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正在流通使用中的第三套、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中主要票券在印制方面的主要防假特征如下:
(1)人民幣用紙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幣用的紙張,是特制的紙張,一般叫做鈔票用紙。這種紙張,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紙的質地高超。制造這種紙張的原料,主要是棉短絨,比一般的造紙原料貴重得多。造紙原料配方,有著嚴格的固定比例。造出來的紙,質地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挺括平整。如果用手拿著鈔票在空中抖動,或者兩手拿著鈔票的兩端一松一緊地拉動,或者用手指輕彈紙的表面,都會發出清凌明脆的聲音來。而普通印刷紙的原料大都是稻草、麥桿、破布等,紙的質地綿軟粗糙,韌性和張力不足,極易拉斷。如果在空中抖動,它的聲音發悶。
②無熒光反應。這種紙張所選用的原材料都是純凈清潔,不含雜質,白度很高,不添加熒光增白劑,呈自然的潔白色。如果在紫外線的光照下,沒有的熒光反應。而普通的印刷紙,一般都要添加熒光增白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就會發出明亮的藍白熒光來。
③水印。人民幣的鈔票用紙,較普遍地采用了水印技術。第三套人民幣元券以上的鈔票紙內,都有五角星圖案的滿版水印。其中10元券鈔票紙內采用的是天安門圖景的固定水印。第四套人民幣鈔票用紙,10元券、50元券和100元券采用的是人物圖像固定水印,其他的元券以上鈔票,用的是古錢圖案滿版水印。
④安全線。人民幣的部分鈔票用紙,在造紙過程中采取了設置安全線的措施。如第四套人民幣1990年版100元券、50元券,在鈔票固定的位置上都設置了安全線。這些鈔票日常將它平視時,是看不見安全線的。如果將這些鈔票迎光透視時,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鈔票紙內有一條立體感明顯的暗色安全線,在票面的表層即可用手觸摸到,線的部位是隆起的,特別是流通過一個時期的鈔票,此特征更為明顯。
(2)人民幣采用油墨的防假特征。印制人民幣的油墨,是特制的油墨,與市場上賣的普通油墨有很大不同。這種油墨的原材料構成比較復雜,其中顏料、填充料、干燥劑等都是特殊制造的。各種原材料的調制和配伍,都有專門技術。針對不同的印刷設備,油墨的調制方法和性能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三套人民幣是在凹印機上印刷的,就需要使用附著力強的凹印油墨。這樣印出來的鈔票畫面,油墨在紙上的堆積層比較厚,立體感強,用手觸摸可有突出的感覺。在鈔票的不同部位還可使用不同性能的油墨,就更加強了鈔票的防假功能。在人民幣上使用的防偽油墨,大體有凹印油墨、熒光油墨、磁性油墨三種。
(3)人民幣在制版和印刷上的防假特征。
①人民幣票面的設計,采用民族特色圖案襯托主景,花符對稱,正背面對應,陰陽光線分明,在不同部位上或凹印或凸印、平印錯落有致,多種防偽措施和標志布局合理的手法,加之名人手寫銀行行名,使偽造者難以一一仿效。
②人民幣的印刷制版,采取了先進的機器雕刻與手工雕刻相結合的技術。機雕的底紋、團花、網狀線,極其精細,仿制的難度極大。手工雕刻的每一個圖景、圖形,都是由美術專家繪制,雕刻師高手精心雕刻的,它們體現了美術家、雕刻師們各自的獨特藝術風格,而這種個人的藝術風格是無法以假亂真的。手工雕刻的凹版,是點線排列的,疏密相間,景物的深淺,每一個圖案都有它的特征。如用放大鏡觀察,很容易與假鈔票相區分。
③人民幣印刷的多色接線技術。人民幣票面各種圖案、圖形上的線條,是由多種顏色組成的,在不同的部位或線段上顯示了不同的顏色,而不同顏色線段間的銜接是很自然的,即由一種顏色自然地漸變地過渡到另一種顏色,沒有重疊、缺口、漏白、錯位現象,沒有生硬的感覺。這種在一條線上色彩的變換,是用先進的接線技術印刷的。一般的假鈔,就算是有的線條對接上了,而要想全部對接完好,也幾乎是不大可能的。如果使用套印的辦法,則色彩變換的過渡,就會很不自然,能較容易發現。
④票面底紋的彩虹印刷技術。票面主圖的背景部位由各種細線條組成的圖案,叫做底紋。底紋由直線、斜線、波紋線等構成,線條分布均勻,有一定的規律性。底紋的顏色是由多種顏色印刷的,往往是由一種或幾種顏色逐漸地自然地過渡到另外一種或幾種顏色。由于底紋色彩的面積比較大,多種顏色的變換,可以呈現出彩虹般的色彩效果。人民幣的各種票券都使用了這種特殊印刷技術,使不法分子難以造假。
⑤人民幣的正背面對印技術。人民幣各種圖案、花紋的尺寸、位置等都是固定的,在設計、制版、印刷時都計算得非常精確,不管花紋多么復雜、色彩有多大的變化,它們都必處在預定的位置上,而且鈔票的正面和背面是一次印刷完成的。人民幣在設計時,就特定好了在某個部位某個圖案或花紋要求在票券的正面和背面完全一致。采用對印技術印出來的鈔票就會有完全符合預定設計要求的效果,如果用迎光照看和斜光映看相對照的方法,就可檢驗出這種圖案或花紋在正面和背面的顏色、位置、樣式以及色彩的變換等都是一樣的。例如第四套人民幣 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就和它們背面的小花束完全對應吻合的。假造的鈔票,是很難搞出這樣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