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防范金融風險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措施、程序和方法,從而在商業銀行的內部形成一種自我協調、自我約束的控制系統。商業銀行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重點是風險控制。重點有三個方面,即管理控制、會計控制和稽核控制。
一、 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銀行管理層在授權處理業務決策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規章制度、程序、手續和方法。它包括:組織結構控制、崗位責任控制和風險控制三部分內容。
1. 組織結構控制
第一,對決策層和高級管理層的控制。首先在組織上要建立董事會、監理會、信貸審查委員會,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委員會及必要的決策和咨詢機構,其次要建立高層人員信息檔案,對其個人歷史背景、從業經驗、行為規律和能力、經營業績、業務創造與控制能力,進行動態監控,根據綜合考察結果,決定其去留及崗位調整。
第二,要建立獨立和超脫于經營之外的內部控制委員會。內部控制包括對資本充足率控制、資產負債比例控制、資金交易衍生工具(期貨、期權業務)控制,主營業務(信貸)風險控制。授權審批制度控制,與欺詐的控制(通過教育、示范、監督與技術控制,防止內外欺詐與犯罪)。
第三,根據相互協調和平衡制約的原則,配置業務部門、管理部門和監督部門。
第四,要保證對要害部位(庫房、計算機主機)和重要崗位(如國債、外匯買賣、資金出借、信貸審貸和審批崗,財務主管等)進行制約和監督并對重要崗位人員實行定期或不定期輪換和強制休假制度。
2. 崗位責任制
加強內控機制必須嚴格人的管理,崗位責任制就是規范員工行為的重要手段。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活動都可以分解為不同的環節,根據不同環節分設不同崗位,由不同人員負責辦理,崗位責任制就是明確每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職責和權限,實現定崗、定人、定責,使他們各司其責,各負其責,分工協作,相互監督。制定崗位責任制的前提是合理有效的崗位分工,這是實施內控制度基礎。崗位分工是根據勞動組織形式來確定(是柜員制,還是專柜員),對于一些不相容的崗位,必須實行崗位分離,以達到相互制約,預防風險之目的。
商業銀行內部應當實行崗位分離業務的有:①現金、有價單證保管與帳務記帳相分離;②重要空白憑證與帳務記錄相分離,簽發重要空白憑證必須貫徹證、章、壓(押)三分管的原則;③資金交易業務的授權審批與具體經辦相分離;④貸款發放與審查相分離;⑤損失確認與核銷相分離;⑥電子計算機編程人員與操作人員、機房與微機人員相分離;⑦風險評定與業務辦理人員相分離;⑧實行柜員制崗位,柜員與后續監督人員相分離;⑨重要業務(如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存款和票據的掛失)實行雙人、雙簽,雙責有效的“四眼原則”;⑩國外業務必須實行密押與電傳相分離。
制定崗位責任制應包括的內容有:個人職責和應辦事項。個人職責是按本行崗位分工,明確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而不是共同職責。崗位職責確定以后,就要通過一系列工作來保證其職責的實現,這就是崗位應辦事項。崗位責任制確定后,還要制定一個崗位工作日程表,以避免失職行為。
貫徹崗位責任制還要有五項配套制度:一是崗位服務規范。服務理念上做到有形網絡擴張和無形服務延伸相結合,在繼續優化現有機構網點的同時,加快發展網上銀行等虛擬服務網絡,形成“無形”服務,實現有效服務區域的超長規發展。服務規范應涵蓋十個方面內容,即道德規范、語言規范、態度規范、儀表規范、技能規范、質量規范、效率規范、紀律規范、環境規范和管理規范。二是換崗、離崗的交接和稽核制度。三是實行嚴格考核制度,(自查、互查、抽查、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和評價制度。四是崗位責任的追究制度。五是激勵和約束制度。對造成重大損失,影響銀行聲譽的,要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3. 風險管理控制
(1)信貸風險管理控制。嚴格實行貸款管理責任制,按照“審貸分離,分級審批”原則設置信貸業務操作和管理崗位,并明確各自職責及權限。建立完善信貸風險預警預報與應急應變機制。及時反饋信貸資產質量可能影響銀行正常經營的各類事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應急應變步驟與措施、不良貸款清償和核銷管理制度。在控制制度足以影響效益提高或穩定時,應及時改革控制制度及相關指標。同時及時與上級行和央行溝通,取得政策法規等外部支持。這就是彈性機制。
(2)交易風險控制交易風險控制包括同業拆借和外匯買賣兩種業務。對同業拆借對象、期限合同、拆入與拆出資金比例及其用途,都要進行嚴格控制。
(3)計算機系統風險控制計算機系統風險控制主要包括:嚴格職責分離制度,程序開發,系統管理,軟件維護,資料保管和業務操作人員的職能要實行嚴格分離;網絡管理,網絡終端使用和網絡用戶均要經過授權,密碼控制按權限因人而異,修改系統軟件必須經過授權批準和修改業務記錄的授權制度;機房管理,嚴格限定進入機房人員并建立全面機房記錄制度;數據管理,實行重要數據的密級管理和文件資料借閱制度。
(4)安全保衛制度。對包括庫房、營業網點和現金運送實施嚴格安全保衛制度。
二、 會計控制
1. 抓好帳務核對工作
(1)明細與綜合核算核對做到三個相符凡以卡片帳代替明細帳各科目,發出、收到異地托收憑證、存單,每月與該科目總帳發生額與余額核對相符;凡是又記明細帳,又保管電腦卡片帳的科目(如匯出匯款、本票、應解匯款、其他保證金等)應與該科目總帳余額核對相符。凡內部過渡性科目、暫收暫付、待攤費用、待清資金分戶帳余額應逐日與總帳核算相符。(2)內外帳務核對重點單位要實行面對面核對和換人核對,同時要做好聯行和交換清算資金的核對。
2. 抓好利息核對
結息前要核對利率和積數;結息后,利息傳票要與分戶帳核對相符,通過帳務核算達到帳帳、帳款、帳據、帳實、帳表、內外帳務六相符。
3. 帳務核算必須堅持的五項制度,即:復核制度;內部資金列帳的審批與檢查制度;有關憑證使用審批制度;認真貫徹驗印制度,做到有疑必復,換人核對;換崗和離崗稽核制度。
4. 空白重要憑證和有價單證的管理
對空白重要憑證的領用要做到當面點清,無誤后,按品種設立分戶帳,并登記備忘登記簿;保管要實行“專人管理,入箱(庫)保管”,堅持交接班復核和簽章制度;使用時要嚴格貫徹“證、印、押(壓)”三分管原則;分管領導每月至少檢查一次保管和領用情況,做到帳證一致。有價單證視同現金保管,實行“證帳分管”。出入庫要及時辦妥登記手續;領用時要辦理領用和簽收手續;簽發時要進行銷號控制;注銷與銷毀時要造具清單。
5. 印章和密押(押數機)管理印章由總行按統一規定刻制和頒發,領用時要做好記錄。保管要貫徹“專人領用,專人使用,專人保管”,做到“人離章(押數機)鎖,專盒存放,班后入庫”,人員調動時辦妥交換手續。
6. 會計檢查、輔導與分析營業部經理、督導員應定期不定期檢查會計帳務和財務情況,包括資金清算,聯行往來同城結算,費用開支,利潤增減變化情況,為行長的經營決策提供信息。對信貸資產質量和風險應做好兩方面監控:一是總量監控指標,即存貸款比例、不良貸款率和貸款收息率;二是結構性監控指標,即不良貸款結構、貸款投向、貸款集中度、貸款期限和方式。
7. 嚴格執行規范化的業務操作規程
在定崗、定責、定人的前提下,制定各種業務操作規程:一是操作步驟,二是憑證傳遞順序。操作步驟指記帳、復核、收付款項、貸款受理、調查、審查、審批,應按時間先后,依次安排的科學規范操作步驟。憑證傳遞程序制定應以信貸、會計、出納和儲蓄基本制度和加強對外服務為出發點,結合本行勞動組織形式、人員分工和營業廳整體布局等方面因素加以確定。
三、 內部稽核機制
內部控制制度運行要構筑三道監控防線。第一道防線是一線崗位雙人、雙職、雙責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監控制度;第二道防線是相關部門和崗位之間的互相制約。第三道防線是以內部監督部門(或人員)對各崗位、各部門和各項業務實施全面監督反饋制度,以實現立體式交叉控制效果。
內部稽核必須在形式上和實質上保持獨立。所謂形式上獨立指稽核人員應獨立于支行業務和管理人員,不能自己監督自己;實質上獨立是指站在黨的政策和全行利益上實施稽核。其次,稽核工作要制定科學、合理、統一的審計程序。內部稽核還要制定年度稽核項目和項目實施方案,同時要有一定的稽核覆蓋面和稽核頻率,涵蓋主要業務和重點風險點。
通過上述三項控制實現“行長決策,專家治行,制度保障,內控有序,責任追究”的基本管理思路,迎接加入WTO的挑戰,全面促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