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體指導一個企業會計工作的規則、方法和程序的規范性文件。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實行按所有制和行業的統一的會計管理體制,政府主管部門對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都要作出具體規定,企業必須遵照執行。企業很少有自主選擇和制定內部會計制度的余地。目前,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已發生很大變化,由以所有制和行業的統一會計制度為主的管理體制逐步過渡到以會計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為指導,由企業自行設計內部會計制度的管理體制。然而從我國現狀來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相關理論研究薄弱,財會人員嚴重缺乏相關知識與技能,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實務與經濟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建立科學、合理、適用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界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本文就目前企業內部會計設計和執行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筆者的意見。
一、部分企業未制定內部會計制度
部分企業直接以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的統一會計制度、企業財務通則以及上級下發的各種文件作為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致使企業日常會計核算工作隨意性過強,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
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應在國家統一會計規范和有關法規的指導和約束下,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建立符合本企業會計核算要求的內部會計制度。在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中,應明確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導企業會計實踐,保證會計工作規范運行。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具有適用范圍專一、內容條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確和實際操作方便等特點,有利于加強日常會計工作,提高經濟效益。
二、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有關工作人員之間,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制度。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企業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財產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發現并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目前,很多企業在制定制度時,未能有效地貫徹內部控制制度,這樣就無法確保管理部門制定的方針政策得到實施,無法保證各種管理信息的準確可靠和財產的安全完整。
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到內部控制制度,將內部控制制度貫穿、融匯于會計制度與其他企業管理制度的各個方面。企業只要存在經濟業務事項,就需要有相應的控制制度給予制約。
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應包括以下三項內容:首先,控制制度要確定企業內部行政領導和各職能部門擁有的職權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據以確定的他們在處理經濟業務時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確每一項經濟業務的處理程序和手續;最后,內部控制制度中要明確處理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人員之間相互制約的方式,相互之間能否形成制約關系,每一人員是否置于他人的監督之下。
三、內容設計不全面,賬務處理程序欠規范
從目前會計制度設計實務看,企業較注重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現金和銀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視會計核算和監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在筆者所調查的企業中,大多數企業未建立較為完整的賬務處理程序制度。甚至為數不少的單位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會計核算行為的隨意性。比如,同一性質的經濟業務在不同的會計期間,甚至在同一會計期間,其賬務處理竟然不同;再如,會計確認與計量方法也隨意選擇,如此等等。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明確規定,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包括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其主要內容有:會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的設置和使用;會計憑證的格式、審核要求和傳遞程序;會計核算方法;會計賬簿的設置;編制會計報表的種類和要求;單位會計指標體系。通過以上這些制度的制定和認真執行,就可保證會計工作的規范運行。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企業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體指導一個企業會計工作的規則、方法和程序的規范性文件。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實行按所有制和行業的統一的會計管理體制,政府主管部門對企業內部的會計制度都要作出具體規定,企業必須遵照執行。企業很少有自主選擇和制定內部會計制度的余地。目前,我國的會計管理體制已發生很大變化,由以所有制和行業的統一會計制度為主的管理體制逐步過渡到以會計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為指導,由企業自行設計內部會計制度的管理體制。然而從我國現狀來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的相關理論研究薄弱,財會人員嚴重缺乏相關知識與技能,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實務與經濟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建立科學、合理、適用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是會計理論和實務界必須解決的一大問題。本文就目前企業內部會計設計和執行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談談筆者的意見。
一、部分企業未制定內部會計制度
部分企業直接以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的統一會計制度、企業財務通則以及上級下發的各種文件作為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致使企業日常會計核算工作隨意性過強,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
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應在國家統一會計規范和有關法規的指導和約束下,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建立符合本企業會計核算要求的內部會計制度。在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中,應明確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等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導企業會計實踐,保證會計工作規范運行。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具有適用范圍專一、內容條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確和實際操作方便等特點,有利于加強日常會計工作,提高經濟效益。
二、普遍存在著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
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各有關工作人員之間,在處理經濟業務過程中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制度。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證企業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財產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發現并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目前,很多企業在制定制度時,未能有效地貫徹內部控制制度,這樣就無法確保管理部門制定的方針政策得到實施,無法保證各種管理信息的準確可靠和財產的安全完整。
企業在設計內部會計制度時,應充分考慮到內部控制制度,將內部控制制度貫穿、融匯于會計制度與其他企業管理制度的各個方面。企業只要存在經濟業務事項,就需要有相應的控制制度給予制約。
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應包括以下三項內容:首先,控制制度要確定企業內部行政領導和各職能部門擁有的職權和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據以確定的他們在處理經濟業務時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確每一項經濟業務的處理程序和手續;最后,內部控制制度中要明確處理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人員之間相互制約的方式,相互之間能否形成制約關系,每一人員是否置于他人的監督之下。
三、內容設計不全面,賬務處理程序欠規范
從目前會計制度設計實務看,企業較注重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現金和銀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視會計核算和監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在筆者所調查的企業中,大多數企業未建立較為完整的賬務處理程序制度。甚至為數不少的單位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制度,因而造成會計核算行為的隨意性。比如,同一性質的經濟業務在不同的會計期間,甚至在同一會計期間,其賬務處理竟然不同;再如,會計確認與計量方法也隨意選擇,如此等等。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明確規定,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包括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其主要內容有:會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的設置和使用;會計憑證的格式、審核要求和傳遞程序;會計核算方法;會計賬簿的設置;編制會計報表的種類和要求;單位會計指標體系。通過以上這些制度的制定和認真執行,就可保證會計工作的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