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尤其是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向傳統會計領域發起了強烈的、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它促使我們必須對當前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進行深刻的反思。本文擬從會計的本質人手,對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與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特點進行比較分析。
一、從會計本質認識會計技術基礎的革命
會計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隨著現代經濟與科學的飛速發展,人們逐漸加深對會計本質的認識,即會計是一項對會計信息、處理、輸出的經濟信息系統,其主要職能是為人們提供經濟活動(價值運動)的狀態、結構、歷史及未來趨勢的畫面。如圖所示:
會計的各項活動均可以體現為對信息的某種作用,比如,原始憑證的審核與記帳憑證的填制,是信息的提取與確認;登記帳簿是信息的分類存儲;成本計算是信息的計量;帳務檢查與核對,是會計內部信息的反饋;編制會計報表是信息的輸出等等。具有這些特征的會計活動,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環環相扣,構成一個有序的信息處理過程。對這一信息處理過程,從技術手段上可以分為手工會計信息系統與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而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所呈現出的迥然不同的技術特性。
二、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特性。
手工會計信息系統主要由紙張、筆墨、算盤等物質工具作為技術支持,其對會計信息的處理表現為如下特征:
1、復雜性具體有:
(l)信息關系復雜,會計信息主要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損益等幾大部分。這些信息有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緊密關系,如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平衡關系,成本與損益之間的消長關系,總括信息與明細信息的核對與統轄關系;
(2)信息接口復雜,會計信息是以貨幣形式綜合地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信息的源點和終點觸及供、產、銷每個環節以及人、財、物每個部門或單位;
(3)信息計算復雜,會計信息的處理過程自始至終離不開各種計算方法,如;固定資產折舊的直線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存貨計價的移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個別認定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2、有序性會計系統對經濟活動的反映與監督是根據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連續不斷地進行的,即根據主體每一經濟交易或事項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和登記會計帳簿,試算和編制會計報表,進行財務分析,其間,涉及會計信息的判斷、確認、分類、計算、組合、復核、記錄、再分類、再重組等多個技術環節來生成對外會計報表和對內財務報告,從而,再開始下一個會計期間的循環。這些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不得隨意打亂和跳躍。
3、規范性會計信息處理具有一整套系統、完整的程序和方法,必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通則”以及行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信息的收集、處理、交換均必須以有形的實物為載體,如出庫單、發票等原始憑證,活頁式、訂本式的帳簿,具有一定格式的會計報表等,對于每一環節的處理結果都具有可驗證性,并可追溯其來龍去脈,提供清晰的審計線索。
4、分散性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綜合、系統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全貌,使得會計信息處理的工作量很大,在手工條件下需要由多名會計人員分工協作才能完成。為避免人工在任何環節與任何時侯都可能出現的計算、記錄等方面的差錯,根據復式記帳原理,環環檢查、平行登記、帳證核對、帳帳核對、帳表核對、試算平衡等技術要貫穿于整個處理過程。
5、單一性具體表現為:
(1)會計主體的單一,會計信息系統僅收集、處理和交換與主體直接相關的經濟事項的信息,而不包括所在行業的信息,以及與企業有關的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或市揚信息,如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有關股票市價:
(2)會計期間的單一,在手工條件下,會計系統只能以“月”作為最小會計期間來提供會計信息,而不能提供更小單位期間的信息,如某產品的“周成本”或“日成本”;
(3)貨幣計量的單一,會計系統只收集、處理和交換能夠用貨幣描述的經濟事項的信息,而不包括非貨幣計量的信息,如企業人力資源的投資與更新、企業環境綠化與“三廢”治理的信息;
(4)核算方法的單一,會計系統只確認主體認定的核算方法所生成的信息,而不包括其他備選方法或程序所可能生成的信息,如主體認定存貨計價采用先進先出法,系統便不能存儲和生成后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認定的存貨信息;
(5)信息確認的單一,會計信息系統僅收集、處理和交換已發生的經濟事項的信息(歷史成本),而不包括未發生的經濟事項的信息,如未決訴訟、潛在的市場利潤與風險等。
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特性
在人類即將跨人21世紀之際,電子計算機技術在會計領域已得到很大發展。電子技術與會計二者相互交融、滲透,使會計系統功能空前的強大。電子計算機這種新型的信息處理工具,置換了傳統的紙張、算盤,它的介人引發了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與手工系統比較,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在保持原有共性(規范性)的基礎上,又別具如下技術特性:
1、集中性具體表現為;
(l)信息處理的集中,會計電算化后,原在手工條件下需要由多人不同崗位分別完成的記帳、算帳、報帳工作往往只需一二臺計算機即可實現。在網絡或多用戶的環境下,同一組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戶共享,信息處理集中化的特性更加明顯;
(2)信息存儲的集中,在電算化條件下,系統信息是集中連續存儲的,只要計算機有存貯空間,可跨年度儲存和利用會計信息。如此,對財務分析與管理尤為重要。
2、自動性由于電子計算機具有強大的運算功能,系統由計算機來執行從會計憑證到財務報告全過程的信息處理,人工干預大大減少,客觀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處理過程的諸多技術環節,如平行登記、錯帳更正(劃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過帳、結帳、對帳試算平衡等,再者,計算機又承擔起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和成本計算等繁雜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對于手工系統而言,電算化會計系統的技術性及其復雜程度也大幅度降低。
3、多元性具體表現為:
(l)收集信息的多元化,在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電算化的基礎上,會計系統通過對各個部門的信息接口轉換、接收貨幣形態的信息,同時亦可接收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寬敞;
(2)提供信息時間的多元化,在電算化會計系統中,會計期間已不再是提供會計信息的約束條件,不僅可以按照既定的月、季、年來披露會計信息,而且可以隨機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如某種產品的“日成本”、“周成本”。并可對系統實施實時控制;
(3)處理信息方法的多元化,電算化會計系統在主體認定的計算方法(如固定資產折舊的直線法)的同時,如果需要亦可選用其他備選方法(如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進行試算,比較差異。此外,由于系統接收(或調用)了大量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便于系統運用有關數學模型和方法,進行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
(4)提供信息空間的多元化,借助于信息處理方法多元化的結果,電算化會計系統提供信息的空間非常廣闊,根據需要,有貨幣形態的信息,亦有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如職工的招聘與下崗、社會公益事項),既有歷史信息(歷史成本),也有現在信息(重置成本、市場公允價值)和未來信息(預定成本、目標利潤);
(5)提供信息形式的多元化,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采用,電算系統除了提供數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圖形化信息(如財務分析的直方圖、折線圖)以及語音化信息(如有聲分析報告)。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會計理論與方法仍舊立足于延續了幾百年的、以手工處理為技術特征的基礎上,并充分考慮到現代信息技術其強大信息處理能力的潛能。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特性的新觀點出發,研究和發展現代會計理論方法,實現會計職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戰略轉移,那么,會計這門古老而悠久的學科必將煥發出新的青春。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與手工會計信息系統的技術特點辨析
上一篇:財務軟件世紀大變革已經揭開序幕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