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政辦[2011]2號
頒布時間:2011-01-10 09:14:53.000 發文單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省教育廳、省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認真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
關于認真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意見
為貫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落實中央對口支持重大舉措,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肅青海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中發[2010]5號)、《國務院關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8]34號)精神,經省委、省政府積極爭取和銜接,國家已確定由6個發達省(市)、21個中央國家機關、13家中央企業對口幫扶我省6州、33個縣的發展。現就各地認真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依托發達?。ㄊ校?、中央國家機關及中央企業對口支援青海藏區工作平臺,充分利用內地優質教育資源,有計劃地選派教師、教育行政管理人員赴支援?。ㄊ校┡嘤枴炻氬憻?,異地舉辦青海內地中學班、中職班,積極爭取項目創辦學前雙語幼兒園。加大扶持我省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力度,提升我省民族教育發展水平,實現教育優先發展、跨越發展和科學發展,為著力推進我省“四個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則
?。ㄒ唬┳⒅孛裆逃齼炏取=y籌安排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按照向民生領域傾斜的要求,調動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多種力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對口支援工作的優先位置,著力解決各地各族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教育問題。堅持硬件與軟件建設、物質支援與智力支援、當前支援和長遠支援并重的原則,不斷激發各地教育發展的內在動力,增強內涵發展能力。
?。ǘ┛茖W規劃,有序推進。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管理規范、保持特色的原則,結合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抓緊編制教育對口支援專項規劃,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確保教育對口支援工作有序推進,不斷取得實效。
?。ㄈ┘訌妳f作,促進互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協調、主動配合,提供必要的服務和工作條件;與支援方加強協調溝通,在全面落實各項對口支援任務的同時,不斷拓寬合作渠道、創新合作方式、完善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
三、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縮小東西部地區教育水平差距,為青海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中生和各類中初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通過5——10年的努力,在全省建成覆蓋城鄉、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民辦并舉的學前教育;布局合理、硬件達標、管理規范、質量合格的中小學教育;規模擴大、效益明顯、特色鮮明的中等職業教育;具有較強辦學實力、充滿活力、質量較高的高等教育。
四、實施范圍和內容
?。ㄒ唬┟鞔_教育對口支援范圍。內地發達地區對口支援我省教育的實施范圍,按照(中發[2010]5號)、(國發[2008]34號)文件精神和中組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的北京市等6個發達省(市)、教育部等21個中央國家機關和中石油等13家中央企業對口支援我省藏區6州、33個縣和遼寧省對口幫扶西寧市和海東地區的總體安排實施(對口幫扶和支援對應關系表附后)。
(二)爭取支持發展學前雙語教育。各州(地、市)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和企業的資金、物資及項目等援助,加大對學前雙語教育的投入,為各州(地、市)所在地和各縣援建1——2所(360——500人規模)標準化幼兒園。人口相對集中,條件較好的鄉(鎮)也要積極爭取經費,創辦雙語幼兒園。
(三)大力舉辦內地青海中學班。各州(地、市)充分利用對口支援省(市)優質教育資源,舉辦內地青海高中班。從2011年秋季開始,各受援地區每年擇優選拔至少100——200名品學兼優的初中畢業生送到對口支援省(市)就學。努力實現“做大、做強、做優”的目標,擴大內地青海高中班規??偭俊5?015年,8個州(地、市)省外異地就學累計人數達到4000——8000人;到2020年,省外異地就學累計人數達到8000——16000人。
?。ㄋ模┐罅Πl展內地中職班。各州(地、市)要堅持省內培養和省外培養相結合的原則,將各地職業學校與對口支援省(市)職業學校結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主要在聯合辦學、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專業設置、師資培訓、畢業生就業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從2011年秋季開始,各受援地區每年選拔100——200名以上品學兼優的初中畢業生送到各對口支援?。ㄊ校┞殬I學校就學。到2015年,8個州(地、市)省外異地就學累計人數達到4000——8000人;到2020年,省外異地就學累計人數達到8000——16000人。
?。ㄎ澹┘訌姼叩仍盒Vg的合作與交流。各高等院校積極與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山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和遼寧省的各高等院校建立一對一合作關系。雙方在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學術交流、教育教學、教師和干部培養、高層次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合作與交流。
(六)積極開展“手拉手”活動。各州(地、市)選擇50所中小學與對口支援?。ㄊ校┑?0所中小學結成“一幫一”對子,開展“手拉手”、受援學校學生到支援學校就學等活動,先行試點,逐步推開。通過教育對口支援工作,使薄弱學校得到加強,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ㄆ撸┘訌娺h程教育平臺建設。各州(地、市)與對口支援?。ㄊ校┕餐ㄔO遠程教育培訓平臺,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實現兩地遠程教育培訓資源共享,加強對各州(地、市)教育管理干部、教師的培訓以及在學科、教育、管理、科研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ò耍┘訌娊處熍嘤?。各州(地、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對口支援省(市)廣泛開展教育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援助方優質培訓資源,幫助各州(地、市)每年免費培訓部分中小學骨干教師。
?。ň牛┘訌娊逃刹筷犖榻ㄔO。各州(地、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每年選派若干名中小學校長、教育管理干部和州(地、市)教育局長不定期到對口支援省(市)掛職鍛煉,不斷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同時,積極協調對口支援?。ㄊ校?,每年選派若干名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受援學校任教或擔任校領導職務,幫助提高受援學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各州(地、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基本生活和工作條件等方面給支教人員提供方便,免費提供住宿。
五、工作要求
?。ㄒ唬└髦荩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對口支援部門,要認真研究制定教育對口支援專項規劃,明確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注重規劃的可操作性,使對口支援工作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ǘ└髦荩ǖ亍⑹校┙逃姓芾聿块T和對口支援部門要把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機遇意識,扎實有效地開展與對口支援?。ㄊ校┑慕逃涣骱献鞴ぷ?,學習借鑒發達地區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ㄈ└髦荩ǖ亍⑹校┙逃姓芾聿块T、省屬有關院校、省教育廳要確定一名負責人分管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并指定有關部門和專門人員負責本地區(單位)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各州(地、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有關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長遠規劃、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保證必要的經費,做到機構落實、人員落實、任務落實。
?。ㄋ模┙⒔∪畔⒔涣髋c情況通報制度。各州(地、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對口支援?。ㄊ校┕ぷ鏖_展情況每半年向省教育廳書面報告一次。
附:
對口幫扶和支援對應關系表
遼寧省 西寧市、海東地區
北京市 玉樹州
天津市 黃南州
上海市 果洛州
浙江省 海西州
山東省 海北州
江蘇省 海南州
公安部 稱多縣
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玉樹縣
國家廣電總局 囊謙縣
衛生部 雜多縣
教育部 治多縣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曲麻萊縣
文化部 同仁縣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 尖扎縣
國務院扶貧辦 澤庫縣
農業部 河南縣
國家電網公司 瑪多縣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瑪沁縣
環境保護部 達日縣
交通運輸部 甘德縣
國家林業局 班瑪縣
國家旅游局 久治縣
工業和信息化部 格爾木市
國土資源部 天峻縣
鐵道部 德令哈市
科技部 烏蘭縣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 都蘭縣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茫崖行委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冷湖行委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 大柴旦行委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門源縣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 祁連縣
神華集團公司 剛察縣
中國鋁業公司 海晏縣
水利部 貴德縣
商務部 共和縣
中國人民銀行 同德縣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貴南縣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 興海縣