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票據法》的規定,持票人遺失票據后,可以通過訴訟、公示催告等手段進行補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詳細地對一些未明確的條文進行解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下僅就普通訴訟程序和公示催告制度兩部分進行一些分析。
一、普通訴訟程序
我國《票據法》第15條規定“失票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無詳細規定失票人應該(可以)以誰為被告去提起普通訴訟,因而失票人無從遵循,法院也無所遵循,使得這一規定毫無作用。《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和第三十七條對于失票救濟的普通訴訟程序作出相關規定,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普通訴訟程序的主要特征是:
1.普通訴訟程序有確定的當事人。普通訴訟程序作為一般的民事訴訟程序,其訴訟當事人是確定的,按《規定》規定原告是失票人,被告是出票人或債務人。債務人一般是指承擔票據支付義務的主債務人,在主債務人不能付款時,也可將其他票據債務人,如背書人、保證人作為被告。
2.普通訴訟程序并不導致喪失的票據無效。所喪失的票據在消滅時效期間內仍是有效票據,在喪失期間的轉讓行為只要符合票據法規定的條件和方式仍屬有效,善意持票人的票據權利應受保護 ,付款人對票據提不出有效的抗辯事由時仍應付款。因此,失票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除向人民法院說明曾經持有票據及喪失票據的情形外,還應當提供擔保,擔保的數額相當于票據載明的金額,用以保障被告可能遭受的損失。
如何防止此類訴訟案件的發生,以及在此類訴訟案件中應采取怎樣的策略呢?
首先,銀行應認真對待失票人提出的付款請求或補發票據申請,盡量避免訴訟的發生。受理時,要求失票人提供證明其對所喪失票據擁有所有權的事實,對于理由充足,證據可靠的失票人,在其提供相應的擔保后,補發票據或給予付款。審查不合格的,可建議客戶采用公示催告等其他法律手段。
其次,加強對擔保物的管理。由于所喪失的票據在消滅時效期間內仍是有效票據,在喪失期間的轉讓行為只要符合票據法規定的條件和方式仍屬有效,善意持票人的票據權利應受保護。如果失票人喪失的票據又出現,銀行又依照票據法的規定付款,票據債務人有權從失票人提供的擔保中取得補償。加強對擔保物的管理,對于保護銀行意義相當重要。因此,銀行在受理失票人的補發票據或付款的申請時,對于失票人提供的擔保物,必須選擇所有權明晰、易于變現和易于保管的財產,并按照擔保法辦理有關法律手續。
最后,如果銀行作為被告時,應該舉證證明銀行已對失票人的付款請求或補發票據的申請進行詳細的審查,拒絕失票人申請的原因是失票人未能夠證明其擁有票據所有權,或者未能夠提供相應擔保,拒絕原告申請并非銀行過錯。
二、公示催告制度
1.明確辦理公示催告的當事人資格
失票救濟制度中,由于《票據法》和《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對于可辦理公示催告當事人的資格缺乏明確的規定,對此,《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票據法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的可以申請公示催告的失票人,是指按照規定可以背記轉讓的票據在喪失票據占有以前的最后合法持票人”。
按照這一規定,以下幾種情況,銀行可以通過公示催告保護自己的權利:
(1) 簽發的銀行匯票在交付申請人前遺失的;
(2) 質押的匯票遺失的;
(3) 代收的票據在交換途中遺失票據的;
(4) 已經付款,但未加蓋“轉訖”章的票據遺失的。
2.授權補記支票的公示催告
《票據法》第八十六條、八十七條規定,支票上的金額和收款人的名稱可以授權補記。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要求公示催告申請人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必須寫明票面金額、出票人、持票人、背書人等票據主要內容和申請的理由、事實。按此規定,授權補記的支票,如在遺失時未補記票據金額或收款人名稱,將無法采用公示催告程序。《規定》的第二十五條規定“出票人已經簽章的授權補記的支票,失票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規定》明確規定授權補記支票申請公示催告程序時,法院不能以未填寫收款人或票面金額為由拒絕受理。這為今后解決授權補記支票的失票救濟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因此,銀行今后將會遇到法院簽發的未填寫票據金額或收款人的止付通知書。
3.未寫明付款人的銀行匯票的公示催告
《支付結算辦法》第五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簽發轉賬銀行匯票,不得填寫代理付款人名稱”。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持有人,因票據被盜、遺失或滅失,可以向票據支付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轉賬銀行匯票由于不填明代理付款人,無法確定受理公示催告的法院。在具體實踐中,一般是由失票人向出票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辦理公示催告的申請手續,但按此辦理公示催告缺乏法律依據。《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出票人已經簽章但未記載代理付款人的銀行匯票喪失后,失票人依法向付款人即出票銀行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此規定明確了轉賬銀行匯票公示催告的管轄法院,肯定了具體實踐的做法。這一規定為銀行帶來的影響是:實踐中,出票人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在接受了失票人的申請后,一般是向出票銀行發出止付通知書。由于銀行匯票的代理付款人未確定,因此非法持票人可能向不知情的代理付款人提示付款,取得支付。對此,銀行應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特別是應充分利用目前因特網建立“止付銀行匯票通告站”,出票銀行在接到人民法院的止付通知后,可以及時通過因特網向可能的代理付款人發出通告,從而使得各個可能的代理付款人得以止付。
- 發表評論
-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