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0 08:33 來源:萬太英
一、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現狀及原因
會計行業,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主要目標,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并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會計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和社會、會計人員和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它包括以下幾方面: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
2.當今社會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現狀:會計工作是整個宏觀經濟工作的基礎性工作,會計從業人員被譽為資本市場的“經濟警察”,證券市場的“看門人”,而當這個“警察”和“看門人”職業道德觀念淡薄、追求私利、監守自盜、違背準則、弄虛作假、不能盡職盡責時,市場的危險度就會增加。當今社會會計行業誠信缺失,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原始憑證失真、會計憑證造假、假賬故意真算、真賬故意假算、會計鑒證失信等。
3.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原因:
(1)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因素:首先會計誠信缺失是社會誠信缺失在會計領域的反應,當今我國社會正處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中,人們的價值觀是多元化的,單純依靠職業道德來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是無力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類的觀點并不鮮見。此類思想經過文化沿襲和承續不可避免地會反映在現實社會中。無形之中,它的存在為會計誠信缺失提供了生存的文化土壤。其次,當今社會正處于市場經濟的探索過程中,各種法律和制度建設尚不成熟或者說尚不完備。單純靠社會道德教育和所謂“紀律性”約束,顯然已不適應今天人們多元選擇的價值觀念,也不可能用來規范人們的各種社會行為。
(2)主觀因素:有些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強。一些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專業的培訓,缺乏對財經實務、財經法規的學習,造成濫設會計科目、憑證無編號,科目之間借貸不明,往來帳戶不清,不及時記帳,并且收支、支出不符的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導致帳實不符,使得會計報表提供的信息失真,喪失了它應有的參考價值。
(3)利益驅使:市場規則認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目標。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系尚不完善,各種制度尚未理順,無章可循、有章不循的仍較普遍,一些企業、單位、個人在利益驅動下,不惜鋌而走險。在這種社會大氛圍下,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和職業道德防線難免有失守的風險。
(4)法律制度方面的因素:會計信息造假的法律懲罰成本較低,例如對個人出具虛假財務報告懲處最重的是《刑法》第161條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會計法》的強制執法環境沒有形成,法律規范的執行是強制性的,它是借助于國家機器的力量來強制推行,要求每一個人都無條件地服從,然而《會計法》并不具備這種強制力或不具備完全的強制力。在當今社會中,”廠長負責制“導致單位負責人在企業或單位中的領導地位是至高無上的,當某些領導受到利益驅動且自身約束能力不強時,他的行為就會偏離《會計法》,甚至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會計監督配套的法規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存在會計造假的誘因,必要的民事索賠制度沒有制定。如《證券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其股票將被停牌;限期不能扭虧為盈的,公司將被終止上市。一些處在”危險地帶“的上市公司,往往就會采取有利于自己的會計政策,有的甚至不惜違規違法,粉飾其財務報表,以達到避免公司退市的目的,”安然—安達信“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另外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督機制,給違法者留下了”真空地帶“或”邊緣地區“。
二、治理會計誠信缺失的對策
會計誠信機制的建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這一過程應繼承和吸收傳統會計誠信之精華,結合現實需求,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會計誠信體系。
1.加強會計行業誠信教育的力度,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完善會計行業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制度。會計誠信教育要從學校教育到會計職業資格準入教育,到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直至終身:建立會計行業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實行評分制,如違規將會被扣分直至撤銷職業資格,并公布于眾。
2.提高會計行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技能,會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熟悉相關政策、精通工作流程,才能勝任。對會計行業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技能提升應從:崗前培訓、在職人員繼續教育、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建立考核機制四個方面著手。
3.建立健全會計監管制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作為內部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基本規范;另一方面完善外部監督機制,增強社會和政府對會計行業監督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政府監督方面,要求財政、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督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之職責,對有關單位的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
4.完善法律法規方面的不足之處,對違法者進行嚴厲懲處。針對當今社會存在的權大于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從法律角度增強會計誠信,必須要求會計行業從業人員遵守各項會計制度、規則、法律,并對違法者嚴懲不貸,加大會計計行業從業人員違法者的違法成本。
誠信是整個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至上”原則,是一個國家長久發展的基本保證,只有全面提高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技術職能,提高整個會計行業的誠信力和公信力,重塑會計行業誠實守信的形象,才能為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對話達人】事務所美女所長講述2017新版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表中高企與研發費那些表!
活動時間: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動性質:在線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