環境、不同理財階段、針對不同的經營主體和理財項目,財務風險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根據研究需要對財務風險按不同標志進行分類。

  財務風險有其獨特的運行規律,要求管理當局采取相應的策略進行管理。我們認為,(1)財務風險存在的客觀性和必然性,要求理論界和實務界均應清醒地認識到風險的客觀存在,不斷增強風險意識,而不能逃避現實,更不能對風險視而不見,否則將會受到它的懲罰,故以風險為基礎進行財務管理已成為市場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內在客觀要求。(2)財務風險具有普遍性和復雜性,表明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求企業經營者與管理者采用系統的觀點來認識風險、防范風險和控制風險。(3)財務風險發生的潛在性和偶然性,說明財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使風險管理的難度進一步增大。(4)財務風險的可識別性和相對性,說明財務風險在其發生之前,人們還是可以采取恰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識別,企業管理當局應以積極的態度去把握財務風險的運行規律,以動態的觀點辯證地對待特定風險,使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切實可行。(5)財務風險與預期收益的關聯性以及財務風險的差別性和激勵性等特征,明示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以及加強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迫切性,因為風險基礎財務管理與企業的生存、發展、獲利緊密相聯,它有利于提高企業“灰色系統”的透明度,便于企業管理當局主動地把握企業生產經營的未來結果。

  二、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體系

  (一)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體系

  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則是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并成為評價企業財務活動是否合理的標準。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目標,取決于企業經營的總目標,是企業的經營目標在財務上的集中和概括,它是企業一切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按范圍不同可分為基本目標、分部目標和具體目標(王慶成、王化成,1995)。

  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基本目標可定位在“財務成果最大化”和“財務狀況最優化”兩個方面。企業只有在財務上追求“財務成果最大”和“財務狀況最優”,才能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并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并謀求長足發展,提高盈利能力,實現企業經營的基本目標。筆者進一步認為“財務成果最大化”應具體表述為“股東財富最大化”,因為按“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觀點,股東財富以企業長期健康發展基礎上形成的現金流量作為計算依據,同時考慮了投資風險程度的大小,無論從涉及的時間長度還是從包含的內容看,都比短期的利潤指標具有更大的綜合性,能夠從更深層次去認識經濟效益問題,因而它是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分部目標,取決于財務管理的具體內容,由籌資管理目標、投資管理目標、營運資金管理目標、成本費用管理目標、收入管理目標和利潤管理目標等共同組成(郭復初,2000)。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具體目標一般分別根據風險事件在其發生前后對企業可能產生的不同影響予以確定。上述基本目標、分部目標和具體目標共同組成了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體系,它具有層次性、多元性、動態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點。企業的財務活動應以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為中心,以促進和服務于企業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為主旨。

  (二)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循環

  為實現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上述目標,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連接的管理程序,這些程序的結合與協調,形成了企業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基本環節,這些環節主要包括風險預測、風險決策、風險預防和控制、風險管理效果評價以及風險損益處理五個管理階段,它們共同構成了風險基礎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

  在風險基礎財務管理中,企業首先應通過風險預測這一環節,對尚未發生但又客觀存在的各種風險,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進行系統地分析、全面地識別和恰當地估量,把“未知”變成“已知”,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風險預測是企業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第一步,是風險決策、風險預防和控制的基礎。財務管理部門需在預測的基礎上進行風險決策,將風險收益與控制風險所需成本進行比較,確定企業應對風險采取何種態度,準備冒多大風險去實現財務目標和經營目標,從而降低企業風險管理成本,提高風險管理效益。風險決策之后,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應根據選定的方案,采取相應的風險預防與控制措施,使風險事件朝著有利的方面發展。為實現風險基礎管理的目標并提高管理效率,財務管理部門需要對各項管理措施的適用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檢查和評估,并據以不斷修正和調整計劃,然后對風險結果進行財務處理,及時補償風險損失并合理分配風險收益。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上述五個基本環節,是一種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過程,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循環。如圖1所示:(圖暫略)

  (三)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基本方法

  在上述管理環節中,企業將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實施各項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工作。這些方法主要有風險預測方法,風險決策方法,風險預防和控制方法,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方法,以及風險損益處理方法等。

  風險基礎財務預測方法包括風險識別方法和風險估量方法。常見的風險識別方法主要有專家預測法、幕景分析法和資金分析法等。企業風險識別的策略應是利用最適合當前情況的那種方法或幾種方法的組合進行風險識別,并對所識別的風險進一步分析論證,找出影響巨大、發生概率較高的風險,借以確定管理的重點。企業通常采用統計分析法,“A記分”法,財務比率分析法和“Z記分”法等方法對已經分析、識別出的風險進行定量描述,其任務在于估測某一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質,從而為風險決策、預防和控制提供相對準確的依據。

  風險決策的方法較多,在各個財務環節所運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進行決策時,有三個方面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決策者擁有的信息量;二是決策者自身的綜合素質;三是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和方案對決策者的效用。

  企業進行風險預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風險回避、風險轉移和風險自擔三大類型。為避免風險的發生,企業可以采取風險回避措施,主動放棄可能導致風險的方案。它是一種簡單易行、全面徹底的風險管理措施,其實質是回避那些引發風險的經營活動,以減少風險損失。但它卻是一種消極的風險預防控制方法。當企業對風險進行預測決策之后,如果認為某項經濟活動非進行不可,而企業又無足夠財力來承擔其風險,或者企業承擔風險所發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企業則可以考慮能否將風險轉移給其他單位。當企業不能或不愿進行風險回避或轉移時,便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企業決定自擔風險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自行加強管理以預防風險;(2)進行風險隔離或風險結合以降低風險對企業總體的影響;(3)自行采取補救措施以減少風險損失;(4)提取各項準備金以增強風險自擔能力。

  在一定時期內,企業風險管理效果如何以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最佳,需要有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其判斷標準應是管理措施能否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一般可通過計算和分析風險管理效果系數后作出具體評價,從經濟效益看,使得風險管理效果系數達到最大的措施才是最佳方案,故企業在進行風險基礎財務管理時,應從預計風險管理效果系數大于1的所有方案中,選擇該系數最大的方案。

  企業對風險損益核算的原理如同一般會計核算,無論是風險凈損失還是風險凈收益,均應在財務上做出相應的處理。

  上述五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風險基礎財務管理方法體系。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經驗的不斷積累,新的方法還會產生。

  三、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實施

  (一)籌資風險的管理

  籌資活動是企業理財活動的首要環節,因此籌資風險管理是整個風險基礎財務管理的起點。我們認為,籌資風險是企業籌資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標取得資金使用效益,企業無法按原定要求履約以滿足資金供應者預期結果的風險。為識別和估量籌資風險,企業管理當局首先應分析籌資風險的成因,然后收集有關資料,判斷企業在籌資方面所面臨的風險,并計量與測試其大小。(1)對于資金使用效益不確定所導致的籌資風險,可采用比率分析法,并通過利息保障倍數和償債保障倍數等財務指標的計算與分析進行識別、估量。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數、償債保障倍數越小,說明企業償還債務利息、本金的壓力越大,籌資風險越高。(2)對源于企業資金調度不合理性的籌資風險的識別和估量,主要通過計算和分析速動比率、流動比率、現金比率以及相關資產的周轉率進行。(3)對源于資金結構方面的風險,可通過資產負債率(或產權比率)或籌資杠桿程度進行粗略估量。在投資風險不為0且保持不變時,考察籌資杠桿程度便可大致判斷籌資風險的高低。然而,我們認為并不能簡單地根據籌資杠桿程度的大小來估量企業的籌資風險水平。籌資風險與資金結構、籌資杠桿程度和投資風險之間在數量上的相互依存關系,可用下列模型表示:

  籌資風險=每股收益的變化系數(即企業總風險)-息稅前利潤的變化系數(即投資風險)=(籌資杠桿程度-1)×投資風險

  籌資風險管理的具體目標是在籌資風險和收益之間權衡,去尋求風險與收益的均衡點,以愿意接受的籌資風險去獲取最大的每股收益。在綜合考察籌資風險、籌資成本(或籌資收益)的基礎上,企業所采用的籌資決策的基本方法是:(1)在籌資成本(或籌資收益)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籌資風險最小的方案;(2)在籌資風險相同的情況下,選擇籌資成本最小(或籌資收益最大)的方案;(3)在籌資風險小但籌資成本大(或籌資收益小)或籌資風險大但籌資成本小(或籌資收益大)的方案中,根據管理當局對待風險的態度和籌資收益效用的大小,選擇籌資風險和資金成本相對較小但籌資收益相對較大的方案。

  針對籌資風險的不同成因,防范與控制籌資風險的措施主要有:(1)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降低投資風險;(2)注重籌資杠桿,適度舉債,優化資金結構;(3)合理調度資金,維護資產的流動性;(4)建立償債基金,增強風險自擔能力。

  (二)投資風險管理

  由于企業投資的具體形式不同,每類投資可能遭受風險的直接原因、具體表現形式,以及風險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將有所區別。企業對內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生產經營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以謀取經營收益,但由于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內部經營等情況的變化,其經營收益往往會波動起伏,從而造成對內投資風險(亦經營風險)。經營收益波動的幅度和可能性越大,經營風險便越高,反之經營風險則越低。在風險基礎財務管理中,經營風險一般通過息稅前利潤(率)變化系數等指標反映。但筆者認為,將經營杠桿系數作為企業經營風險的同義語是錯誤的,因為從計算經營杠桿系數的公式可知,如果企業保持固定的銷售水平和固定的成本結構,再高的經營杠桿系數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經營杠桿系數應當僅被看作是對“潛在風險”的衡量,這種潛在風險只有在銷售和生產成本的變動性存在的條件下才會被“激活”(詹姆斯。C.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譯,1998)。

  企業直接對外投資遭受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被投資企業的經營風險與籌資風險共同影響到企業直接投資的風險,故在被投資企業經營風險或總風險已知的情況下,可近似地將其作為本企業直接投資風險。企業也可根據與直接投資收益有關的歷史資料計算投資收益的期望值、標準差和變化系數等指標來預測直接對外投資風險,原理與間接對外投資風險的估量相同。間接對外投資主要是證券投資,一般通過期望投資收益(率)偏離實際投資收益(率)的幅度和可能性來估量它們所面臨風險的大小。對于單項證券投資風險的估量,常用的指標是該項證券投資收益(率)的標準差(或變化系數)和β系數,指標值越大,說明投資風險越高。

  當企業同時投資于一個以上的投資項目時,這類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證券或資產所形成的集合,形成財務經濟學中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投資組合的各種可能收益率的算術平均數,在數量上等于組成投資組合的各種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數,權數是投資于各種證券的資金占總投資額的比例。投資組合的風險一般通過該組合收益率的標準差進行估量。經過研究,我們認為投資組合總體的風險程度(以投資組合標準差反映)取決于三個因素:每一證券的標準差,每一對證券的相關性(以協方差表示)和對每一證券的投資額。隨著組合中證券數目的增加,協方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標準差的作用越來越小。故在進行投資組合決策時,必須考慮所選單個投資項目之間的相關程度。

  夏普教授提出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大大簡化了上述估量投資組合風險并據以選擇有效投資組合的程序(William F.Sharpe 1963)。投資組合的關鍵則在于投資者應根據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擔的風險水平,去選擇不同的投資項目,并確定各項目所占的比例。這將是投資決策所需解決的問題。這種決策系根據投資風險與期望投資收益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以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從備選投資方案中選擇風險相對較小、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方案。

  企業在識別與估量投資風險后,對決策過程中選定的投資方案,針對其可能面臨的風險,單獨或同時采取下列措施進行投資風險的預防與控制:(1)合理預期投資效益,加強投資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運用杠桿原理,協調經營風險與籌資風險。根據總杠桿、經營杠桿和籌資杠桿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認為,經營風險較低的企業可在一定水平上使用籌資杠桿,采用籌資杠桿程度較高的融資組合方式,但經營風險很高的企業則宜在較低的程度上使用籌資杠桿,采用籌資杠桿程度有限的融資組合,從而控制企業的總風險。(3)運用投資組合理論,合理進行投資組合。(4)采取風險回避措施,避免投資風險。(5)積極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資風險。

  (三)資金回收風險的管理

  企業無論對內還是對外投資,都會面臨能否收回投資本金及其收益的風險。但企業對內投資需要通過銷售才能收回,而對外投資能否收回與本企業的商品銷售無關,但若撇開銷售環節,與這兩類投資有關的資金回收問題基本相同,故論文只闡述與對內投資有關的資金回收風險,其原理同樣適用于與對外投資有關的資金回收風險管理問題。影響資金回收風險的因素主要有:(1)客戶的償債能力;(2)客戶的信用狀況;(3)企業的信用政策;(4)結算方式。由于資金回收風險的大小最終都體現在應收貨款回收時間及其回收金額的多少上,故資金回收風險的估量可采用財務指標分析法進行。其中,反映應收貨款回收時間長短的指標是應收貨款周轉次數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計算其中任意之一則可。應當指出,在具體計算時以應收貨款回籠金額為基礎,而不能按照現行制度、有關教科書或其他文獻那樣按賒銷凈收入來計算上述各項指標。此外,反映應收貨款回收能力的指標主要是應收貨款回收率、壞帳損失率和收帳費用率等。

  進行資金回收風險決策的關鍵在于,按照“風險收益權衡”原則,根據應收貨款對企業獲利能力和資金回收風險的雙重影響,恰當選擇收益相對較大而風險相對較小的資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現金折扣的決策。企業能否正確制定出與信用期間和現金折扣有關的決策并將其落到實處,已成為預防資金回收風險的一項重要策略。此外,企業還應采取下述有關預防和控制資金回收風險的措施。主要有:(1)根據客戶按約付款的可能性,選擇不同銷售方式。從回避資金回收風險的角度,采用現銷方式出售商品無疑是最佳選擇,為控制資金回收風險,企業只能對信用狀況好、償債能力強,達到企業信用標準的客戶采取賒銷方式,并將累計賒銷金額控制在信用限額范圍之內,但對那些信用狀況不好、償債能力差的客戶則宜盡可能采取現銷方式。(2)選擇合適的結算方式。(3)制定合理的收帳政策,及時催收貨款。

  (四)外匯風險的管理

  由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態勢所決定,我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必將進一步深入,外匯管理體制也必須進一步改革。隨著我國進行國際化經營企業的迅猛發展,這些企業在其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利潤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不可避免地面臨外匯風險的威脅,因而,如何通過風險基礎財務管理來防范與控制匯率的異常波動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不利影響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匯率變化給那些從事國際經營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形成了企業的外匯風險,或稱之為匯率風險。進行外匯收支是外匯風險產生的前提,匯率變動的經常性和不確定性,是形成外匯風險的直接原因。由于匯率變動,一定數量一種幣別的外匯兌換或折算成另一種幣別外匯的數額會較以前為少或為多,從而使持有或運用外匯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出現不確定性。這些受到匯率變動影響的外匯金額被稱為“受險額”。有些受險額隨匯率變動,可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給企業帶來收益;而有些受險額隨匯率變動惡化企業的財務狀況,使企業遭受損益。顯然,只有這兩類“受險額”的余額(即“凈受險額”)才最終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匯率變動只對企業凈受險額產生影響”的客觀規律為企業選用外匯風險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論基礎。

  為便于外匯風險的識別、估量和控制,可將外匯風險按其生成機制及對企業的影響對象不同,分為會計風險和經營風險。因為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每個從事國際經營的企業都要選擇一種貨幣作為記帳本位幣,并將記帳本位幣以外的業務作為外幣業務,外幣業務除了可能按業務發生時的匯率記帳外,為便于分析或編制合并會計報表,還應在期末按特定的匯率折算成記帳本位幣,由于匯率變動的經常性和不確定性,折算時的匯率與記帳時的匯率可能不一致,使會計報表中某些項目帳面價值的變動具有不確定性,這是由會計核算而產生,故稱為會計風險。這種風險一般在會計期末(折算日)預計,用以衡量會計報表中應折算項目的最初發生日匯率與折算日匯率不同可能造成的損益,此風險在會計期末折算后即可解除,并在報表中列示為已確認的折算差額(或損益),以反映匯率變動對企業會計報表的影響。一般而言,折算差額越大便意味著會計風險越大,但折算差額只影響企業帳面上的經營業績,對企業經營能力無實質性影響,其折算差額并不是實際交割時的實際損益,差額的大小也因采用折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我國《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定》具體規定了我國外幣報表折算的有關問題,但沒有明確指出企業應采用什么方法折算,從具體要求看,更接近“現行匯率法”。匯率變動引起企業未來經營現金流量不確定,進而使企業價值可能出現不確定性變化的風險,屬于經濟風險。那些由于匯率變動導致企業未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在長期內都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風險為長期風險,反之為短期風險。

  由于外匯風險的生成機制和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不同,其具體管理部門也有所區別,會計風險和短期風險一般可由財務部門負責管理,而長期風險涉及企業供應、生產、銷售、財務多個領域,應由整個企業有關部門共同負責。企業對這些外匯風險管理的目的均是最大可能地降低風險和盡可能地減少為控制風險所支付的成本。如何確定二者之間均衡點的問題,使外匯風險管理成為一項非常復雜的管理工作,企業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外匯風險的管理。其具體步驟為:(1)確定恰當的計劃期;(2)預測匯率變動趨勢;(3)編制現金流量預算,確定凈受險額;(4)根據預期的外匯風險損益程度確定是否采取行動;(5)選擇正確的外匯風險管理戰略。外匯風險管理戰略的目標便是最大可能地減少風險和盡可能地降低為減少風險所支付的成本,即尋求符合風險最小、成本最低條件的最優解。但這里的最優解并非單一解,從理論上講,有兩個極端方法,一是風險最高、成本最低時的措施,一是風險最低、成本最高時的措施。企業的最終選擇取決于管理當局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和企業對減少風險所支付成本的承受能力。

  從計算預期外匯風險損益程度可知,企業因匯率變動可能蒙受損失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受險額和預期匯率變動額。因此,對外匯風險進行管理時,也應從影響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入手,其策略主要有:(1)選擇好計價(或結算)貨幣;(2)執行貨幣保值條款,提前或推遲結匯并盡可能進行差額結算;(3)投保貨幣風險保險;(4)采取資產負債表保值法;(5)利用金融工具(特別是期權、互換等創新金融工具)轉移風險;(6)實施多角化策略等。

  總起來考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它所面臨的風險將比其他任何經濟制度中的風險都要復雜,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盈虧自負和風險自擔的現代企業運行機制也是促使其迫切尋求防范風險措施與對策的強大原動力。風險和風險管理問題已成為企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現代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個能夠承擔風險以及保持市場競爭能力的財務機制,有效實施風險基礎財務管理,努力提高經濟效益,順利實現企業總目標。

  參考文獻

  1.余緒纓。1996企業理財學。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郭道揚。1997.關于國有企業財務機制轉換問題。財會月刊,4.

  3.郭復初。200.現代財務理論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4.王慶成,王化成。 1995.財務管理(注冊會計師專門化系列教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5.向德偉。1995.博士學位論文《企業財務風險的評價與控制》。

  6.林義。1992.風險管理。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7.[美]詹姆斯。C .。范霍恩等著,郭浩、徐琳譯。1998.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8.程德興。1998.企業風險財務管理研究。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9.Alan C.Sharpiro . 1992.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Allyn and Bacon.

  10.C.Arther Williams JR.and Rechard M.Heins.1989.Risk and Management(Sixth editi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1.David B.Hertz. 1964.Risk Analysis in Capital Investmen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Feb.

  12.Eugence F.Brighan and Louis C.Gapenski.1987.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nagement(Seventh edition)。The Dryden Press.

  13.Eugene Fama and Kenneth French. 1992.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Journal of Finance(47),July.

  14.F.Modigliani and Gerald A.Pogue . 1974.An Introduction to Risk and Return.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30),March-April.

  15.Harry M.Markowitz . 1952.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March.

  16.William F.Sharpe 1963. Simplified model for Analysis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cience,January.

學員討論(0

實務學習指南

回到頂部
折疊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00 - m.electedt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會計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備20012371號-7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44457號

恭喜你!獲得專屬大額券!

套餐D大額券

去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在线一区 | 欧美一区三区三区高中清蜜桃 | 三级av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 黄网站在线免费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第一页 | www.嫩草|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3级| 国产精品电影 | 免费观看亚洲 | 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观看 | 久久成人综合 | 亚洲区欧美 |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在线一区 |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 久久九九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午夜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一级 | 国产一级免费视频 | 91com在线观看 | 51ⅴ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久国久产久精永久网页 | 亚洲iv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综合网 | 久久综合成人精品亚洲另类欧美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精品av| 成人网址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综合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软件 | 亚洲福利视频导航 | 玖玖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