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編制能力需求計劃的方式有無限能力負荷計劃和有限能力負荷計劃兩種。無限能力負荷計算是指在不限制能力負荷情況下進行能力計算。即從訂單交貨期開始,采用倒排的方式根據各自的工藝路線中的工作中心安排及工時定額進行計算。不過,這種計算只是暫時不考慮生產能力的限制,在實際執行計劃過程中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如果企業不能按時完成訂單,就必須采用順排生產計劃、加班、外協加工、替代工序等方式來保證交貨期。這時,有限能力負荷計算方式就派上了用場。有限能力負荷計算就是假定工作中心的能力是不變的,把拖期訂單的當期日期剩下的工序作為首序,向前順排,對后續工序在能力允許下采取連續順排不斷地實現計劃,以挽回訂單交貨期。
下面我們主要介紹一下能力需求計劃的制訂流程,以便更好地掌握能力需求計劃模塊。
一般來說,編制能力需求計劃遵照如下思路:首先,將MRP計劃的各時間段內需要加工的所有制造件通過工藝路線文件進行編制,得到所需要的各工作中心的負荷;然后,再同各工作中心的額定能力進行比較,提出按時間段劃分的各工作中心的負荷報告。最后,由企業根據報告提供的負荷情況及訂單的優先級因素加以調整和平衡。
1.收集數據。
能力需求計劃計算的數據量相當大,通常,能力需求計劃在具體計算時,可根據MRP下達的計劃訂單中的數量及需求時間段,乘上各自的工藝路線中的定額工時時間,轉換為需求資源清單,加上車間中尚未完成的訂單中的工作中心工時,成為總需求資源。再根據現有的實際能力建立起工作中心可用能力清單,有了這些數據,才能進行能力需求計劃的計算與平衡。
2.計算與分析負荷。
將所有的任務單分派到有關的工作中心上,然后確定有關工作中心的負荷,并從任務單的工藝路線記錄中計算出每個有關工作中心的負荷。然后,分析每個工作的負荷情況,確認導致各種具體問題的原因所在,以便正確地解決問題。
3.能力/負荷調整。
解決負荷過小或超負荷能力問題的方法有3種:調整能力,調整負荷,以及同時調整能力和負荷。
4.確認能力需求計劃。
在經過分析和調整后,將已修改的數據重新輸入到相關的文件記錄中,通過多次調整,在能力和負荷達到平衡時,確認能力需求計劃,正式下達任務單。
相關熱詞: 會計電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